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5-18 18:02:06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铁路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英语、管理学、经济学、铁路运输等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铁路运输组织管理、指挥决策能力,受到运输工程师训练,能在各级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运输组织、指挥和生产、技术管理、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奋发向上、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3、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从事铁路运输及相关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6、熟练掌握英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

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8、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为特点,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和外语的培养。尤其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扎实的铁路运输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计算机水平。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开发、铁路信号、铁路运输设备Ⅰ(常速)、铁路运输设备II (高速)、车站行车工作组织、路网行车工作组织、铁路货物运输组织、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铁路站场及枢纽、铁路 1

特种货物运输、运筹学、现代运输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运输会计基础、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财务成本管理、管理学原理、运输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

六、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注:理论课16授课学时记1学分,体育课、讨论课、实验课、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32学时记1学分,实习2周记1学分(每周按20学时计算)。

2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3

4

注:1、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共计2学分; 2、《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在第三、第六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进行专题讲授;

3、课程设置细化表中未包含学生可任选的4学分Ⅱ类素质教育类课程,这4学分课程学生可在全校开设的所有素质教育类选修课中选修;

4、每学期学分合计不包括实践课程学分。

5

九、主要实践教学设置细化表

十、文化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通过强化选修课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和延伸学生的兴趣、爱好。

2、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选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和研究式等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和试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通过参与或组织各种协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5、在导师指导下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撰写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6

十一、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交通运输系 2015年7月

7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12:48 | #2楼

一、就业职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线路、桥梁、隧道和高速铁路的勘测设计、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和技术引进、开发部门。 还可从事铁道工程生产一线技术服务和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

二、初始就业岗位群

可担任检测员、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职业技术岗位工作。

二、发展岗位群

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可发展为分项工程技术主管工区工长、班长、实验室主任、项目经理、线路工、桥梁工等。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适应铁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并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能从事铁道工程生产一线技术服务的能力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铁路行业或企业输送工作适应性较强的、能承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铁路施工与管理、试验与检测、养护与维修等工作的复合性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交通行业的施工及管理单位,可担任铁路施工企业基层生产单位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试验员、材料员,监理企业监理员,铁路管理单位车间技术员、安全员、工区工长、班长、线路工、桥梁工等。

(一)基本素质

1、具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能适应本专业艰苦的工作环境;

2、爱岗敬业,作风严谨、踏实,吃苦耐劳,富有进取心和责任感;

3、安全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强,为人诚实,遵章守纪;

4、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团队与合作意识;

5、具备一定的收集、分析、应用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知识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

(2)掌握常用英语,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

(3)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1)具有扎实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原理。

(2)应掌握各种《铁道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力学,工艺性能的基本理论;熟悉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及强度理论。

(3)具有扎实的工程地质分析的能力。

(4)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工作特点进行受力分析,并能够按构造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3、专业技术知识

(1)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工程计算软件和互联网的应用知识;

(2)掌握工程材料的使用、选择、鉴定、储运保管的知识;

(3)掌握常用工程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4)掌握工程地质、土力学的基础知识;

(5)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掌握铁路轨道、路基的设计、施工、维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掌握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8)掌握桥梁、隧道工程构造、施工、维护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

(9)掌握工程监理及工程招、投标的基本知识;

(10)掌握劳动安全及保护、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基础能力

(1)具有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使用方法具有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2)具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外语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或国家英语三级水平,能运用外语进行简

单会话、阅读外文专业资料。

2、专业基本技能

(1)具有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工程测量的技能;

(2)从事铁道施工过程中,具有熟练的运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3)培养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铁路工程识图及CAD制图的基本技能;

(4)获取铁路工程测量员、检测员、施工员等技能证书;

3、专业能力

体现在铁路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具体表述为:

(1)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熟悉常用专业软件;

(2)能正确识读工程图样并能较熟练地应用CAD制图;

(3)初步具备常用工程机械使用维护的基本技能;

(4)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及其他测量工具进行地形测量、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

专业测量工作;

(5)初步具备铁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建筑物结构计算、材料试验检测的的技能;

(6)初步具备铁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建筑物施工、维护的技术作业技能;

(7)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查询资料、开展试验实践和组织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的能力。

(四)职业态度

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

三、毕业生要求

学分要求

本专业达到毕业所需修满的150.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修完后取得35学分;基础必修课修完后取得27.5学分;专业必修课修完后取得38学分;专业选修课修完后至少取得4个学分;公共选修课修完后至少取得4个学分;分阶段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修完后取得42学分。

