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学校发展的驱动,归根结底要靠教师发展的引擎来实现,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校领导开拓进取精神的引领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务本求实之路。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在职教师24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人,本科在读5人,占50%;专科学历17人,占66.6%。;小学高级教师6 人,占25%,一级教师18人,占75%。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名师一人,县骨干教师3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2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领导班子队伍带出了一支特别勤于钻研、敢于实践、大胆探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队伍。
二、建设规划
1、提高认识。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学校建设的认识水平,学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并通过撰写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教师专业成长氛围,各位教师也树立了岗位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制定规划。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针 1
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了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每位教师结合个人实际,依据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理论专业化的要求,制定了明确具体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三、寻找发展支点
几年来,学校始终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宋领弟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校长崔树卫负责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牢固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学习相关专注和文献资料,同时做了相关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具有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逐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反反复复拷问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断探索撬动整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点究竟在哪里,在调查问卷、教师会座谈等多种方式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理念,并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规划——不断寻求自我发展与团队共赢。正是在“成全学生,成就教师”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四、健全制度体系,保障有序运行
为保证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运行质量,学校制定了校长及专业人员职责、部门职责,考勤考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上墙,并把相关制度汇编成册。每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根据教师的成长汇报按照评估细则量化附分,与教师绩效相结合,大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明确责任,确保了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执行、有检查、有反馈这样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 2
循环过程。
为切实加强科研的力量,我校成立了专门的教研机构,由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张素稳、李凤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每学期初都组织教师修订研修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日常教研做到了管理有序、高效,教研记录齐全完整。同时,本着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将各个教研组有机组织起来,做到了月度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并且将教研工作与教师的综合评价、考核、奖惩结合起来。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现拥有图书阅览室一座,各种新版图书共九大类1963册,基本上满足了师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其中的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也在不断更新中。还订阅了《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小学生学习方法报》等专业报刊杂志,更好地为我校师生服务。现有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每天都接收大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服务;2011年新建备课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其中备课室有电脑六台,并且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基本上能满足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教室作为学校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的多媒体培训场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五、学习交流 学习型校园特色彰显
我校坚定不移地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通过学习交流,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型校园特色彰显。
《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读书学习,手不释“卷”。
阅读是一种幸福的元素。对教师而言,当下最要紧的就是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我们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每学期定期为老师们购买图书,推荐紧跟课改时代脉搏的文章,并鼓励教师们买有价值的图书,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全校 3
型的读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共享。其次,组织教师利用远教系统和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习,组织教师观看学校购置的教学光盘,足不出户便可获得相关的经验和信息,教师们在观看之后写下心得体会并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领导培训,校内引领。
学校从校长到教导主任主抓教学领导,坚持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年轻教师很快成为能研善教的“行家里手”,领导们上讲台、进课堂,与教师一起讲课、听课、评课,共同参与教师的集体备课,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材,探讨教学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领导走出去,参加校长培训和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回来后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这就是每学期的“领导讲堂”,领导培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每次的培训都能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专业引领把我们的教研质量提上了高度,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更是一种影响、一种唤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学期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的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已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创造“均等”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关注教师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外出,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看到外面的天空,同时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学习成果共享制,外出学习的教师已把回校的二级培训当成一种习惯,及时与同伴们进行交流。2011年李凤老师参加了国培班主任培训、尹丛梅老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我校有五人参加了“国培计划”,回来后我们进行了二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通过学习,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课改前沿信息及时带回学校,做二级培训,使广大教师的课改视野和思路得以拓宽,实践新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得以创新。
