- 相关推荐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1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3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以词语作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4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有准备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5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6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的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7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8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觉察刚刚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9差别感受性:对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差异强度,才会引起人的感觉。对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10 绝对感受阈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人的感觉,刚刚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 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2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3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1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包含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三过程
15 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16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
17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的恢复或提取
18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的过程。
19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确认它的过程。
20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1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2 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3 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小说蓝图 艺术家的构思 孙悟空)
24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5 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6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7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8 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29 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0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31 情绪和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需要是其产生基础
1
32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33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4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迫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5.理智感: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或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现规律、探求真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6.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37 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38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里的反映。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9动机:是维持和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驱力。它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4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特征。
41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42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其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43晶体智力:个体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它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5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 秉性)
46性格: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47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的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48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以此对他的其他的特征作相似判断。(爱屋及乌) 49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第一印象) 50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喜新厌旧)
51从众:是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52服从: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
2
2017心理学全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2017-04-09 20:04 | #2楼
1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3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以词语作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4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有准备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5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6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的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7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8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觉察刚刚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9差别感受性:对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差异强度,才会引起人的感觉。对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10 绝对感受阈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人的感觉,刚刚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 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2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3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1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包含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三过程
15 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16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 17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的恢复或提取
18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的过程。
19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确认它的过程。
20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1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2 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3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小说 蓝图 艺术家的构思 孙悟空)
24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5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7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8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29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0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31情绪和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需要是其产生基础
32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33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4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迫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5.理智感: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或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现规律、探求真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6.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37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38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里的反映。
39动机:是维持和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驱力。它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4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特征。
41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42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其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43晶体智力:个体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它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5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 秉性)
46性格: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47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的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48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以此对
他的其他的特征作相似判断。(爱屋及乌)
49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第一印象)
50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喜新厌旧)
51从众:是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52服从: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相关文章:
水利专业重要名词解释09-23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03-01
教育心理学经典名词解释09-23
护理管理学重要名词解释09-23
供应链管理重要名词解释03-25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03-03
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总结09-23
工程心理学名词解释09-23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