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南昌村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紫都台乡。人口1800多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玉米,还可种植谷子、花生、绿豆、大豆等作物。另外还发展着畜牧业,以养羊和猪为主。气候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约390mm,无霜期145天。春季多风少雨,气温回升快,秋季凉爽干燥,适宜农作物生长。
紫都台乡位于阜蒙县西北部,距阜新市43公里。全乡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60亩、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83个居民组、3932户,总人口13795人,其中农业户数3796户,农业人口13241人。紫都台乡地处辽西丘陵山区,有290座山,有4条大川,500米以上的山洪沟有218个,无大型工业企业,无污染。有林面积17.4万亩。全乡地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紫都台乡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 种植业以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生产为主,属典型的雨养农业;畜牧业生产以牛、羊、猪、禽为主,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水资源匮乏,水质优良,属纯天然山泉水。南部土质为粘土,土层深厚,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差,北部土质为砂质土,保水肥能力差。 全乡有林面积12.5万亩,其中针叶林8.4万亩,针阔叶林混交林0.2万亩。林种主要有油松、树、山杏、刺槐、锦鸡、紫穗槐等。
·杏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
杏树全身是宝,用途很广,经济价值很高。
1、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23%~27%、粗脂肪50%~60%、糖类10%,还含有磷、铁、钾、钙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杏果有良好的医疗效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2、杏及杏产品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杏果肉可以加工成杏干、杏脯、杏汁(杏茶)、糖水罐头、果酱、话梅和果丹皮等。杏仁可制成高级点心的原料、杏仁霜、杏仁露、杏仁酪、杏仁酱、杏仁酱菜、杏仁油、杏仁粉等。
3、杏树的木材色红、质坚、纹理细致,可以加工成家具和各类工艺品;叶子是很好的家畜饲料;树皮可提取单宁和杏胶;杏壳是烧制优质活性炭的原料。
杏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在我国的三北地区,国务院决定的大型跨世纪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中,其经济林
的首选树种就是杏树,因为杏树能够适应三北防护林带寒冷、干旱、风沙大、土质瘠薄的严酷自然条件,从而起到抵御风沙、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不仅如此,栽培杏树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它的果实(主要是种仁)的经济价值足以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到温饱,走向小康。杏树这种宜林宜果的双重价值决定了它在防护林中的地位。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十几年内,以仁用杏为主体的山杏、甜仁杏林带,将横亘在祖国的北方,成为一道特殊的景观。
2、杏果与杏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价值,尤其在防癌、治癌及心血管保健方面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优质杏果的价格远在苹果、梨、桃等之上,杏的加工品,如杏酱、杏汁等是果品加工类中,价格最高的,且大部分出口,国内市场很少。市场的需要是推动杏业发展的动力。肉用杏的发展将会持续。随着肉用杏的发展,其加工业也会应运而生。反过来,又会促进肉用杏的发展,形成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3、加入WTO带来了机遇。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134个成员国给予的最惠国待遇,有利于改善出口环境,杏鲜果与加工品可以低关税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只要我们针对国际市场的要求,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采用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发挥我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集劳动密集性与技术密集性于一体,在适宜的地带,建立精品果园,生产精品杏果。这样,杏业的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4、我国是世界重要的鲜杏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杏浆生产国,生产出的鲜杏及杏制品质优价廉。2004年中国鲜杏产量40万吨,身跻世界鲜杏生产大国之列,且鲜杏产量仍以每年15-20%速度递增;2001年,中国杏浆产量首次达到全球第一,2017年中国杏浆产量3万吨,生产和贸易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50%。
·南昌村种植杏树的条件分析
1、环境上,南昌村所处的阜蒙县气候干燥,全年降雨量少,有“十年九旱”之称。天气寒冷,冬天能达零下30℃。所以抗旱和抗冻的作物适合在南昌村生长。
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杏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杏树耐寒力较强,可耐-30℃或更低的温度。
《关于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政策上,针对阜蒙县“十年九旱”,特别是06年特大伏旱和经常旱灾的现实,建立与干旱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成为阜蒙县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共识。为此,阜蒙县政府从积极发展“耐旱农业、抗旱农业、避旱农业、节水农业”四方面入手,实施以调抗旱、以调避旱。大扁杏生产将作为阜蒙县发展“抗旱”农业的一个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予以大力开发。到2017年,全县还将发展大扁杏25万亩,使全县扁杏总面积达到40万亩,逐步形成扁杏生产合作化组织,打造东北大扁杏第一县。
3、市场上,杏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树品种之一,以果实早熟、色泽鲜艳、果肉多汁、风味甜美、酸甜适口为特色,在春夏之交的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昌村种植杏树,当地干旱气候和土质对杏树生长影响不大,而且县政府重视发展杏,视种植杏树为群众致富好路子。种植杏树利于防风固沙,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综合以上信息,南昌村具备了发展杏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