职业证书

学生毕业应获得通用证书和应至少获得一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架

针对该专业所覆盖的岗位,分析每个岗位承担的职业技能,整理出各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分析每项综合能力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完成该专业的岗位能力分析表,以此作为课程设计和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再根据不同岗位能力的需要,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整合形成课程框架。该专业课程构架中专业模块涵盖专项技能模块,在第五学期开设综合技能模块、毕业设计等,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各模块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层层递进,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由感知到技术应用的循序渐进方式完成,实行分阶段培养逐步提高,职业素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工作过程为原则制定学习领域(专业课程)构建本专业递进式的课程体系构架雏形如下:

二、课程体系说明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铁路路基工程与检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路基本体工程,路堤、路堑、半路堤、半路堑工程等,路基防护及加固工程,坡面防护、河岸防护、防止路基本体及附属建筑物变形的加固工程; 地面及地下排水工程,包括侧沟、排水沟、天沟、渗沟、渗水隧洞等。还有各分项工程施工、防洪抢修、路基基床病害整治及工程检测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掌握一般铁路路基的施工和养护工作,包括常用的和先进的施工、养护方法。

(2)能够进行铁路路基防护支挡工程的施工及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特殊条件下路基的稳定性分析及整治办法。

(3)能够操作铁路路基工程的主要检测项目。 2、《铁路选线设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铁路选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界定路网等铁路的分类与等级划分,铁路的能力计算、牵引计算、走行速度与行车时分、铁路线路平纵面设计、定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的设计、高速铁路线路的基本知识;路线平纵面设计方法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在地形图上拟定线路走向并设计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既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测绘知识和工程地质知识。

(2)使学生运用选线设计技能和熟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设计出线路空间位置。

(3)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完成线路纵断面图的设计与绘制,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工程技术指标的计算工作。

3、《桥涵施工技术与检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体系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架设方法和涵洞施工技术以及桥涵施工常用的配套机具和其它主要桥型施工技术。使学生对目前我国的各种桥梁施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施工实际,较好的掌握施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规范。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桥梁的施工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有关施工设备的操作过程,掌握有支架就地浇筑,逐孔施工法中的主要施工技术要点,了解移动模架法、顶推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技术要点,初步了解挂篮和架桥机拼装的受力计算。 (3)能够对桥涵的主要工程项目进行检测。 4、《铁路轨道施工与检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铁路轨道、路基和线路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高速重载铁路技术和轨道测试的一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掌握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

(2)能够进行普通单行道岔的施工和计算,进行无缝线路的施工。 (3)能够从事轨道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四、教育教学时间、教学进度安排、时间、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

(三)教学进度安排计划表 附表一 必修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进程

注:思政 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育

(4)

毕业技术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技术报告。

(1)

(2)

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军训、大学生入学及法制安全教育;体育

(3)

体育观赏与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

2012铁道施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月(定稿)2017-01-03 23:22 | #3楼

一、就业职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线路、桥梁、隧道和高速铁路的勘测设计、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和技术引进、开发部门。 还可从事铁道工程生产一线技术服务和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

二、初始就业岗位群

可担任检测员、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职业技术岗位工作。

二、发展岗位群

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可发展为分项工程技术主管工区工长、班长、实验室主任、项目经理、线路工、桥梁工等。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适应铁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并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能从事铁道工程生产一线技术服务的能力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铁路行业或企业输送工作适应性较强的、能承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铁路施工与管理、试验与检测、养护与维修等工作的复合性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交通行业的施工及管理单位,可担任铁路施工企业基层生产单位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试验员、材料员,监理企业监理员,铁路管理单位车间技术员、安全员、工区工长、班长、线路工、桥梁工等。

(一)基本素质

1、具有健康的体魄、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能适应本专业艰苦的工作环境;

2、爱岗敬业,作风严谨、踏实,吃苦耐劳,富有进取心和责任感;

3、安全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强,为人诚实,遵章守纪;

4、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团队与合作意识;

5、具备一定的收集、分析、应用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知识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

(2)掌握常用英语,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

(3)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1)具有扎实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原理。

(2)应掌握各种《铁道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力学,工艺性能的基本理论;熟悉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及强度理论。

(3)具有扎实的工程地质分析的能力。

(4)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工作特点进行受力分析,并能够按构造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3、专业技术知识

(1)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工程计算软件和互联网的应用知识;

(2)掌握工程材料的使用、选择、鉴定、储运保管的知识;

(3)掌握常用工程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4)掌握工程地质、土力学的基础知识;

