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增产增收计划措施

增产增收计划措施

时间:2023-03-23 09:52:21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增产增收计划措施

通过认真学习湛江农垦《关于开展橡胶生产“增产增收” 活动的通知》(湛垦劳竞字〔2011〕6号文件精神,积极认真开展下一阶段橡胶生产工作,加大割胶生产管理力度。由于前期受橡胶白粉病影响使我场橡胶开割时间推迟一个多月,造成减产已不可避免,今年割胶生产计划任务和目标完成面临形势较为严峻,为把减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力争9月下旬至停割期间橡胶生产计划任务和目标完成,下一阶段割胶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增产增收计划措施

一、工作计划

1、产量完成情况:至9月25日止完成206.61吨干胶,同比减产71.11吨。

2、产量计划任务:9月25日至停割前,其中9月25至10月25干胶产量计划任务是77.1吨;10月25日至11月25日,干胶产量计划任务是68.3吨;11月25至停割,干胶产量计划任务是42.9吨。

3、开展“增产增收”活动:

(一)开展比技术夺高产活动。继续抓好胶工割技培训工作,抓好每月的割技比武工作,抓好每月胶工割技等级评定,收入与技术等级挂钩,有针对的根据新老胶工割技情况特别是新胶工割技情况集中培训工作。

(二)开展比先进夺高产活动。通过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奖励和对先进做法的大力宣传推广,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对胶工割技突出,爱 1

岗敬业的进行宣传,积极推荐割胶先进分子及先进割胶生产队参加垦区工会开展的“十大优秀胶工”和“十大标兵橡胶生产队”评选活动。在割胶岗位上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比管理夺高产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橡胶追肥、“六清洁”及胶园灭荒工作;二是继续努力掀起割胶生产劳动竞赛高-潮,通过进一步加大劳动竞赛的奖罚力度,深入落实“管、割、养”技术措施要求;三是把好涂药关,严格按要求统一发放、统一涂药。

(四)开展比增收夺高产活动。一是继续抓好产胶挖潜工作,做到应割尽割,满刀满株割胶;二是加大劳动竞赛的奖罚力度,提高-干部胶工的割胶生产积极性,加快橡胶产胶力度;三是要求抓好胶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割胶单位干部要在生产生活上切实关心胶工,认真解决好胶工的实际困难,做好胶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保障

成立橡胶生产“增产增收”领导小组:

组长:苏军元 副组长:李才安、陈青、刘发森,王雄、欧阳帅,成员:罗端伟、朱平、陈碧兰、余惠东、庄梅珠、刘如荣,韦俊、黄永康

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加强组织协调,把橡胶生产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

2、技术措施保障

严把生产技术关,一是加强割胶技术培训,向技术要产量。举行 2

了每月一次胶工割胶技术比武,使全场胶工割技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严抓制度落实,坚持“三看”割胶,动态分析,科学采胶。严格落实“四天一刀、1/4阴阳同割”药物刺激新割制,统一配制刺激药物,统一涂药时间,规范割胶制度。三是确保有效刀数,做到满刀满株割胶。由场生产科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安排生产队及时补刀,确保有效刀数,做到不漏割、不缺刀。四是抓好灭荒工作落实。

3、奖罚保障

开展割胶劳动竞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抓好割胶生产,落实好有关割胶生产管理工作要求,积极掀起割胶劳动竞赛高-潮。

4、护胶保障

加强护胶工作。成立了由机关干部和部分基层单位干部组成的护胶机动队,联合派出所、治安队共同执行巡逻监视和打击偷、抢、盗、卖胶产品等非法行为任务。同时,面对今年严峻的护胶形势,对凡是不完成485吨任务指标的生产队,要求机关挂钩科室每天至少半天时间到挂钩队抓好护胶工作,确保干胶任务完成后才能收兵。

5、思想道德教育保障

广泛开展爱场爱岗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比割技、比产量、比收入的“三比”教育以及表彰“十大割胶标兵”、“十佳家庭农场”、职业道德宣讲团到基层宣讲教育等活动,使先进榜样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6、政策保障