·南昌村杏树种植现状
据调查得知,南昌村在2003年时计划种植杏树1800亩,为阜蒙县的第二个果树精品园,
说明政府较为重视发展南昌村的经济。但目前种植面积已少于这个数,原因是村民将种上的杏树砍去,种上了别的作物。另外由于村民缺乏种植经验和管理意识,树苗刚种上不久就衰亡。
杏苗在03年种植,政府每亩补助180 元,实际村民拿到160元,补助时间为8年,到今年2011年正好结束。而且杏苗是在山上贫地种植,贫地原来是种植玉米、谷子等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低。现在贫地用于种植杏树,政府又有补助,村民的经济损失并不大,另外杏树还是具有保护环境功能的经济作物,当时粮食价钱较低,所以当年村民种杏树的积极性较高。
刚种下的杏树苗,3年后才能结果,这3年中村民利用杏林地树苗间的空地种粮,但是不能放羊。担心村民“退林还耕”,政府禁止村民砍伐杏树和在杏林地牧羊,违者罚款。但是政府惩罚和监管力度不够,导致 “退林还耕”现象存在。据了解,山上杏林地的许多小树苗是今年补种上的。
南昌村还请来了技术人员为村民嫁接扁杏枝,并教授村民嫁接技术。但是村民自己嫁接成活率低,技术未掌握。除此之外,村民缺乏种植杏树的相关专业知识。
每亩种植120-130棵杏树,主要是种植山杏树。南昌村村民对杏树的利用,主要是卖杏核。今年每棵杏树可以收获3-5斤杏核,小商贩收购,山杏每斤2元,扁杏每斤2.5元。山杏具有药用价值,扁杏具有食用价值。杏核产量是在村民对杏树未加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的情况下计算的。这说明如果村民认真地管理杏树,为其修枝、施肥、拔草等,南昌村杏核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与杏树有关的杏核、杏肉等一系列产业链也可进一步完善起来。
·南昌村杏树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通过调研得知,有许多问题阻碍南昌村杏树的发展。例如:杏林地缺乏管理、杏果产量低、杏核收购价格低、与杏树有关的产业链没有跟上等等。
分析其原因,认为有如下几点:
1、 思想上,村民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乏长远意识,排斥新的事物。认为土地就应该拿
来种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玉米,而且杏树刚种下时,不能给他们带来收入,得至少3年之后杏树才能开花结果。而这几年只有政府的少量补助,不如种玉米实惠,挣得钱多,所以造成他们不重视杏树。村民不知道许多年后,当杏树杏果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杏树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益。村民不对杏林地进行管理,自然条件下任其生长,所以杏树杏核产量较低。
2、 风俗习惯上,村民一般在冬季时不进行农作,而是选择在家“猫冬”。冬季时杏林地缺
乏管理,这样不利于杏树在冬季生长。
3、 天气上,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有不少树苗会被冻死,或者开春时如遇天气异常寒冷,将
影响杏树开花,自然授粉。当地天气干燥,由于缺乏管理,杏树可能在大旱时枯死。对于死去的杏树,村民的选择不是补种树苗,而是拔去死苗,种植庄稼。
4、 技术上,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南昌村村民-主要以种玉米为生,对于新兴的经济作物,
他们不懂种植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也很少主动去了解这些种植和管理知识。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确实是如此,由于不懂相关的知识,村民对于自家的杏林地,不管不问,杏树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只有在收获时,村民才上山收杏果。所以,南昌村缺乏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另外,村里有组织技术人员嫁接扁杏枝,但缺乏后期的技术指导,所以村民没有掌握好嫁接的技术,造成嫁接成活率低。
《关于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 政府上,宣传力度不够。村民对于新兴的事物缺乏认识,不信任和猜忌心理容易影响他
们对于杏树的正确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村干部通过宣传,消除村民们的顾虑,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杏树能给他们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在这点,村干部并没有履行好责任,在村民种上树苗之后,村干部缺乏后期的宣传和管理。另外,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惩罚力度低。对于村民砍伐杏树、复种庄稼,或在树苗时期在杏林地放羊的现象,虽然政府有进行监督和惩罚,但总体上力度还是不够,造成村民存在侥幸心理。
·问题解决思路和杏产业发展建议
问题解决思路:
笔者认为只有改变村民的意识,让他们重视起杏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杏树产量低的现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当地政府和本村的干部一同努力。一、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继续实行补助政策,提高村民种树积极性。二、村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了解种植杏树的好处、优点。并且要认真的落实政府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耐心细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走家串户、贴大字报、发传单等形式,让村民知道种植杏树是一条致富的道路。另外,村干部要请技术员到村里指导村民种植杏树。村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带领村民奔小康。只有村民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让村民重视杏树,才能使村民自觉管理杏林,主动地为杏树修枝、施肥,杏核产量才会提升。
杏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南昌村的杏树种植面积1800亩已达一定规模,只要认真的管理好杏树林,产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产量上去,发展前景将十分光明。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确认加快杏产业化开发是实现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
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组建市场信息网络、中介组织,培养扶持当地经纪人,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 放宽政策,扶持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沙地进
