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统筹>《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2023-03-21 15:55:36 统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论断,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西彭镇作为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示点镇之一,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对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西彭镇多年来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到目前为止,全镇24个村中有18个区级文明村,3个镇级文明村。

(一)公民思想道德不断提高。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重要讲话和区第十次党代会、镇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教育、国情教育、镇情教育等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西彭”的思想基础。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营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铝都的良好氛围。抓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学习活动,切实增强道德模范宣传的感染力和覆盖面,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模范的浓厚氛围,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二)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我镇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整个城镇文化建设的基础来抓,努力构建“重仪尚德”的文化理念,使其融入每一个人的言行之中,从而铸就强大的城镇之魂。开展“文明治家、道德立家、法律护家、科技兴家、经济发家”的“五家”和“为西彭镇求发展、为西彭镇作贡献、为西彭镇争荣誉、为西彭镇树形象”的“四为”活动,并将“五家四为”作农村评“三户”、“十星级文明户”的新内容,极大地调动全体村民创评热情,形成了家家争当“三户”、“十星级文明户”,户户你追我赶的局面。全镇已评“三户”1026户、“十星级文明户”186户,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现我镇有区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文明单位9个、文明村18个、文明社区3个,镇级文明单位10个、文明村3个。积极开展学习创新型村(组)、

家庭创建活动,评出镇级学习创新型村(组)15个、学习创新型家庭30户。24个村达标文化活动室创建率、达标率达100%。

(三)重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安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雅俗共赏的群众性、大众化娱乐活动。组织了“春满铝都”、“直辖十年,和-谐西彭”、“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庆祝党的十七大等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各村(居)积极组织队员参加第二届运动会,此次活动对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增强全镇人民的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农民科技培训取得实效。充分利用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成人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为农民授课,通过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自身水平有了根本性提高,发展产业方向明确了,技术也通了,效益也就好了起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涉农基本法律、法规常识,提高了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自觉性,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是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民渴求精神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差异。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所以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上面督促就抓,上面不催就放,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教育开展不够到位。当前,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特别是一部分青年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在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对农民进行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科学知识培训等难以落实到位。虽然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日益普及,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往往是抓了表面,没有真正进村,入户,到人。

(三)设施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建设就要有投入。当前农村精神文明的现状,从一定意义上讲,投入不足是很大制约因素。现在城乡文化生活的反差越来越大,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经费少、队伍散、设施差、活动少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和维护,也就没有很好的保养、管理和利用。

(四)创建方式简单。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普遍认为环境卫生治理好了,农民富裕了就是开展成功,只是单纯发展产业,整治环境,谈不上综合性开展创建等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农村社会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一些农村地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成上升趋势。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也时有发生。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

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

(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

四、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基本思路,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农民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秩序等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全局,实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用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用市民的理念教育农民。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做起,办实事,求实效,让群众从中受教育、得实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创建工作收到明显成效。健全长效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二)延伸途径,拓展内容,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把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规划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坚持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文化事业向农村拓展,素质教育向农村渗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平安建设向农村推进,社会资源向农村聚集,领导力量向农村倾斜。

(三)打破界限,找准结合,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找准促进城乡文明水平整体提高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要打破行业界限和城乡界限,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求在城乡互动中促进共同提高。开展“精神文明促进会”文明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以文明村镇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以农村文化为重点的阵地建设,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重点的道德建设。积极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观念”的“三下乡”活动,促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经济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共建双方的积极性,切实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差异。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以城带乡,优势互补,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区、镇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路子。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发展,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既要充分发挥人才、文化、信息、技术、管理、物资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出农村在土地、环境、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求真务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五)实现公平,提高素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对此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的高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就必须设法促使农民增收,由此使农村摆脱贫困推动农业迅速发展。而要促使农民增收,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这是突破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瓶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素质的提高既不是农民个人行为,也不是一个农业生产单位可以承担的,它必须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着力点要落实到强化教育培训上,调整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分配政策,加大对农民科学技能的培养,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于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2017-02-20 18:22 | #2楼

党的十七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我们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此考虑,笔者将从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打造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新体系,对于推动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软实力,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综合考虑,通盘筹划,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当前,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地都把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往往忽略了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例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但都没有涉及到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物质力量推动,同样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精神文化建设资源,促进城市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实现“以城带乡”,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从而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弘扬基本道德规范,进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内容,是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相联系、同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文化建设作为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表现人们对主观精神世界、科学文化、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斗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克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走统筹城乡之路,才能改变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改造环境、转变风气、建设文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