4
4、远程培训实惠多多。
不出家门就能聆听到名师的指导,这是远程教育平台为我们提供的便捷。每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河北远程教育培训,我们的参训率为100%,合格率为100%,教师及时反思交流心得。另有6名教师有幸参与了英语、语文、计算机、数学几个学科的国培远程培训,正如他们在总结中写到的:一路走来忙碌着、收获着……
5、反思交流,智慧碰撞。
为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我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广大教师利用进修学校的网站、学校教研博客及数字化校园为我们提供的广阔空间在平台中得以交流共享,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定期将自己原创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反思、个人成长集及时上传至学校教研博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学校多媒体、电子备课室又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教研博客栏目可以进行师生、生生、家校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了无障碍沟通。
六、校本研训,体验职业快乐
1、以校本为平台,以问题为切入口,校本研训规范化。
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校本研究工作室为依托,以教研组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现互动双赢的专业发展模式。 为了使各学科组、教研组活动更富实效,除了集中的周二下午教研时间外,学校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整体划分,分别利用组内成员的空余时间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四个确保——保证时间、保证人员、保证领导参与、保证活动富有实效。与此同时坚持活动序列化:以严把教材关为突破口,在课堂实效上下功夫。语文组还特别关注了当前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学段现象不清的问题,提出了:准确定位学段目标,确保课堂实效的专题,让教研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每学期我校都要邀请教育局、进修学校和教研室领导来我校 5
进行听课指导。教研室吴晓星主任为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研修培训,引发了教师对校本研修更多的思考,下一步将邀请吴主任跟踪教师们的家常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常态课”质量。
2、各组教研经常化、问题化、活动有的放矢。
我校各组的教研活动可谓开展的如火如荼,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两个转变,即“推门课” 变成了“邀请课”:从开始时不管是听课者还是被听者大家都有顾虑,不敢推门进,到现在各组的教研活动安排得紧凑有序,每个组每周都有邀请课,同组听课、跨组听课,主题研课、课下聊课……校内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是研究之地。大家能够放下包袱与架子,胆子放开了,上课自如了,邀课听课已成为我校每位教师的习惯。其次就是听课后交流的主角由“教研组”变成了“讲课教师”: 教师们研讨氛围轻松热烈,品尝到了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的甜头。
《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名师”培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2011年李凤老师参加了国培班主任培训、尹丛梅老师参加了数学培训,回来后我们进行了二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以“名师”工程创建为依托,骨干教师“点对点”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落实“名师培养”计划。学校特别注重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模范带头作用。2017年,王伟慎老师被聘为“衡水市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饶阳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2017年王伟慎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崔树卫、王娜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2011年崔树卫被评为县级名师,李凤、尹丛梅两位老师被评为“饶阳县小学骨干教师”。我校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之间“结对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传、帮、带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我校的李建凤、尹丛梅的优质课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她们多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2011年5月李建凤
的优质课获市一等奖。
4、组建教研共同体,创建互动双赢的教研模式。
我们不仅重视校本教研,也注重校际交流,积极建立“跨校教研共同体”,与兄弟单位保持密切的教研往来。我校与良见小学、张池小学的整合课交流使得教师们对学科整合有了更深的认识。就是通过这样的“好课共分享”实现教育资源与教学智慧共享。合作交流的过程,是骨干队伍、骨干教师自我加压、自觉学习、自主历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整个团队挑战自我、争创优质的过程。今后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与更多的兄弟单位结成了更广泛的“教研共同体”,让优质资源在互动中实现共赢。
5、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还特别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4月,派王伟慎老师参加了衡水市心理健康辅导员第一期培训,取得了中级心理辅导员证书。培训回来后,我校及时组织了二级培训,并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
七、紧跟时代,教科研工作呈新局面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者,更是研究者。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也呈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听一节课,评一次课,而是要挖掘更深层次、意义更为深远的研究课题。2017年12月,我校承担的饶阳县“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教材,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已顺利结题;2012年5月,我校承担的衡水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也已结题并顺利通过验收。构建并验证了“问题的生成与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科研将带着我们一路前行。
八、总结发展成果 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路走来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幸福的收获着……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队伍情况
我校教师学历全部合格,现有本科学历7人,本科在读5人,专科9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镇级骨干教师5人。2017年,我校被授予“衡水市小学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学校”、“衡水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对兄弟学校起了引领带动作用。
2、个体发展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异军突起,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2017年李凤、尹丛梅代表饶阳镇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比赛,分别获语文组一等奖、数学组二等奖,2017年、2011年李凤代表饶阳县参加了衡水市优质课评选,获得了语文组二等奖、一等奖,2011年、2011年李凤、尹丛梅两位老师参加了饶阳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2012年3月份,宋璞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循规又蹈矩,老树开新花》获“河北省第四届优质课电视大赛三等奖”。宋璞玉老师在2012年5月9日代表我县参加了衡水市心理健康课说课比赛。在2011年饶阳镇艺术节中张翠显老师和李晓孜老师指导的舞蹈“好日子”获饶阳镇一等级奖,王笑丹老师和崔杏苗老师指导的舞蹈“爱我中华”获饶阳镇三等奖;在今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饶阳镇艺术节比赛中,张秋影老师和张坤老师指导的舞蹈“欢乐宝贝”获饶阳镇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王伟慎、崔树卫、李凤老师分别获得2017年、2017年、2011年市级优秀教师。