行开发经营,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对优秀的种植户进行奖励,以多种方式鼓励和奖励农民对种植杏的积极性。另外,需扶持当地与杏产业有关的企业,促进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就业。建立杏树农村合作社。为村民宣传种植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发布相关的销售信息,出售相应的农药和肥料。统一收购杏核,避免小商贩以低价收购村民的杏核。另外,乡电视插转台每到杏管理季节可定期播放杏生产管理技术光碟。引进和培育和本地适应的名、优、新、特品种,在村内推广优良品种,并保障苗木供给。
3、 引进资金,工厂加工。政府及村委会招揽开发商,引进资金和技术办工厂,根据不同品
种杏的特点及杏不同部分的利用,开发多种的产品。例如,杏肉可加工成糖水杏罐头、杏脯、杏酱;利用杏汁和杏仁可制饮料;杏壳烧制成活性炭;杏仁还可制成药品或保健品。建立相应的食品、药品生产厂,果壳活性炭生产厂。实现对杏的深加工,做到杏皮、杏肉和杏核的综合利用。另外开办工厂,可在南昌村雇用村民作为工厂员工,提高村民收入。俗话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大做强杏产业后,还可发展与杏有关的文化产业,最终形成循环增值链的杏产业。
4、 学习优秀,互帮互助。向杏产业发达的地区学习,与这些地区办杏产业发展和技术研讨
会。重要的是建立互帮互助的机制,使两地人员沟通加强的同时,促进种植技术的交流和推广,使杏产业的在互助中健康快速发展。
5、 创立品牌、精化包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也有向优质和
名牌倾斜的趋势。名牌产品对于扩大销售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产品上应统一生产标准,注册商标,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市场销售。同时开展村民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只有突出产品特色、保证产品质量,才能使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结束语:
“关注农村,服务三农。艰苦奋斗,历练自我。”这是我们一行15人下乡的口号和目的。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繁华都市和高楼大厦。广大的土地属于农村,看不到的落后也在农村。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紧跟时代步伐,所以我们也选择关注三农。我们希望通过下乡了解农村现状,去探索建设农村、致富农村的道路,达到我们下乡的目的,为美丽的南昌村贡献我们青春的力量。
关于我县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2017-04-07 08:53 | #2楼
根据县政协会2017年工作安排,近期,由一名政协副主席带队率领政协经济科负责人和农村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安家堡、高庙堡、万全等乡(镇)以及穗康、绿野、康希、圣达、王玉庄养殖小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召集种养大户和农企负责人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期间还走访了涿鹿、蔚县、康保和张北等县,听取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成绩显著
(一)、主导产业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县逐步确立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生猪、奶牛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果蔬种植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1、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产业
我县特用玉米产业包括鲜食玉米、玉米制种和爆粒玉米。其中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稳定在19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亿穗,产品70%出口韩国、日本和俄罗斯。2017年2月,“中国鲜食玉米之乡”落户我县后,我县鲜食玉米的整体品牌效益日趋明显,“万全鲜食玉米”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鲜食玉米行业中占有 1
重要一席。2017年,加工企业共落实种植基地6.3万亩(其中县内5万亩),涉及全县11个乡镇的60个行政村;玉米制种在华穗、万佳等种业龙头的带动下,制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另外,爆粒玉米也稳定在1万余亩。
2、以生猪、奶牛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业
在龙头企业和市场杠杆的作用下,我县的生猪和奶牛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三鑫、泓都、三农等一批奶牛养殖小区和王玉庄、第七屯、李青庄、霍家房、沙地房等一批特色养殖专业村;发展成立了红旭肉鸡、鼎盛养猪、洪达养殖和圣达扶贫养猪等一批养殖类专业合作社;新上了红旭肉鸡加工、金源乳制品加工等一批畜禽产品加工项目,目前,全县畜禽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尤其是县扶贫办扶植的王玉庄、霍家房、大张夭和圣达扶贫等养猪场,不仅带动了全县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从种猪培育入手,迅速提高了全县养猪业的良种覆盖率。
3、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果蔬种植加工产业
依托我县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全县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如:新开口脱毒薯网棚育种、永安堡大棚彩椒、北沙城拱棚韭菜、安家堡“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祥康生态园错季果蔬等已经做出了特色并初具规模。以旧堡、洗马林、高庙堡、膳房堡、北辛屯为主的杂果基地发展到了11.8万亩;以孔家庄、安家堡、郭磊庄、北沙城、旧堡为主的瓜菜基地发展到了4.3 2
万亩。果蔬产业中拥有果品加工企业4家、蔬菜加工企业1家、果仁加工企业4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6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5.5万吨,其中:“家家福”蔬菜、“昌源”杏仁、“万林”果脯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4、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产业
我县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企业发展到150家,杂粮年加工量达到5万吨。产品由几年前的燕麦面、黄米面、杂豆等发展到现在的杂粮礼品盒、燕麦片、速溶燕麦片、燕麦方便面、杂粮速食面、非油炸燕麦(杂粮)方便面、荞麦粉干等十几个系列、几十个品种,并逐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2017年,康希、绿田地两个公司的七种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获得了“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目前,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燕麦加工基地。
