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成长型企业如何创新发展

成长型企业如何创新发展

时间:2022-11-18 18:33:47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长型企业如何创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从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联合,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等多角度、多层面组织社会资源,探索有效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到来,中小企业应如何发挥创新的主动性,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本期嘉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嘉 宾:

刘 吉 中国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原国家体委副主任

保育钧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李兆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李宗颐 中国管理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

任志宽 中国学习型组织促进联盟主席、中华培训网首席顾问

栏目主持 晁毓山

根除创新误区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是“”。刘主任,您长期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在您的调查中,大家是如何认识创新的,创新的含义是什么?

刘吉:创新就是突破原来的终点,创新就是高度的提升,创新就是挑战极限,创新就是追求卓越,创新就是超越自我!我认为制度方面是保证,高水平的员工队伍是动力,激励的机制是创新的发动机,评价体系是创新的方向盘。

主持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进行创新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刘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能抓住战略发展的机遇,迅速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国内外市场的变化经常会出现种种机遇,引诱企业家改变决心或者高层决策。怎样保证决策不失误?这是一门大学问。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搞好主业,不盲目扩张,要知道“隔行如隔山”,干什么事情要事先了解这一行的深浅。

新疆德隆公司是一家控股6家上市公司、跨越十几个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控股的资产市值曾达到215亿元。但随着旗下的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三支股票的全面大跌,德隆崩盘了,原因就是德隆盲目扩张。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之初总资产只有210亿元,但到2004年底,其总资产已经达到6202亿元,2017年中石化列中国500强企业第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第三位。中石化之所以能做大做强,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集中力量经营主业,不盲目扩张,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主持人:李副所长长期从事企业创新研究,您认为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李兆熙:企业创新主要看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动力从微观上看,就是企业本身的创新组织是否形成,对于能够看到的创新机会,企业有没有能力去判断和实现,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自身创新体系的建立,包括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文化创新等。

现在许多人把创新理解为新产品、新技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并没有包涵创新的全部概念。因为企业是一个组织,所以技术创新是用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和组织方式,来替代原有的组织方式,它可以更快地把创新问题和组织方式联系起来,植根于组织结构。技术创新可以视为技术体系变更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两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企业管理问题上,创新不是单纯的方法和技术,要拓展到理念、战略、结构、决策、流程、规范、机率以及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的密切结合上。 我国企业多是靠能源、经验来实现发展的,它们把目标盯在新产品上,和国际上类似的创新企业相比,企业很少在流程和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就是很少在企业管理能够实现创新的机制方面下功夫,只看到新产品而没有看到实现新产品的过程,这是本末倒置。

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主持人:企业要实现创新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李兆熙:首先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实施管理正规化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其次,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组织形态和组织流程也要变,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再就是建立一套人力资源发展、业绩评估、薪酬设计的体系,如果一个企业采取榨干政策,用尽可能低的人力成本去发展,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最后就是建立企业文化,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企业的行为准则等。

从长远发展看,企业需要能人、需要经验,但企业不能把这这个宝压在某一个能人和某一个能人的经验上,要制度化,要依靠体制和流程,要管理正规化,这是实现创新的一种保证。

主持人:李院长,您对我国企业实施创新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李宗颐:我想从细节、微观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企业创新的问题。

第一就是创新之道。它概括了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以及如何培育创新能力。我认为创新就是一个具有正向价值的、经过破坏有所建树的一个过程、一种标准、一种状态和能力。创新是企业的本质,企业要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经济生活中如此,在文化领域也是如此。一个企业,低层次是给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但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就应该持续不断地提升企业文化层次。以服装品牌为例,一个国际知名品牌,价格三五万元,消费者感觉有档次;换上国内的知名品牌,价格是一两万元,消费者觉得也说得过去。但如果没有品牌或者是不知名品牌,价格两三千元甚至五六百元,消费者都感觉花了冤枉钱。这已经不是在卖服装,而是在卖物化了的文化产品。

《成长型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我认为创新来自一种习惯,要善于发现,用动态的眼光去观察常见的东西。此外,企业要培育创新能力,还应该勤于否定自己。再就是精于创造品牌,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扩展市场,就应该立足品牌营销,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都在借助打造品牌来完成创新的过程,如海尔的洗衣机等。