3、团队发展
我校注重在教师中营造宽松、真诚的民-主学术氛围,注重加强交流与合作,倡导团队观念、团队精神,营造集体创优的氛围。我校青年教师较多,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孔新倩、李凤、尹丛梅在县级师德论坛以及青年教师论坛的精彩表现;李凤、张素稳、尹丛梅县级优质课的成功等都是我们集体创优的结晶。
(二)示范辐射作用
1、培训支持
我校承担了饶阳镇研训基地建设的任务,每周四组织全镇部分教师来我校进行交流研讨,为全镇教师搭建起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有力地带动了兄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成果推广
2017年5月份,我校成功地举办了“饶阳县校本教研现场会”,带动了兄弟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开展。
(三)取得成绩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全体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有利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201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 201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二;201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 2017年在全县小升初考试中数学名列全县第二、语文名列全镇第二, 2017年2月被评为衡水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17年7月被衡水市教育局授予“衡水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们欣喜是因为成绩的背后带来的是静悄悄的变化——
学生喜欢学习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上找到了自信,各项大赛崭露头角。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以前的教研和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集体研究,共同破解教学中的问题,共同预设大量的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这一主阵地也真正成为了教师快速发展的展示平台。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找到了:教师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劳动没有体现创造性,现在的课堂,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有价
值的问题,每天学生都会有新的进步,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真正是在“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新的学校文化内核逐渐形成了:原来我们的校园文化注重表面的文化,并没有真正形成学校文化的内核,现在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学校的理念更清晰了,实施更有方向了,“诚实、勤奋、严谨、创新”是我们的目标,“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是我们的追求,学校的潜在的学习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这种文化氛围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产生强大的后劲。
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增强了:正是在实践的探索中我们的羽翼日渐丰满,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底气,每学期开放的课堂,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有了社会、家长的关注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应该说我们教师在东草芦小学任教是幸运的,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重要的位置。面对明天我们更是踌躇满怀,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踏实教学,精心育人,务实高效地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无愧于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人民,为饶阳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东草芦小学
2012.6.10
东草芦小学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2017-03-27 10:03 | #2楼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学校发展的驱动,归根结底要靠教师发展的引擎来实现,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校领导开拓进取精神的引领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务本求实之路。具体汇报如下:
学校在职教师24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人,本科在读5人,占50%;专科学历17人,占66.6%。;小学高级教师6 人,占25%,一级教师18人,占75%。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骨干教师3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2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领导班子队伍带出了一支特别勤于钻研、敢于实践、大胆探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队伍。
一、建设规划
1、提高认识。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学校建设的认识水平,我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并通过撰写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教师专业成长氛围,各位教师也树立了岗位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
了很大提高。
2、发展规划。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了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每位教师结合个人实际,依据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理论专业化的要求,制定了明确具体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学校还特别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4月,派王伟慎老师参加了衡水市心理健康辅导员第一期培训,取得了中级心理辅导员证书。培训回来后,我校及时组织了二级培训,并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2011年李凤老师参加了国培班主任培训、尹丛梅老师参加了数学培训,回来后我们进行了二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拷问教育现状,寻找发展支点
几年来,学校始终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宋领弟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校长崔树卫负责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牢固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学习相关专注和文献资料,同时做了相关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具有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逐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为切实加强科研的力量,我校成立了专门的教研机构,由年富力
强的青年教师张素稳、李凤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每学期初都组织教师修订研修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日常教研做到了管理有序、高效,教研记录齐全完整。同时,本着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将各个教研组有机组织起来,做到了月度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并且将教研工作与教师的综合评价、考核、奖惩结合起来。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明确责任,确保了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执行、有检查、有反馈这样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过程。