(5)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掌握铁路轨道、路基的设计、施工、维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掌握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8)掌握桥梁、隧道工程构造、施工、维护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

(9)掌握工程监理及工程招、投标的基本知识;

(10)掌握劳动安全及保护、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基础能力

(1)具有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使用方法具有日常事务处理能力。

(2)具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外语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或国家英语三级水平,能运用外语进行简

单会话、阅读外文专业资料。

2、专业基本技能

(1)具有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工程测量的技能;

(2)从事铁道施工过程中,具有熟练的运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3)培养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铁路工程识图及CAD制图的基本技能;

3、(4)获取铁路工程测量员、检测员、施工员等技能证书;

专业能力

体现在铁路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具体表述为:

(1)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熟悉常用专业软件;

(2)能正确识读工程图样并能较熟练地应用CAD制图;

(3)初步具备常用工程机械使用维护的基本技能;

(4)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及其他测量工具进行地形测量、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

专业测量工作;

(5)初步具备铁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建筑物结构计算、材料试验检测的的技能;

(6)初步具备铁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建筑物施工、维护的技术作业技能;

(四)职业态度

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

三、毕业生要求

学分要求

本专业达到毕业所需修满的1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修完后取得31.5学分;基础必修课修完后取得29.5学分;专业必修课修完后取得27学分;专业选修课修完后至少取得4个学分;公共选修课修完后至少取得4个学分;分阶段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修完后取得40学分。

职业证书

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三、说明

学生毕业应获得通用证书和应至少获得一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架

针对该专业所覆盖的岗位,分析每个岗位承担的职业技能,整理出各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分析每项综合能力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完成该专业的岗位能力分析表,以此作为课程设计和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再根据不同岗位能力的需要,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整合形成课程框架。该专业课程构架中专业模块涵盖专项技能模块,在第五学期开设综合技能模块、毕业设计等,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各模块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层层递进,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由感知到技术应用的循序渐进方式完成,实行分阶段培养逐步提高,职业素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工作过程为原则制定学习领域(专业课程)构建本专业递进式的课程体系构架雏形如下:

二、课程体系说明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铁路路基工程与检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路基本体工程,路堤、路堑、半路堤、半路堑工程等,路基防护及加固工程,坡面防护、河岸防护、防止路基本体及附属建筑物变形的加固工程; 地面及地下排水工程,包括侧沟、排水沟、天沟、渗沟、渗水隧洞等。还有各分项工程施工、防洪抢修、路基基床病害整治及工程检测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掌握一般铁路路基的施工和养护工作,包括常用的和先进的施工、养护方法。

(2)能够进行铁路路基防护支挡工程的施工及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特殊条件下路基的稳定性分析及整治办法。

(3)能够操作铁路路基工程的主要检测项目。

2、《铁路选线设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铁路选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界定路网等铁路的分类与等级划分,铁路的能力计算、牵引计算、走行速度与行车时分、铁路线路平纵面设计、定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的设计、高速铁路线路的基本知识;公路的汽车行驶特性、路线平纵面设计方法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在地形图上拟定线路走向并设计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既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测绘知识和工程地质知识。

(2)使学生运用选线设计技能和熟悉《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设计出线路空间位置。

(3)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完成线路纵断面图的设计与绘制,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工程技术指标的计算工作。

3、《桥涵施工技术与检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体系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施工架设方法和涵洞施工技术以及桥涵施工常用的配套机具和其它主要桥型施工技术。使学生对目前我国的各种桥梁施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施工实际,较好的掌握施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规范。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桥梁的施工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有关施工设备的操作过程,掌握有支架就地浇筑,逐孔施工法中的主要施工技术要点,了解移动模架法、顶推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技术要点,初步了解挂篮和架桥机拼装的受力计算。

(3)能够对桥涵的主要工程项目进行检测。 4、《铁路轨道施工与检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铁路轨道、路基和线路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高速重载铁路技术和轨道测试的一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掌握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

(2)能够进行普通单行道岔的施工和计算,进行无缝线路的施工。 (3)能够从事轨道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四、教育教学时间、教学进度安排、时间、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

(三)教学进度安排计划表 附表一 必修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进程

注:“课程类型” (A)理论课 (B)理论+实践 (C)实践课; “考试类型” (A)开卷考试 (B)闭卷考试 (C)实践考核 (D)实习鉴定 (E)报告评定

注:思政 概论(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育(2)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军训、大学生入学及法制安全教育;体育(3)体育观赏与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 毕业技术报告(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技术报告。

【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21

什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30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