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预习、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对此,我谈一下我的六提倡看法:
一、提倡课前预习,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教师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倡明确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卖油翁》时,在上课之前我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卖油翁》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有的同学说:“我学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得特别精彩”……我趁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我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提倡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我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学生提问“马玉祥为什么去冒险救朝鲜小孩?”“他们这样做不觉得苦吗?”“文中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第十五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我都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提倡多读品味,自主感悟文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我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快慢适当。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我还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提倡讨论交流,分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家人之间,至亲至深之情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小组认为第四段写的好,因为他写出了对春天的生机盎然,在全文起过渡作用;有的小组认为第七段写的好,因为写出了对春景的向往,与前文相照应,起衬托作用;有的小组认为最后一段写的好,这样写意义深远……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提倡激励评价,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是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更全面了”,“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言语实践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
总之,自主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017-03-20 20:52 | #2楼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各种自主性学习。于是,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语文性、儿童性、学习性、独创性、整合性。特别是儿童性,在教材的选文和教材的呈现方式中都非常突出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文,以儿童的视角认识周围的社会和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本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差,随着每天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的上课、
下课、放学,原有的积极性就荡然无存了,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注意力分散、情绪下降,甚至高小动作、说话,对孩子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学生自主学习抓起,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自主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自己能读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去读课文,问他们从课文中能读懂什么,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以课文《小雨点》为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就在他们中间转,使他们感到老师就在身边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对他们能学懂什么感到很好奇,也正在和他们一起参与学习的过程并充满了期待。在学生读通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思考,读完了课文知道了什么。学生在充分地自己学习后,给学生适当的反馈。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的内容说出,例“池塘水面平静,雨点落在池塘里就似乎躺在里面睡觉……”虽然他们只是把课文中的话重复了一遍,但这一重复,却足以看出学生在主动地学习课文,他们的学习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2.说一说。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蚕姑娘》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蚕宝宝变成蛾姑娘”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蚕姑娘)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盖了房→茧子开窗(成了蛾姑娘)。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3.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第二段写到: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过花丛,()过小溪,( )到山谷里来聚会。通过让学生“填一填、比一比”把所填的字都换成“飞”,体会文中“穿、越、赶”词语运用得是如何巧妙,然后,让学生“演一演”,边读边演,感受小蝴蝶飞行的乐趣,品位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语言的美。
4.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怀素写字》一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刻苦练字的故事,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读文中自然而然理解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教师应指导学生画出“先看清字的形状,再记住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等词语,体会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结合第三自然段“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使儿童明白练字要用功、要刻苦的道理。学生在学完课文或阅读完一篇课外的小短文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或课外小短文的学习进行一个展示。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有了一个课后交流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情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为此,我们教师应本着把“童趣给学生,把自主给学生”的精神,设计情感氛围情境,就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气氛;控制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以情显“形”,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有了情感才会滋长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其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增强学生参与能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比如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例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就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丹顶鹤的资料,上课时向大家介绍,这比教师一人独占课堂,滔滔不绝地演讲要好,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有以下两点建议:
1.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课前质疑。要求低年级学生进行预习,有这样几步:圈生字、画词语、标段落、读课文、做记号。
2.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课内质疑,自主释疑。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读的基础上的质疑,这时的质疑,就是有的放矢。第一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质疑。在课内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例如,教学《有趣的发现》一文时,可以在学习一、二自然段,弄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的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而那里却有这种有趣的现象?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独立寻找答案。对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同座位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出答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相当的直观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主要方法有:(1)让学生摆弄学具,试做实验。(2)让学生剪剪贴贴,拼拼画画。(3)让学生学做小演员,使学生在看、演、评的过程中理解内容、学习语言、开拓思维。尤其是低年级教材中童话题材较多,其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活泼,很适宜儿童表演。
4.掌握学法,提高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实质是学会学习。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主要做法是:先放后扶、立足过程、强调迁移,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旧知摸索新知、探索方法,在尝试中得到领悟;当学生对学习方法能意会却不能言传时,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将实践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归纳,形成规律性的知识,并在新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巩固。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三、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其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求教师及时、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其参与行为进行反馈评价,检查其学习状况,及时矫正错误,巩固知识,强化其参与意识,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1.鼓励创新,正面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变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师生之间关系平等、融洽、协调,学生可与教师争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正面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尊重个性,因人施评,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评,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评价与点拨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与点拨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落实、方法的掌握与否才能及时得到肯定和纠正,才能使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会知识,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4.使学生成为评价者,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先想。教师可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交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学生相互的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教师应本着把“童趣给学生,把自主给学生”的精神,让孩子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新课程的语文空间里美好地学习着。只要我们以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前提,努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09-21
如何正确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9-22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04-07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08-1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12-2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04-07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07-04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