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反反复复拷问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断探索撬动整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点究竟在哪里,在调查问卷、教师会座谈等多种方式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理念,并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规划、计划——不断寻求自我发展与团队共赢。正是在“成全学生,成就教师”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三、健全制度体系,保障有序运行
为保证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运行质量,学校制定了校长及专业人员职责、部门职责,考勤考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上墙,并把相关制度汇编成册。每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根据教师的成长汇报按照评估细则量化附分,与教师绩效相结合,大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现拥有图书阅览室一座,各种新
版图书共九大类1963册,基本上满足了师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其中的教育理论专注和专业理论书籍也在不断更新中。还订阅了《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小学生学习方法报》等专业报刊杂志,更好地为我校师生服务。现有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每天都接收大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服务;2011年新建备课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其中备课室有电脑六台,并且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基本上能满足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教室作为学校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的多媒体培训场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构建师本理念 寻找发展突破点
(一)学习交流,学习型校园特色彰显
首先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建设的核心工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坚定不移地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
1、读书学习,手不释“卷”。
阅读是一种幸福的元素。对教师而言,当下最要紧的就是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我们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每学期定期为老师们购买图书,推荐紧跟课改时代脉搏的文章,并鼓励教师们买有价值的图书,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全校型的读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共享。其次,组织教师利用远教系统和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学习,组织教师观看学校购置的教学光盘,足不出户地获得相关的经验和信息,教师们在观看之后写下心得体会并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领导培训,校内引领。
学校从校长到教导主任主抓教学领导,坚持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年轻教师很快成为能研善教的“行家里手”,领导们上讲台、进课堂,与教师一起讲课、听课、评课,共同参与教师的集体备课,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材,丰富我们教学的底气;同时每学期的领导讲堂,则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与教师们一同研究教学现象,探讨教学问题,每次的培训都能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专业引领把我们的教研质量提上了高度,她们的行为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引领更是一种影响、一种唤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学期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已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创造“均等”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关注教师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外出,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看到外面的天空,同时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学习成果共享制,外出学习的教师已把回校的二级培训当成一种习惯,及时与同伴们进行交流。2011年尹丛梅老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我校有五人参加了“国培计划”。教师们通过学习,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课改前沿信息及时带回学校,做二级培训、讲研究课,使广大教师的课改视野和思路得以拓宽,实践新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得以创
新。
4、远程培训实惠多多。
不出家门就能聆听到名师的指导,这是远程教育平台为我们提供的便捷。每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河北远程教育培训,我们的参训率为100%,合格率为100%,教师及时反思交流心得。另有6名教师有幸参与了英语、语文、计算机、数学几个学科的国培远程培训,正如他们在总结中写到的:一路走来忙碌着、收获着
5、反思交流,智慧碰撞。
为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我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广大教师利用进修学校的网站、学校教研博客及数字化校园为我们提供的广阔空间在平台中得以交流共享,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定期将自己原创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反思、个人成长集及时上传至学校教研博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学校多媒体、电子备课室又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教研博客栏目可以进行师生、生生、家校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了无障碍沟通。
五、校本研训,体验职业快乐
1、以校本为平台,以问题为切入口,校本研训规范化。
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校本研究工作室为依托,以教研组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现互动双赢的专业发展模式。 为了使各学科组教研组活动更富实效,除了集中的周二下午教研时间外,学校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整体划分,分别利用组内成
员的空节时间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四个确保——保证时间、保证人员、保证领导参与、保证活动富有实效,把平时琐碎的时间派上了大用场。与此同时坚持活动序列化:以严把教材关为突破口,在课堂实效上下功夫。语文组还特别关注了当前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学段现象不清的问题,提出了:准确定位学段目标,确保课堂实效的专题,让教研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每学期我校都要邀请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来我校进行听课指导。教研室吴晓星主任为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研修培训,引发了教师对校本研修更多的思考,下一步将邀请吴主任跟踪教师们的家常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常态课”质量。
2、各组教研经常化、问题化、活动有的放矢。
我校各组的教研活动可谓开展的如火如荼,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两个转变,即“推门课” 变成了“邀请课”:从开始时不管是听课者还是被听者大家都有顾虑,不敢推门进,到现在各组的教研活动安排得紧凑有序,每个组每周都有邀请课,同组听课、跨组听课,主题研课、课下聊课校内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是研究之地。大家能够放下包袱与架子,胆子放开了,上课自如了,邀课听课已成为我校每位教师的习惯。其次就是听课后交流的主角由“教导处”变成了“讲课教师”: 教师们研讨氛围轻松热烈,品尝到了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的甜头。
3、“名师”培训,追求常态下的精品课。
学校以“名师”工程创建为依托,骨干教师“点对点”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落实“名师培养”计划。学校特别注重骨干教师的
选拔培养和模范带头作用。2017年,王伟慎老师被聘为“衡水市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饶阳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李凤、尹丛梅两位老师被评为“饶阳县小学骨干教师”。我校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之间“结对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传、帮、带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我校的李建凤、尹丛梅的优质课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她们多次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2017年5月李建凤的优质课获市一等奖。