(二)、生产基地进一步培强
把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来抓,对土地整理、农业开发、“两周转”、圈舍建设等资金整合使用,加快了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一是通过农开、土地整理、以工代赈、澳援项目以及其他扶贫资金的不断投入,全县也建成高标准农田20余万亩,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大了“一村一品”建设的推进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发展较好的村给以重点扶持,截止2017年底,已发展包括鲜食玉米、青尖椒种植、养猪、养蜂、肉用杏等“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其中达 3
到或基本达到农业部“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的村有12个(其中种植类4个、养殖类4个和加工类4个)。并通过这些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的基地化建设。
(三)、农业结构调整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大农业结构中,畜牧业所占比重继续增加,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可达42%。在种植业方面,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3万亩,粮经面积比为66:34。经济作物与种粮相比亩增效益30%以上。
(四)、龙头企业发展迅速、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理念,龙头企业成了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全县龙头企业建设硕果累累,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其中燕麦加工120家、小杂粮加工30家、鲜食玉米加工19家、林果加工4家、蔬菜加工1家、畜禽产品加工7家、饲料加工7家),基本涵盖了我县四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这些企业中被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19家、县级33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QS认证的达到17家,通过IS09000系列认证的达到8家,有8家企业具有了独立的出口资格。我县已成为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并向省级冲刺。
自2017年,全县共实施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4
49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3个,这些项目主要围绕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展开,共计完成投资3.2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和基地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加了就业渠道。特别是中绿、亚雄、恒弘、聚和鑫、得意、金源、红旭等一批较大项目,基本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并迅速发展成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五)、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发展中逐步规范 过去,我县的农民合作组织以行业协会的形式为主,到2017年底,已发展各类行业协会18家,其中万全县鲜食玉米加工行业协会已成为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主席单位(全国2家),秋谱生态禽业协会成为张家口农技协总会核心成员,并被评为全国百强和河北省十佳农技协;万全县鑫淼农村经纪人协会被评为全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新开口脱毒薯专业合作社和红旭肉鸡专业合作社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还有4家合作社正在争取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在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培训指导下,这种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正在向规范化运作,必将成为引领全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最佳运作模式。
(六)、品牌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品牌建设不仅实现了“零”的突 5
破,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康希”、“秋谱”、“穗康”、“粒粒净”、“家家福”、“华穗”等六个商标先后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天勤公司生产的“粒粒净”大米、穗康公司生产的鲜食玉米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穗康、康希、天勤、绿野、金慧德等多家公司在近三年的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名优产品”称号8次;“穗康”牌鲜食玉米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国家质量检测合格-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称号;“穗康”牌鲜食玉米和“康希”牌燕麦片获得河北省消费者协会授予的“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康希、绿田地两家公司的7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泓都公司的奶牛、万福公司的柴鸡蛋、鼎盛合作社的生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在2017年2月,我县成功申报“中国鲜食玉米之乡”,标志着我县有了自己的产业品牌。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覆盖面小。从调查情况看,北部山区相对落后,发展缓慢,与沿河川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
2、科技含量低。我县农业产业化无论从龙头企业还是基地生产,都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基地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
放,品种老化,缺乏高、新、特产品,企业也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缺乏市场竞争力。