第二方面就是创新之术,包括思维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产品创新为例,就是要不断让产品具有新的功能定位,而这种新的功能定位将会促进人类社会生活标准的提高。所谓管理创新就是先计划,再控制,再组织,再领导,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是一个由上向下逐步渗透的过程。

第三就是创新之魂,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学习无涯、改变无限、诚信无止和责任无疆。

总之,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连续的方法,是传承和变化相结合的载体,是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过程,是痛苦和快乐相结合的状态。

完善创新环境

主持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大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大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

响。李副所长,您对目前我国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李兆熙:创新环境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吴敬琏教授认为:要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没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体制,不管你有多少技术人员和技术发明,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可能迅速发展起来。所以制度创新在中国特别重要,因为中国原来的计划经济发展体制抑制了创业人员主动创新的积极性,要把这种体制改变成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从而发挥创业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这项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技术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要素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检验一种制度安排是否适当的最终标准,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发挥拥有人力资本特别是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问题上,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就是以为只要有高额的研究开发投资和建立起足够大、足够多的大型企业,就足以推进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错误观念,当前我们在改进创新环境问题上要重视这一点。

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应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企业创新,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应该在财务制度约束的基础上,自行根据市场信号和制度安排给出的激励,来决定是否采用新技术,是否投资创新以及投资多少等,这种分散的尝试可以降低整体经济因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企业在市场上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它不可能仅为创新而创新。因此,技术创新不能靠政府的指令,也不能只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应该靠市场竞争和盈利的激励,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源于创新的利益机制和对创新成功的预期。

主持人:据了解,您将国家的发展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能详细谈谈这一观点吗?我国目前处在怎样一个阶段?

李兆熙:一个国家的发展环境对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程度有很大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国家的发展环境对创新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忽视环境保护,依赖廉价劳动力这一生产的基本要素。在此阶段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比较突出,在竞争能力不太高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在发展中主要靠拼成本。

第二个阶段是投资导向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就处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靠大规模的投资来支撑,我国现在GPD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投资导向形成的。企业在生产要素和生产订单上可以获得比较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创新意识普遍不高。这一特点决定了该阶段很难产生大规模的创新活动,只有国家经济发展转向第三个阶段时,才会进入创新的活跃期。

第三阶段是创新导向阶段。该阶段之所以能够产生大规模的创新活动是由于这个阶段的重大环境要素决定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能从根本上激发大量企业进行创新的重大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条件、市场环境、需求情况、产业环境以及政府的决策,这些要素既能影响企业创新,也决定了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与创新不能分离是该阶段的特点。 总之,创新与生产力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决策密切相关,健康的市场环境是产生大规模创新活动的基础。健康的市场环境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及其相关的法律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创新积极性受挫。此外,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最后就是正确的政府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风险,需要政府提供较为完善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但如果政府过多干预也会扼杀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激-情。

《成长型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现在我国正处于由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投资导向阶段的转型期,离创新导向阶段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借助创新导向型的国家环境。

建立学习机制

主持人: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大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方面,企业自身的能力也是一个方面,现

在我们听听任主席的观点。

任志宽: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要求企业从决策到执行要像一个轮子一样高速运转。这种情况被克林斯称为恶运之轮。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死得越来越快,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呢?就是由于在高度竞争下,传统企业结构节奏缓慢,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克林斯还说了另外一个轮子,就是学习之轮。如何做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到基业常青的企业都是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最后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学习机制可以让企业学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少犯重复的错误,把企业从一个行动型的组织,转变成一个以脑力思考和创造为特征的组织。

这就是德鲁克先生说的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在于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如何管理企业知识。在实践领域,我们可以看到500强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绝大多数的传统公司都在转型,转向成长型、创新型的公司。如何管理成长、如何管理变化、如何管理创造性,这背后的核心概念就是学习。但是如何学习,还有一个机制问题,就是建立学习机制,发展组织学习力。我们都知道建设创新环境,而学习机制的创建也是改变环境的重要因素。