4、组建教研共同体,创建互动双赢的教研模式。
我们不仅重视校本教研,也注重校际交流,积极建立“跨校教研共同体”,与兄弟单位保持密切的教研往来。我校与良见小学、张池小学的整合课交流使得教师们对学科整合有了更深的认识。就是通过这样的“好课共分享”实现教育资源与教学智慧共享。合作交流的过程,是骨干队伍、骨干教师自我加压、自觉学习、自主历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整个团队挑战自我、争创优质的过程。今后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与更多的兄弟单位结成了更广泛的“教研共同体”,让优质资源在互动中实现共赢。
六、紧跟时代,课题研究专业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者,更是研究者。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也呈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听一节课,评一次课,而是要挖掘更深层次、意义更为深远的研究课题。2017年12月,我校承担的饶阳县
“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教材,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已顺利结题;2012年5月,我校承担的衡水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也已顺利通过验收。构建并验证了“问题的生成与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科研将带着我们一路前行。
七、总结发展成果 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路走来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幸福的收获着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队伍情况
我校教师学历全部合格,现有本科学历7人,本科在读5人,专科9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镇级骨干教师5人。2017年,我校被授予“衡水市小学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学校”、“衡水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对兄弟学校起了引领带动作用。
2、个体发展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异军突起,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2017年李凤、尹丛梅代表饶阳镇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比赛,分别获语文组一等奖、数学组二等奖,2017年、2012年李凤代表饶阳县参加了衡水市优质课评选,获得了语文组二等奖、一等奖,2011年、2012年李凤、尹丛梅两位老师参加了饶阳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2012年3月份,宋璞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循规又蹈矩,老树开新花》获“河北省第四届优质课电视大赛三等奖”。宋璞玉老师在2012年5月9日代表我县参加了衡水市心理健康课说课
比赛。在2011年饶阳镇艺术节中张翠显老师和李晓孜老师指导的舞蹈“好日子”获饶阳镇一等级奖,王笑丹老师和崔杏苗老师指导的舞蹈“爱我中华”获饶阳镇三等奖;在今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饶阳镇艺术节比赛中,张秋影老师和张坤老师指导的舞蹈“欢乐宝贝”获饶阳镇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3、团队发展
我校注重在教师中营造宽松、真诚的民-主学术氛围,注重加强交流与合作,倡导团队观念、团队精神,营造集体创优的氛围。我校青年教师较多,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孔新倩、李凤、尹丛梅在县级师德论坛以及青年教师论坛的精彩表现;李凤、张素稳、尹丛梅县级优质课的成功等都是我们集体创优的结晶。
(二)示范辐射作用
1、培训支持
我校承担了饶阳镇研训基地建设的任务,每周四组织全镇部分教师来我校进行交流研讨,为全镇教师搭建起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有力的带动了兄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成果推广
2017年5月份,我校成功地举办了“饶阳县校本教研现场会”,带动了兄弟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开展。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全体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有利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我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201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 201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二;201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 2017年在全县小升初考试中数学名列全县第二、语文名列全镇第二,2017年2月被评为衡水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17年7月被衡水市教育局授予“衡水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们欣喜是因为成绩的背后带来的是静悄悄的变化——
学生喜欢学习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上找到了自信,各项大赛崭露头角。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以前的教研和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集体研究,共同破解教学中的问题,共同预设大量的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这一主阵地也真正成为了教师快速发展的展示平台。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找到了:教师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劳动没有体现创造性,现在的课堂,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每天学生都会有新的进步,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真正是在“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新的学校文化内核逐渐形成了:原来我们的校园文化注重表面的文化,并没有真正形成学校文化的内核,现在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学校的理念更清晰了,实施更有方向了,“诚实、勤奋、严谨、创新”是我们的目标,“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是我们的追求,学校的潜在的学习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这种文化氛围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产生
强大的后劲。
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增强了:正是在实践的探索中我们的羽翼日渐丰满,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底气,每学期开放的课堂,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有了社会、家长的关注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应该说我们东草芦小学的教师在这样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教学是幸运的,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重要的位置。面对明天我们更是踌躇满怀,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踏实教学,精心育人,务实高效地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无愧于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人民,为饶阳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东草芦小学
2012.6.10
【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12-12
XX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汇报材料09-22
学校教育发展状况汇报材料(精选12篇)04-10
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09-19
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汇报材料09-22
义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2-28
名誉书记发展顾问汇报材料09-22
学校督导汇报材料03-09
学校管理汇报材料01-05
学校汇报材料通用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