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控>《羔羊痢疾及其防控措施

羔羊痢疾及其防控措施

时间:2022-03-21 16:55:44 防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羔羊痢疾及其防控措施

羔羊腹泻是引起羔羊大量死亡主要病症之一,以产后3-4天及4-5周龄羔羊发病较多。一般流行于冬季和春季产羔时。羔羊腹泻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引起的原因较多,但是最终都是以胃肠道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自体中毒为主要特征。追究其病因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不当和病原微生物两个方面,其中最为关键是饲养管理,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羔羊抵抗力下降,一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其中部分引起羔羊腹泻的病原微生物都是“机会主义者”,往往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平衡就会被打破,病原微生物占主导地位,引起羔羊的发病。加强饲养管理我们广大养殖户知道其必要性,但是由于客观和人为的因素真正能做到位还是少数,特别是冬季和春季产羔高峰期,环境的改变,势必增加了羔羊腹泻的发病率。

对目前羔羊腹泻认识

引起羔羊腹泻主要原因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平时寄生于胃肠道的微生物并不引起患病,往往由于毒力增强而起致病作用。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毒力大大增强。目前细菌是引起羔羊腹泻主要原因,主要细菌有大肠杆菌、梭菌、沙门氏菌等。但总体发病原因认为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许多病原体常常是在羔羊刚刚出生后的头几分钟就能侵入其胃肠道内。这就为我们以后控制羔羊腹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混合感染和单一感染比较,混合感染引起羔羊腹泻更难诊断,同时更难防治。随着养羊的规模化程度在不断的加强,饲养密度加大,放牧时间的减少,混合感染引起的羔羊腹泻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最近也调查了多个规模化羊场,羔羊腹泻都有发生,只是发病率各有不同,引起羔羊腹泻病原多是大肠杆菌、梭菌等,这也验证了上面的论述,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之前防控羔羊腹泻的方法,之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常常把羔羊腹泻和羔羊痢疾混为一谈,治疗方法多局限于抗生素疗法,只要一见到羔羊腹泻立即就会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殊不知这种疗法却是百害而无一利,治疗效果上不是很理想,因此应该改变目前治疗羔羊腹泻措施,把主要精力放在预防疾病上,随着规模化程度的增加,预防接种是控制羔羊腹泻的趋势。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羔羊腹泻包括羔羊营养性腹泻和中毒性腹泻,这些需要我们在以后饲养过程中加强管理是可以避免的。

羔羊腹泻的防控

羔羊腹泻病是初生羔羊,以剧烈腹泻,甚至出现血色粪便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致病细菌的种类较多。且可单独或混合感染致病,因此临床上出现两种或多种表现形式。经试验证实,采取以菌苗免疫母羊与初生羔羊的综合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和稳定羔羊腹泻病的发生。由于该病的细菌在疫区长期存在,所以一旦疏于防范,羔羊腹泻病可在任何年度爆发。针对羔羊腹泻的发病特点,其中主要病原体为大肠杆菌,梭菌,沙门氏菌等,应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主要是疫苗免疫为主。我们建议的免疫程序为产前40天和20天分别免疫梭菌疫苗,羔羊出生后免疫高效大肠杆菌疫苗。通过免疫两次梭菌疫苗可以使羔羊获得足够母源抗体预防羔羊痢疾,出生后免疫大肠杆菌疫苗预防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按照这样的免疫程序可以更好的预防羔羊腹泻,而且分别预防了梭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大肠杆菌和梭菌的混合感染更有针对性,但在不同地区可以根据疫病的流行特点适当的调整免疫程序,我们在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加强母羊和出生羔羊饲养管理,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羊具有强健的体质,疫苗的免疫效果才更加确实有效,对怀孕母羊做到产前抓膘增强体质,产后保暖,防止受凉,特别是冬季。对羔羊合理哺乳,产羔季节注意保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及时给羔羊哺以新鲜、清洁的初乳。

随着养羊的模式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改变羊原有的生活习性,势必疫病发病率会增加,选择合适疫苗加强免疫会更好的预防规模化羊场的疾病,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正能量。

【羔羊痢疾及其防控措施】相关文章:

疫情防控措施02-14

管控区防控措施04-26

关于风险的防控措施04-26

最基本的防控措施04-26

隔离区防控措施04-26

防范区防控措施04-26

防控物资保障措施04-26

精准化防控措施04-26

风险岗位防控措施04-26

隔离区防控措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