3、思想难转变。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停留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上面,不能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沿袭原有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模式,对于如何搞好农业产业化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而政府部门也缺乏一种打造现代有机农业的战略思想,我们只有几角钱一斤的菜,而没有几元钱一颗的菜。
4、机制不健全。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关系,农户往往独立地走向市场,对己有利时,忘记了龙头企业,对己无利时,想起了龙头企业,各自为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5、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县虽已建立了各类专业市场,但由于缺少足够的市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影响了农产品快速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6、政策落实不到位。我县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在一些乡村,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使各项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如金融部门的贷款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使一些产业化项目不能很快建成发挥效益。
7、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有些执法部门不是站在扶持企业发展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发展,而是以部门利益为重,多头收费、重复收费,或者只收费不服务,为农业产业
化经营设置了许多人为障碍。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农业经营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农民要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改变耕种模式。按照今年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更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的模式经营农业、以企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按照市场的导向和要求,组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使特色农产品实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形成规模、品牌和效益,从而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开发绿色农产品,实现农业有机化、绿色化和无公害化;三是结合林业后续产业,探索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如特色田园、果园及菜园,将农业生产与现代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娱乐和创新中得到更大
发展;四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3、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一是要树立科技意识,引进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靠科技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要搞好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三是搞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挂靠科研院所,在技术、品种、信息等方面为农业和农户搞好服务。四是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业名牌战略,要依托一个主导产业,打响一个地方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开拓能力。
4、要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充分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服务合同型、专业协作型、股份开发型,产销合同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共同抵御和规避市场风险,大力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5、建立企业与农户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说我们培强了许许多多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许许多多的生产基地,但企业与农户没有一个紧密的结合,这样的农业产业化是极不完善的。
我们只有把基地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样,以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载体,并通过合作社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进产业健康的发展;又可通过合作社更好地为基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服务直接送到农户家中,真正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
6、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各职能部门要改进对农业的领导方式,要从过去用行政手段抓农业转到用经济手段抓农业,把主要精力由过去的抓生产转到帮助发展、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上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从科技、农机、农资、商贸等方面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销售网络,加强农业经纪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经纪人队伍,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农村特色产业结构的调研报告05-18
关于泸西县青禾村特色产业培植调研报告05-06
2017年蔬菜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09-22
可穿戴设备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09-22
美容院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09-22
特色产业情况汇报09-22
保密调研报告_保密调研报告模板09-30
双促活动调研报告的调研报告05-04
中学调研课题及调研报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