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11-19 01:51:1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揭阳市惠来县隆江中学 林焕滨 摘要: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想象和创造行为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要正确认识、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奇思怪想,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亮点,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重视探究实践活动,以及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物理 创新 教学

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与活力,将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应用主要将依赖于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将发挥以往任何历史时代从未曾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知识经济在呼唤创新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科学,而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物理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理课堂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成了创新教育目标。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教学的特点,教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如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这可以说兴趣对他后来创立生物进化论起了重要作用。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了解增多了,自我实践来掌握知识的部分加重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克服了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物理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愿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教师就将一个木块和铁块都放进水盆中,问:“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浮在水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 接着教师演示分别把质量为100克的小铁船模型和质量100为克的木块都放进水盆,问:“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也浮上来呢?”这一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创设该问题情景,很好地诱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又比如在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上课,我问学生:把50ml酒精倒入50ml的纯水中,总体积应是多少?学生都回答说100ml, 而我却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式子“50ml+50ml〈100ml”,学生看后疑惑不解,接着我演示实验:把50ml酒精和50ml纯水充分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100ml,学生非常震惊,思维高度集中,迫切想弄清原因,学生也就带着这个疑问听完本节课,学习效率就比较高。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牢牢地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情景,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2、激发成功感,培养创新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先有了学习兴趣,接着在学习中会有一点受阻而紧张,而后又有解决问题的喜悦,使其思维得到发展,每当在解决问题时,都会有一种成功感,他们就会对物理更有兴趣、更愿意去学,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

是对其兴趣思维发展的强化。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物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达到培养创新兴趣的目的。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布置一些每个学生都会做的基础题,又布置一道较难的题,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获得一定的成功。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畏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学生的骄傲自满的情绪,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越学越有劲。

1.3、利用物理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挖掘、收集教材中物理美因素,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并应用物理美去提高其物理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外,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把审美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使之站在更高的科学位置上去俯视物理学,充分体验和发现物理美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多样统一之美,由此激发他们对物理的热情和探索物理的激-情,调动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热爱物理,学好物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之美呢?我们来认识一下。

1.3.1、物理规律的简洁美。

物理学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存在、组成、运动及其转化等规律的简单性而产生美感,称为物理学的简洁美。开普勒在科学美的指导下,不懈坚持几十年的观察,积累的大量的天文数字,提出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来论述天体的运动是如此的简单与和-谐,牛顿只用几条简单的定律就概括了物质世界纷繁的运动现象等,这些都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美。

1.3.2物理规律的对称美。

对称现象是辩证法的生动体现,物理学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转化等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称为物理学的对称美。物理学家根据世界的对称性,通过预言、设想来推测未来事物的存在。“电可以生磁、磁可以生电”,法拉第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由“磁生电”的梦想。许多物理学家利用对称性特点,才预言或发现与已有粒子相对称的反粒子,质子与反质子、物质与反物质、宇宙与反宇宙等,这些都体现了物理的对称美。

1.3.3、物理规律的和-谐美。

物理的和-谐美,是物理理论揭示自然界物质存在、运动及其转化等规律整体上的和-谐性而产生的美感。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经典理论的包容、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对立统一等无不体现出物理学的和-谐美。

1.3.4、物理规律的多样统一美。

物理规律的多样统一性而产生的美感称为物理学的多样统一美。牛顿追求天地之间统一规律的思想,是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关键,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追求电与磁的统一创立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方程;卢瑟福在统一性原则指导下,在行星绕恒星运转、卫星绕行星运转模型的启发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模型实现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这些都体现了物理的多样统一美。

1.4、利用物理中的轶闻趣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轶闻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物理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物理学家的故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对物理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如牛顿发现第一运动定律,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丰富联想而成,这就是发散思维;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第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可以做成一种吸盘式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丰富内容。