3

实行让利政策,增加胶工收入。每公斤干胶劳务费为4.2元,另外,为了增加胶工收入,按胶工每月实际采胶产量每公斤另补0.8元,以及每天补贴胶工出勤费用5元;同时,在劳动竞赛期间,对胶工完成杂胶占干胶产量6%以上的,超出指标部分每公斤奖励0.8元;超月任务指标的,每公斤另奖励0.6元。

4 生产科 月27日 9

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增产增收计划实施方案2017-04-02 06:07 | #2楼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发[2017]32号),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提升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增产增收计划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到2012年,全省马铃薯、蔬菜、果品、制种、中药材、酿酒原料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2940万亩,比2017年增加385万亩。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2017年的592元增加到933元,年均增长9.52%;特色优势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25%提高到31%,提高6个百分点。

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达到1000万亩,主攻单产,鲜薯总产量达到1500万吨,增加470万吨。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160元增加到230元,年均增长7.53%。 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18万亩,增加100万亩;产量达到1180万吨,增加190万吨。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148元增加到268元,年均增长12.61%。

果品产业:苹果面积达到450万亩,增加78.5万亩,其中进入盛果期果园面积由180万亩增加到230万亩,增加50万亩;产量达到305万吨,增加163万吨;核桃面积达到302万亩,增加45万亩,产量达到39.2万吨,增加13.5万吨;花椒面积达到326万亩,增加45万亩,产量达到55万吨,增加11.3万吨。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132元增加到227元,年均增长11.45%;

制种产业: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保持在135万亩左右,年产种量达到58万吨,增加16万吨;蔬菜、花卉制种面积达到16万亩,增加5万亩,年产种量达到351万公斤,增加140万公斤。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38元增加到52元,年均增长6.47%。

中药材产业:面积达到250万亩,增加25万亩;产量达到45万吨,增加4万吨。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70元增加到92元,年均增长5.62%;

酿酒原料产业:啤酒大麦面积达到210万亩,增加40万亩;产量达到90万吨,增加20万吨;酿酒葡萄面积达到18万亩,增加5万亩,产量达到17万吨,增加6万吨。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44元增加到64元,年均增长7.78%。

二、产业布局与年度计划

(一)产业布局

立足各地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区域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起稳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市场供应,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

马铃薯:重点建设四大基地,以定西、兰州、白银、临夏、平凉、庆阳为主的中东部高淀粉、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张掖、武威祁连山沿线和兰州、白银沿黄灌区为主的食品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以陇南、天水为主的早熟菜用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定西高寒阴湿区和武威、张掖冷凉灌区为主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

蔬菜:重点发展以沿黄灌区、河西走廊为主的高原夏菜和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以泾、渭河流域及徽成盆地为主的早春、秋延后塑料大棚和春季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果品:苹果重点发展陇东黄土高原川塬区和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南浅山丘陵区优势产业带,以鲜食品种为主、兼顾果汁加工专用品种。核桃以陇南、平凉、天水为主,花椒以陇南、天水、临夏和甘南的舟曲为主。

制种:重点在河西走廊发展。杂交玉米制种以张掖、武威、酒泉、金昌为主,蔬菜、花卉制种以肃州、金塔、高台、临泽、甘州、凉州等县区为主。

中药材:以定西、陇南、张掖、天水、平凉、庆阳、甘南、白银等市(州)为主,重点

发展甘肃地道中药材,建立优质党参、当归、黄(红)芪、柴胡、甘草、板兰根、大黄、枸杞等传统大宗地道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各地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

酿酒原料:重点在河西走廊发展。啤酒大麦以祁连山冷凉灌区和沿黄灌区为主,积极发展临夏及定西高寒阴湿区等新产区。酿酒葡萄以凉州、民勤、古浪、高台、嘉峪关等县(区、市)为主。在酒泉、张掖等适宜地区适度发展啤酒花生产。

与此同时,各地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积极发展棉花、黄花菜、百合、茶叶、蚕桑、油橄榄等其他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年度计划

全省各地要按照上述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分年实施,稳步推进,着力发展优质品种,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带、产业区,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分年度计划见附表)。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产业基地,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一是要紧紧围绕市场供应和加工需求,按照特色优势产业向最佳适宜区集中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马铃薯、蔬菜、果品、制种等大宗产业适宜区建设集中连片的万亩生产示范基地,在中药材、啤酒原料适宜区建立集中连片的千亩生产示范基地,不断发展和壮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档次。二是要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县域经济,努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各地要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龙头带基地”的要求,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一批专业化生产县、乡(镇)、村。市(州)区域内特色优势产业的60%以上要集中在专业化生产县、乡(镇)和村,县(区)区域内特色优势产业的80%以上要集中在专业化乡(镇)、村。