学习机制能够带来创新,因此创建学习机制非常重要。这种学习机制,完成任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完成任务,把总结后的经验教训变成企业的能力,这是任务的目的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企业要创新关键在于提升学习力,这个学习力是指和创新相关的有机的、有管理的学习力,然后企业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把人变成一个创造性的生命,这样的组织才有朝气,而创新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但这个过程需要探索,需要积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占优势,那就是领导者,领导者要先行一步,为这样的组织创造环境,做出一些决策和承担相应的使命。领导者要有仆人的信念,能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领导者还要成为楷模,要突破新的自我。此外,领导者还要成为一个教练,把经验和别人分享,推动学习的人。总之,要通过学习创造企业的未来,通过学习促进企业的发展。

善待民营经济

主持人:最后一个话题,大家如何看待民营经济。保会长是这方面的专家,您先谈谈您的看法? 保育钧:民营经济的贡献不可小看,民营经济的实力不可高估,民营经济的困难不可低看。民营企业的贡献一是创造就业、二是增加税收、三是搞活市场。现在技术创新也是民营企业贡献最大,根据日前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在上海的调查,上海的国有单位及科研院所占有70%科研资源,包括人、资金和仪器设备,但他们技术专利的贡献却不到30%;而民营企业占有不到30%的资源,却创造了超过70%的技术专利。

主持人:据了解,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保育钧:目前我国将近500万户私营企业中,有70%是家族企业。家族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是有利的,便于管理,成本也低,而且放心。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特别是企业资产过亿、经营范围扩大后,需要实现老板到企业家的转变,敢于、并善于用家族以外的人才。以苏州东菱振动仪器有限公司为例,这家私营企业与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并建立了股份制,总经理、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分权治理企业,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样企业在实施重大决策时就能充分发挥民-主。企业在管理上,从制度化管理到科学化管理,再到人性化管理,使得企业的雇佣关系、雇佣劳动,变成了员工的自愿劳动。

主持人: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保育钧: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渠道,就是组建行业商会。政府部门叫协会,工商联系统叫商会或是工商联。但当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基本上无组织,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民营企业如何争得自己发言的权利?民营企业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因此,民营企业要合法地反映自己的诉求,就必须在所在区域基础上组建自己的行业组织,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反映意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第一是资金困难,创新需要风险投入,但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还不够完善。第二是创新产品市场化之后,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鼓励支持企业创新。第三是创新成果面市后,政府要积极实施首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倾斜。

主持人:刘主任,谈谈您的看法。

刘吉: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要重视知识、重视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创业初期一般缺资金,在积累市场的过程中处于劣势。这是企业发展一般都要经历的过程。怎样把这个过程缩短,怎样在积累了一定的力量之后尽快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技术和人,是企业决策者的领导素质。

过去经济学家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耗费是同步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家都看到,德国和日本整个工业体系全部被摧毁,有谁能想到15年之后,到1960年日本和德国就成为世界第二号大国和第三号大国。凡是重视人才都比不重视人才的要好!这样的企业会走在前头。

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信誉第一。从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分析,企业失信和欺诈言行严重败坏了商业风气,危害社会,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也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活的交易成本,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合理地运转。

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诚信是企业的安心立业之本、决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做损害社会、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事。同仁堂几百年不衰,正是因为很好地履行了“同修仁德”的堂规。2003年SARS流行期间,同仁堂向社会承诺:药不涨价、保证供应、保证质量。尽管在SARS过后财务结算显示,同仁堂赔了800万元,但同仁堂得到了顾客的信任。只有把财富和责任相结合才能塑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精神!

李兆熙:从各国研究来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多样,容易变动,所谓“船大难调头,船小好转向”。如果中小企业有明确的技术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条件,有一定的政府政策支持,就会更加具备创新条件。所以我们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金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创新的投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郭涛 实习记者 赵策

统稿:本报记者 晁毓山

摄影:本报记者 霍鑫

【成长型企业如何创新发展】相关文章:

企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2-01

企业如何在精益管理下创新09-21

谈如何创新企业职工文化建设09-21

创新发展口号12-23

总结创新落实发展09-21

企业的创新标语02-09

企业的创新口号08-29

企业创新口号07-28

企业创新标语10-25

企业创新的口号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