2、在课堂教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通过教师对物理知识进行教学法加工,通过学生拼摆、实验、讨论,争辩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教学的过程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2.1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以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依托,这就要求教师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培养的种种做法,建立平等互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信任学生,赏识他们的言行,承认他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童趣、童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通过在课堂上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能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2、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人的思维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有利于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求异则有利于把前人的知识、经验发展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无疑应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都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一些"奇特"想法,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便会信心倍增、情绪高涨,从而不断涌现"求异"想法。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些由学生创造而得出的结论,肯定他们的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与创新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开阔。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被唤起,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2.3、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逆向思维是突破思维训练,从相反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是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逆向思维去判断、推理、论证和解决疑难问题,把学生带到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去讨论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膨胀,处于"击活"状态,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从相互矛盾的条件上思考问题:人体接触带电体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那为什么使用测电笔时,一定要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氖管才能发光?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集中,克服了由单一思维定式造成的思维障碍和僵化,从而达到新的思维境界。经常受到这样的思维训练,会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多变性,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4、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物理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和一些实践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研究物理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叠加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用"控制变量法",测浮力用"排水法"等等。另外,合理地科学地改进课本的实验(如在研究光的反射实验中,用激光笔、小镜子、量角器等学生自备仪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的了解。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地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重复老师演示过的实验到主动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实验原理并分析总结出结论的主动学习过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不给学生条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u、v关系,成像条件、特点,让学生亲自探索实验,激发创新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

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3.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带有一定片面性,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西方教育学家卡尔·罗述斯有一段名言发人深思:“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的都是无用的,对自己的行为极少或者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由此可见,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要重视指导学生课外自学,提出要求告诉方法,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线索,提出问题,由此及彼,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通过刺激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理智感的一种,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证据的怀疑,对未曾料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的问题的探究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求知欲强化了,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求知欲的刺激,可用创造意境、制造悬念、通过逆向思维等来进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增强探究创新能力。例如在《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现象的观察,大胆地提出

自己的猜想,分组讨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物理现象的和-谐的美。

5、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练习,提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能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练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就布置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几个小课题,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交流之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束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任务。创新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是学生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又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创新思维的核心。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注重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教育形势下,中学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探索和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展开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017-03-21 09:42 | #2楼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基本理念六条中的第三条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总体目标第四条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做为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 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

首先,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叫学生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我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我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老师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的“不听话”。到了课的最后,我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老师的亮点。又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他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可常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证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彼此都会忘了自己是谁,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

最后,教师还要学会等待。等待是对个性的尊重,使个性得以张扬。如上《可能与一定》一课时,组织学生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想到一个学生竟说出了它们像食物链。说真的,有时,我们的课堂确实因为学生的发言而变得精彩,当然其中又少不了教师的启发引导。

二、引导动手操作,使学生乐于创新。

新课标特别强调“体验”。它把学数学看作是“做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要注意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

首先,教师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可先设计四个小动物骑自行车比赛的动画片,其中的轮胎有方的、圆的,让学生猜猜谁最快,然后抽象出圆,给每四人一个图钉、一根线绳、一支铅笔,小组合作画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等知识。又如学习《圆柱侧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等操作,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侧面沿斜线展开,展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直接将侧面撕开,利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些方法都能引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精神。

其次,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做到: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有可行的操作步骤;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要重视组织教学。

操作活动充分体现手脑并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智力活动和双手活动的相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手在“思考”,大脑的创造区域也受到激发,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三、尝试探索,使学生敢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会科学家走的路,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可用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一下,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剪一剪、移一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跟谁有关?跟谁无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如“最小公倍数”的实践应用,教师可把一个动物画在两个多边形上,通过边靠边旋转最终得出需几次才能回到原来位置上,从而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性,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四、鼓励求异,使学生善于创新。

思维的求异性是指碰到问题时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见,不盲从,不迷信。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各种独创之见,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都能促进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形成。例如:有一次,我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碰到了这么一道题:两个装订小组装订练习本,第一小组4小时装订1648本,第二小组6小时装订2430本,第一小组每小时比第二小组少装订多少本?很显然,问题出错了,有一学生上来跟我说了后,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怎么改,大多数学生都说把“少”改成“多”,可有一位同学却说:“刘老师,把问题中‘一’改成‘二’,把‘二’去掉一笔就可以了,因为一个只要写两笔,而把“少”改成“多”却要写六笔。”我听了后很高兴,当时就表扬学生说:“你想的比老师更简便,那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改一下题目吧。”学生敢于打破旧的习惯做法,产生标新立异的新做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老师要十分珍惜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先生还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10-14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02-27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02-2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