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
1. 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2. 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 206 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 107 韵,后人渐为 106 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 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4. 粘
5. 对
6.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7. 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8. 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 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填空
1. 押韵分为三种:
①句句押韵。
②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③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2. 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 《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4.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①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②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③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④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5. 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6. 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①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②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③代称。
④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⑤隐喻,没有比喻词。
⑥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⑦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⑧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7. 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8. 《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
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之名词解释2017-04-09 09:53 | #2楼
1. 战国: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2. 儒学: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3.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 法家:通常下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
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6. 冷战:冷战主要指因寒冷或害怕浑身发抖。分为战争时期冷战和人际关系间的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7. 强权政治 是指某些强国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势向外扩张,推行炮舰政策及霸权政策。它们力图建立由大国操纵的国际体系,以谋求霸权。它们崇尚“强权即公理”,“弱国无外交”的论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斥在国际政治之外。所有这些都是强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具体的表现。
8. 霸权主义是指在国际关系上,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超越国际法、国际政治格局现状一味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操纵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武装侵略和占领,称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强权政策。
9. 武器扩散:
10.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11. 阶级: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社会阶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社会学的一个名词,指一个社会透过社会阶级、卡斯特、财富等各种形式而造成的一个阶级制度。这种分层很多时都是依照个别社会的特质而形成,未必有固定的规律。良好的社会分层有助社会流动,达成财富再分配,并减低社会怨气;不良的社会分层会使在制度中不能受惠的阶层的不满积压,造
成社会不安。社会分层并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每个阶层都有普遍的自我认同感,社会分层应保持流动性。
12. 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13. 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14.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15. 多元文化社会:
16.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17. 欧盟: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
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18. 贸易额:贸易额又称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Trade)是以货币金额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19. 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主要的含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权的这种普适性和道义性,是它的两种基本特征。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是否合乎保障人权的要求已成为评判一个集体(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具体实践的层面上,对于人权的具体定义,以及保障人权的具体方式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引发了很严重的冲突。人权在抽象理解方面的共识和在具体实践中的分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0. 亚欧首脑会议:亚欧会议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政府间论坛。1994年7月,欧盟制定了《走向亚洲新战略》,主张与亚洲进行更广泛的对话,建立一种建设性、稳定和平等的伙伴关系。1994年11月,新加坡吴作栋提出召开亚欧会议的倡议,得到各方广泛积极响应。1996年3月1日至2日,首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标志亚欧会议正式成立。
21.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
22. 逆差: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国际贸易的逆差,在金本位制货币条件下,需要向出口顺差国输出黄金,以清算负债,否则,就无法达成贸易。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经济利益关系。
23.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4. 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贸易结构是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
贸易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贸易结构。狭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商品贸易结构。
25. 投资环境:投资环境investment environment投资经营者所面对的客观条件。投资,特别是国际间的投资的效果,与投资地点客观条件的好坏直接相关。对投资者来说,必须考察各国各地区不同的投资环境,把资金投向有利的环境中。对欢迎外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面投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繁荣本国本地经济。
【汉语百科知识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结版09-23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
润滑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