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9亿在农村。与城市相比,由于广大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文化设施简陋、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贫乏、精神生活单调、整体素质不高,道德失范、善恶混淆、迷信盛行、黄赌毒泛滥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就农村论农村来搞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模式很难取得显著的成效。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改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失衡的现状,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因此,走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之路,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地开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更好地开展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和现代文明知识教育,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党的惠农支农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城乡二元结构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同样明显存在。与城市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亟待提高

认识是行动的向导。做任何事总是要先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有所理解,从而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决定是否行动、如何行动。思想认识能否到位,关系着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能否深入开展。长期以来,一些干部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没有经济效益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便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付抓、被动抓”;一些干部没有摆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自然而然上去了,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晚;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物质条件较差,精神文明不好搞,从而应付了事;有些农村群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有些农村群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影响了部分干部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影响了部分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二)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素质的高低,既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又是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难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整体不高。一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诸如赌博、修祖坟等陈规陋习仍然大量存在;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有的农民不信医生信巫术,农民捐资修庙,求神拜佛,宗教活动蔓延,信

教人数发展迅速,甚至出现骗取钱财、违法乱纪的邪教组织;因循守旧,小富即安,自我封闭、孤陋寡闻的小农意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集体主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二是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根据资料显示,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少的占7%。三是科技素质整体不高。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生产基本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较好地掌握;有些农民认为科技培训耽误时间,有机会也不愿意参加。

(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亟待加快

社会事业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受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滞后、专业人才和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发展难度大,职业教育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医疗卫生方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设备陈旧,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服务体制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距离广大农民的期望值仍有一定差距。在文化事业方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堪忧,兼职现象严重,流动性很大,甚至外行当文化干部的情况也大有人存在;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成为广大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文化活动存在的脱钩、棚架、效率低下等现象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事业整体发展和推进。

(四)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亟待加强

阵地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也是建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的节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必要条件。目前,虽然“村村通”工程已在逐步推广实施,但由于电视节目内容少、广播网络不健全、报纸进户有难度等原因,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仍然相对比较单一,部分农民沉迷于黄赌毒之中,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一些乡镇文化活动场所欠缺,农村文体活动硬件设施存在着数量少、条件差的问题,有场所无设施或者被占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的乡镇已建有图书馆、文化站等阵地,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到了村社一级,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更是基本上处于“一无所有”的状况,农闲时节,赌博、喝酒依然成风。

(五)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亟待健全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个浩大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从根本上讲,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最终能否建立起一个最大限度整合并充分利用城乡资源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城市和农村、不同单位之间的精神文明建设资源整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做到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才能有效利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优势和充分发挥各单位的特长,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联动和区域联动。然而,各地在开展“城乡文明共同创建”活动的过程中,不注重城乡精神文明共

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难以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的整合,导致城乡之间、不同单位之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脱节,难以统一部署形成合力,难以真正发挥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功效。

三、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核心在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只有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探索“1+1”共建机制,构建和-谐新农村

“1+1”共建机制,即文明单位与村结成共建对子,重点实施以“基础设施惠村、文化活动惠村、社会保障惠村、组织建设惠村”为主要内容的“四惠村”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实施“基础设施惠村”工程。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制定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并为其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办理相关手续。二是通过筹集帮扶资金、提供建设技术等方式,协助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好农村五保家园,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绿化建设。以组织开展争创“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达标示范村”为重点,协助落实以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盖、农厕达到卫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三无一达标”基本要求,实施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一池三改”工程,努力改善村户环境。

2.实施“文化活动惠村”工程。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以建立完善农村“三个一”(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一支文体活动队伍)为重点,丰富农民的文体生活。二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是组织流动图书服务车下乡,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四是推进“村村通”建设工程。加大有线电视网络进村入户和旧网改造力度,启动村级广播恢复工作,办好广播电视节目。五是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