《增产增收计划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升产品质量。一是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创新农业科研与推广机制,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加强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增产增效技术,努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单产和比较效益。三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尽快制定和完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扩大标准化生产的规模,使马铃薯、蔬菜、果品、中药材产业的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水平有较大提高。四是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中药材GAP认证步伐,扩大认证覆盖面,提高无公害和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特色产业的优质化水平。通过5年努力,使蔬菜、果品、中药材等产业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苹果优质率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率由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70%以上,酿酒原料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三)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培育市场,重点培育专业化程度高、外销量大的产地批发市场,鼓励运销企业直接进入产地市场,与基地农户实行对接,开展产品收购直销、连锁配送。加强产地与国内外市场对接,开拓中端和终端市场,扩大外销量。二是积极扶持各类农民-运销协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销售,参与基地建设和产品运销,发展壮大运销队伍。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实行合同收购、优质优价,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档次和加工增值水平。四是积极实施品牌推进战略。积极培育一批市场认同度高、质量过硬、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特色优势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未来5年增加农民收入的六大行动之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产业发展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细化完善产业布局,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具体任务和责

任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人员,把领导的主要力量集中到抓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加强督促检查,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责,搞好协调配合,建立高效灵活的联系协调机制,共同为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农牧部门主要搞好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发改部门主要做好有关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立项工作;财政部门主要是落实好国家和省上扶持农业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协调、安排、管理好财政支持项目资金;林业部门与农牧部门共同做好果品产业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和技术指导;水利部门主要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搞好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调度,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科技部门主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扶贫部门主要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供销部门主要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供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外销工作;农科院所主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研究,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将有关的开发项目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通过项目支持帮助各地落实好增产增收计划。

(三)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项目带动。

1、落实扶持政策。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农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尤其是粮食和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并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制定出台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多方增加投入。各级财政要积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挖掘潜力,多渠道增加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资金投入,扶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省级财政在整合现有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的同时,每年尽可能从新增财力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各市州、县(区)财政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金融部门要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益。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入。要动员广大农民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资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发展投入机制,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后劲

3、实施项目带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和资金投入,切实管好用好已有项目和资金,确保项目及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及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筛选论证、申报争取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上台阶、上水平。重点扶持发展蔬菜 “一村一品”和工厂化种苗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良种补贴,苹果套袋和老劣果园改造提升,制种、中药材、啤酒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各级发改、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依据方案要求,积极调整项目结构,通过项目建设,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四)完善服务体系,搞好技术服务。

1、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稳定队伍、充实力量、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形成与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精干、务实、高效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机制。按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布局,在现有乡站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马铃薯、蔬菜、果品等专业化区域中心乡站,切实提升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健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特色优势产业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向农民提供农资价格、生产技术、销售市场等信息,开展网上销售,为基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积极举办特色优势农产品展销会、展览会和贸易洽谈会,宣传推介产品,实行产销对接,促进产品外销。

2、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优势区域全面普及推广优良品种、旱作及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五大技术的同时,马铃薯产业重点推广脱毒种薯繁育及应用技术,通过实施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速度,通过集成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实施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和品质。蔬菜产业重点推广“一村一品”和设施栽培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力争每年新增设施栽培面积5万亩以上。果品产业重点推广苹果套袋、丰产栽培及采后处理技术,力争每年推广苹果套袋20万亩以上。现代制种、中药材、酿酒原料产业重点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搞好技术服务。各地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突出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抓住关键季节和农时,细化实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增产增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模式,办好各类示范点、样板田,以点带面,典型引导,推动工作。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实施大规模的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入户工程,做到产业发展与技术培训同步、与信息服务同步,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增产增收计划措施】相关文章:

解决农民增产增收的几点建议09-22

帮扶计划及措施04-08

帮扶计划措施11-26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12-11

工资发放计划及措施01-30

学困生转化计划及措施12-22

施工环保措施计划12-12

学困生辅导计划及措施03-24

人事计划管理措施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