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3-21 02:28:59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和对“三农”的补贴额度不断加大。扎兰屯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但是与城镇居民和其他地区农牧民收入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连续六年增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扎兰屯市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党的惠农政策深入民心,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费,还不断增加各项政策性补贴;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本地务工等非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多,使得原本靠天吃饭、随年景波动的农民收入环境得以改善,收入状况有所改变,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实现六年连续增高。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扎兰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4元,同比增加814元,增长16.7%,增速居呼伦贝尔市首位。收入水平分别比全国、全区和全呼伦贝尔市平均水平高541元、756元和88元。增速高8.2、10.6和5.9个百分点。比2003年(最近一次波动的最低谷)人均纯收入增长2.7倍,年均递增24.3%。其中: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生资综合补贴等在内的人均转移性纯收入994.73元,同比增加399.45元,增长67.1%,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9%;包括外出打工和本地务工在内的工资性纯收入人均达到894.1元,同比增加254.93元,增长39.9%。工资性收入正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纯收入中所占份额已由10年前的7.1%,提高到2017年的15.7%。 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构成农民收入的四大项指标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由十年前(1999年)的7.1:89.9:2.8:0.2,调整优化为2017年的15.7:62.7:17.5:4.1。可见,虽然家庭经营收入仍占较大份额,但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收入格局呈现多样性。

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据调查,2017年,扎兰屯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首次突破4000元,达到4288.42元,高于呼伦贝尔市和全区平均水平,比上年增加910.63元,增长27%,比世纪之初的2001年增加2590元,增长1.5倍,年均递增12.3%;恩格尔系数为38.8%,比2001年降低14.9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单从此项指标看,已步入富裕标准之列;农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4台、电冰箱75台、洗衣机63台、摩托车68辆、电话202部,比2001年分别增加51台、69台、42台、47辆、193部,分别增长1倍、11.5倍、2倍、2.2倍、21.4倍。拥有量高于呼伦贝尔市和全区平均水平。

差距仍然存在

近年来,虽然扎兰屯农民的收入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总量仍然不高。2017年,扎兰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已经达到了5694元,但总量仍然不高,在呼伦贝尔市排在倒数第三位。比排在第一位的海拉尔区低4440元,低43.8%。

二、贫困人口较多。扎兰屯市目前仍为自治区级贫困市(县),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处在贫困线下的仍有91800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9%。

三、城乡差距较大。据统计,2017年扎兰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2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7倍,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比十年前和二十年前提高0.26和0.43个百分点。可见,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且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

一、管好、用好农业基础设施。扎兰屯市是农业大市,目前仍是以农为主,属于雨养旱作农业,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俗语“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洪涝、冰雹和霜冻。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建项目充分发挥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递增。

二、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实践证明,发展养殖业具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加快推进农牧结合、由农转牧、以牧为主的发展进程。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做大做强一批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搞好规模养殖的示范工程。全力推动规模养殖,加快奶牛养殖场(托牛所)、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肉牛和肉羊养殖场、禽类养殖场、特种养殖场等的建设步伐。努力推动笨鸡、野猪、狍子、鹿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和避灾型农牧业,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上,要制定合理的税费鼓励政策,对龙头企

业贡献的衡量不能单纯从上交税费的多少来评价,主要是看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以及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如何。二是加快基地建设,认真总结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找寻差距,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全面推开,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的基地群。三是要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合约履约率,实现龙头和基地共促、双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做强做大绿色产业。2017年,扎兰屯市有机、绿色食品原料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77万亩,占总耕地的54%,规模居全区第一;35种产品获得“三品”认证,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成为绿色食品使用标志全区最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最多的县级地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做强做大有机、绿色产业,使有限的耕地(人均12亩)产生更大的效益。

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能收到“空手出门,抱财回家”、“外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一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二是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通过发展中小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中心,使部分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解决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加强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按照市场需求,主动、超前对接劳务市场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培训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前瞻性。四是加快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地和劳务输出企业。用好用活“扎兰屯焊工”“扎兰屯建筑”“扎兰屯蔬菜”等已经在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树立起来的劳务输出品牌,树立扎兰屯市劳务输出工作良好形象,努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相对固定和稳定的输出联系,保障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努力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兴起,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截至2017年底,扎兰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5个,占呼伦贝尔市的30%以上。我们要注重加强对各类合作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使其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创出各自独具特色的品牌,充分发挥带动、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只关注组织数量,更要注重发挥组织效能。

扎兰屯市农调队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相关文章: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05-16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通用6篇)03-30

合作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03-03

促进深圳民办教育更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05-19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通用8篇)06-09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4-26

农民增收年终工作总结范文05-28

关于嵇东村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2篇)04-23

全民创业乐业增收总结05-18

增收节支的管理措施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