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能从事制冷与空调的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实验、营销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制冷与空调的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实验、营销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物理、机械学和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3.获得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
4.掌握信息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及项目设计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7.具有在专业领域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1.专业培养风格上能体现先进知识和实用技术的相互融通,能突出锤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2.专业培养体系上能注重经典理论传承与创新理念培育的合理传递,能突出雕琢学生的专业设计创新思维;
3. 专业培养过程上能始终力求制冷、空调技术与电、控基础的有机整合,能突出实时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04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与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及设备、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自动化、冷库设计、制冷装置制造工艺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305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备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体质监测由体育部统一安排。
306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308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309
审核人:施俊侠
310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说明-给学生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经过广泛研讨、院务会通过,拟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适当调整,现就修改之处说明如下:
一、修改背景:
核电、风电、循环流化床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最近几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燃气发电工程方向、风电工程方向选修学生人数太少;核电方面根据学校安排已经停办(从08级起始),因此需要对学生的选修课程做适当的引导。
二、指导思想:
1、 宽口径、厚基础;
2、 方便学生就业;
3、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
三、具体举措:
宽口径,厚基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只设置热能与动力工程和电厂集控运行两个方向。
方便学生就业:在两个方向的基础上,设置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核电、风电、洁净煤发电技术等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的设置,可根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国家能源电力政策和学生就业形势灵
活调整。热能动力工程和电厂集控运行两个方向的学生可自主选修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模块、核电模块、风电模块、洁净煤发电技术模块的相关课程(也可不按课程模块选课),如果学生修完相应课程模块的全部课程,学院正式承认“已修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模块”、“已修核电模块”、“已修风电模块”和“已修洁净煤发电技术模块”。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模块、核电模块和风电模块、洁净煤发电技术模块分别设置三门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原则上不增加新课程,不增加学分,不增加学生负担。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5-12-14
【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相关文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5-18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自荐信05-21
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自荐信04-3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5-18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05-18
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05-18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05-18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5-18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