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博士研究生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总结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4、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转】研究生如何选择研究方向2017-03-21 13:52 | #2楼
研究方向对学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小则影响研究经费和研究成果,大则影响人生道路。科学研究虽然专业分工很细,但从宏观上讲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感觉按照一级学科分类就可以了。或者换句话讲,同样智商的一个人,无论精力投入到哪个方向,只要你用心去做,都能够做出成绩,就像一位杰出画家在任何白纸上都能绘出美妙的风景一样。那么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中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一、兴趣
对学者而言,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付出同样的努力,没有兴趣,可以做到优秀,但绝对做不到卓越。这里,兴趣也不是绝对的,可以培养,有时可能仅仅是个心理适应过程。如果情况所迫,你不得不从事某个领域研究的话,端正自己的态度,兴趣其实是可以培养的,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刚开始双方感觉可能不怎么样,但是接触多了,感情自然有了。我对计量方法领域的研究刚开始兴趣并不大,因为数学基础不够好,但是感觉非常有意义,后来就钻进去慢慢研究,并且不断涌现出一些成果,时间长了就喜欢了。
二、资源
这里资源是个广泛的概念,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中,你的老师、朋友、单位、实验条件、软环境等都是你的资源,或者称为你的约束条件,你所要追求的是在约束条件下的研究成果的最大化。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想突破是非常困难的。我由于研究经费有限,一直未能从事基于广泛调查的信息资源和科技评价的相关研究,看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上公布的一些调查数据,真是忧心如焚,如果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数据挖掘,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可惜我没有数据。而有数据的cnnic或能够接触到数据的人员似乎也没有什么重要研究,就像一个金矿,不能开采,干着急。问题真是金矿倒也罢了,至少不开采可以做国家的战略资源储备,调查数据和矿藏不一样,时间一长就成垃圾了。有时急得真想发邮件给他们,那怕免费帮他们做深入研究也行啊,有时学者的想法真是一厢情愿。
三、热点
人们都有对研究热点的本能偏好,如果某个方向成了研究热点,那么大量的资源会涌向这个方向,至少在短期内,研究某个热点的学者和机构会过上相对好的日子。就像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一样,这个世界也有一种无形的法则,它在调整着资源分配和学科的平衡,热点的东西研究人员多了,其相对收益就会下降;而非热点的东西因为研究人员的流失,其相对资源也会慢慢变好,各领风骚若干年。
凡事有利有弊,在热点领域一般学者想出重大成果很难,而非热点甚至是冷门领域出成果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影响相对较小。所以运气最好的学者是在做准热点的研究,如何发现准热点呢?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当然,热点和非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转化的,二者都是相对的概念。
四、社会应用
社会应用和热点有一定的关系,社会应用永远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应用研究领域的学者和资源远远超过基础研究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此。这里也有个时机问题,80年代中后期,学计算机的就业往往一般,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it人才如天之骄子,当然,研究it的学者也比较滋润。最近这几年又开始一般了,因为it领域的技术进步相对减慢,人们的基本需求已经相对满足。或者说,即使it领域的技术停止发展5年,社会上各个领域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微软公司推出vistra,可以说是it领域皆大欢喜的事情,逼你硬件升级,既卖软件让微软沾光,也带动其他厂商的硬件销售。
同样,学者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中如果能考虑到社会需求,有一定的提前量开始研究,也容易出成果。
五、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学科间的互相借鉴容易出成果是众所周知的。我的本科专业是工业管理工程,迷上了计算机,工作以后有10年时间在开发应用软件。后来上了两年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是科学技术哲学,博士期间专业是农业经济,但是研究方向主要是信息经济。以前以为自己走了很多弯路,那10年时间出国读个博士轻轻松松的事情。现在同样这样认为,不过不后悔了,我现在之所以能在比较广泛的领域从事研究,而且感觉很好,不能不说与我的经历有关。
六、学术交流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学术的角度,意思是多看文献,多参加学术交流,前者可能相对容易,后者或许会收到一定的限制,出差、开会都要花钱。参加学术交流经常会有意外收获,这是看文献所不能替代的。近年来,我的科研条件有所改善,但还是不能自如地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只能通过看文献进行部分替代。
七、自知之明
兴趣只是一个方面,自知之明恐怕比兴趣还要重要。很多研究生并不清楚自己将来是否会成为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抱着成为学者的信念和理想来读书的恐怕不足10%,做学问变成了一种手段,当然,人各有志,何况也是生存所迫,本无可厚非。即使是正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对自己也应该有个深刻的了解。某些学科出成果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不坐上5-10年甚至更长的冷板凳恐怕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吃不了那个苦,趁早改行。我在网上看到复旦大学的一个研究多元统计的年轻老师(名字忘了)改行感到非常惋惜,他真的很有才华。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各人可以广泛搜集各种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决策,一旦下定决心,无论是否做学问,都应该好好坚持下去,切忌浮躁,坚持肯定会出成绩的。
也许,学术方向的选择是个伪问题,或者仅是一种机缘巧合,一种命运的安排,呵呵!
俞立平
2017.10.6于邗上
【博士研究生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总结】相关文章:
如何申请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生或者博士04-26
研究生面试如何提问04-16
博士研究生自我介绍信04-23
专家谈谈如何通过香港研究生申请04-19
研究生如何申请贫困生补助04-13
如何确定创业的方向05-18
研究生自我总结03-10
研究生个人总结03-15
研究生实践总结02-24
博士研究生自荐信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