3.实施“社会保障惠村”工程。一是协助农村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大力推行农村低保制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和“五保”供养体制,形成富帮穷、强扶弱、文明成果大家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协助农村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协助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通过筹集帮扶资金等形式,加强边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协助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逐步建立完善学生分类援助制度。加大对农村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民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协助农村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卫生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农村计生卫生室软硬件建设,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的任务,扩大农村大病救助范围,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实施“组织建设惠村”工程。一是通过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强化工作和经验交流,推动城乡党组织共同发展。二是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共建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形成共建和-谐新农村的合力。三是搭建发挥党员作用的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城乡党员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促使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四是探索建立“对口联建网络党支部”,在市场经济信息、党建经验交流、党员教育管理经验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五是大力加强农村少先队、共青团的建设力度,共同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党的后备军。

(二)探索“2+1”共建机制,建设幸福新农家

“2+1” 共建机制,即文明科室、文明小区与农户结成共建对子,重点开展“项目联动、健康联线、德育联网、文化联欢、环境联建”活动,帮助农村家庭提高经济指数、健康指数、福利指数、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提升幸福感,共建幸福新农家。

1.实施“项目联动到户”活动。一是开展以“支致富招、立致富项、开致富路”为主题的“富在农家”活动,因地制宜为结对农家新开发一个以上的致富项目。二是开展“学在农家”的科技帮扶活动,积极帮助结对农家学习、掌握、运用农村实用科学技术。三是启动劳务输出中转站建设,主动为农民收集、提供务工信息,帮助解决“就业难”问题。四是落实“一季一入”机制,确保科室、小区至少每季度一次深入结对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其发展生产。

2.实施“健康联线到户”活动。一是建立并实行“幸福代办”制度,积极帮助农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手续。二是实现结对农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定期深入结对农家传授和讲解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排解农村家庭的心理压力,预防暴-力事件和犯罪行为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犯罪行为。

3.实施“德育联网到户”活动。一是配合实施学生分类援助制度,通过捐资、辅导等方式,帮助解决农村家庭子女学习难问题。二是大力开展文明农家创建活动,评选“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和农村文化大户,帮助农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认知度。三是对农民进行主流舆-论引导、畅通广播电视网络,防止“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流毒农村。

4.实施“文化联欢到户”活动。一是开展文化入农家“三定”活动,定期、定量、定性为结对农家组织或募捐图书、音像制品、文化饰品等。二是开展娱乐进农家的“三送”活动,选送文娱节目、文学作品、文体器材到结对农家,帮助提升其文化氛围。三是开展欢笑满农家“三同”活动,利用节假日与结对农民互动联谊,举行“同唱歌、同跳舞、同欢乐”等喜闻乐见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农家文体娱乐内容。

5.实施“环境联建到户”活动。一是开展“环保节约大家行”活动,帮助农民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理念。二是组织“生态家园”配送活动,为农民推荐、配送适宜的种苗产品。三是开展“绿色家庭”创评工作,帮助农民整洁自家环境,引导农民自觉抵制有损环境、影响他人的行为,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生态平衡,爱护生物,减少污染。

(三)探索“3+1”共建机制,培育文明新农民

“3+1”共建机制,即党政机关干部、技术型人才、社会成功人士与农民结成共建对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广大农民的发展观念、科技能力、道德素养、民-主法制意识入手,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1.实施“理想信念塑民”行动。一是通过村民基础理论教育、“五员”宣讲团(思想政治指导员、理论宣传员、文化宣传员、司法调解员、信访接待员)等载体,广泛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强化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二是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三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集中推出一批在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2.实施“科学技术富民”行动。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群众对科技的需求情况,定期为之提供科技教育和科技信息服务,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厨师、电子、建筑施工管理等技能培训,使劳务输出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打造农民工品牌,增强外出务工农民的竞争力。三是以实用技术培训、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的现代农业科技能力,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实施“思想道德育民”行动。一是组织创建农村基层宣传队伍,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宣讲、文艺演出等为主要方式,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二是积极扶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各类组织,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三是重视建章立制,帮助制定和完善“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的科学管理,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四是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载体,不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参与,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五是以“治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兽乱跑)、刹“两风”(打牌赌博风、封建迷信风)、树新风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4.实施“民-主法制助民”行动。一是结合实际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进程,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二是以农村普法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教育,重点要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以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劳务基地为重点,依法实施有组织的劳动维权、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活动,做到“应援尽援”。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09-19

统筹城乡发展宣传方案09-19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方案05-11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09-19

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09-19

城乡统筹发展汇报材料(精选6篇)11-09

思想汇报搞好城乡统筹发展09-19

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09-19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事迹材料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