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5-18 17:59:45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实务方法、技能熟练,政治觉悟高、职业操守好、专业素质过硬,能在各级学校、社区、企业、医院、部队、群团组织、社会行政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单位或领域从事专业社会工作或管理的相关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工程师”重要作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及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在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能等方面接受系统教育和训练,具有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能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 2.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方法技能;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 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操作能力,并通过教育类二级国家统一考试; 6.了解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在社会实践中能自觉践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理念,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利用专业方法和技能,积极开展旨在提高社会公众福利水平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积极反思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经验,以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的成熟发展。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三、毕业要求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8学分,(必修课程 115学分,选修课程43学分),方能毕业。 四、授予学位要求

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表

(一)通识课程( 48 学分)

2. 通识选修课程( 学分,学生至少选修7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必修:16学分,选修:14学分)

注:专业方向课程中的若干课程系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认,可以单选一个系列的课程,也可从不同系列的课程中进行组合选修。其中7或8学期开设课程,学生可任选一学期选择即可。

注:创新学分包括学生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科研项目主持人,或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排名前5方可计入)。

七、关于社会工作本科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 (一)综合说明

社会工作者被誉为“社会工程师”。在国家和社会的推动下,社会工作这一新兴专业,正在不断成熟、完善。制定好本专业教学计划,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将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设置课程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本专业培养人才知识智能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宽口径、多选择”的人才培养需要,体现地区特色、整合本身优势资源,本方案以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为支撑,在选修课中设置了特色专业基础及专业方向课程,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专业方向,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择业、就业和综合发展。

整个培养方案包含理论课程、方法课程和实务课程,并考虑到双语教学的发展。在本培养方案已经充分体现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并考虑到纵深发展的学科深化课程。

特别说明:由于本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故本方案在课程教学要求上,突出了实践教学课的环节,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其实施方式根据课程要求的不同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观摩性实践(见习)、操作性实践(实习)、模拟性实践(实验室实作)、考察性实践(社会调查)、服务性实践教学(志愿者服务)以及毕业实习等等,确保完成国际标准要求的社会工作专业共计800小时的实习时间。时间安排:随堂进行、外展服务、课余时间进行、假期学生自主进行等。实践教学课的实施及管理细则另订。 (二)专业实习说明 1.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目标

通过专业实习,使得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工作的当前的实施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实际进入机构,以理论指导实务,以实践验证理论,增进其专业技术与专业精神;了解实习机构的组织架构、运作状况;体验当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熟悉社会工作的专业精神、伦理与价值;培养专业技能及良好待人处世能力与服务的态度,并从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求

社会工作实习采取申请制,学生应依社会工作实习实施办法之相关规定提出实习申请(有关实习办法另订)。本实习原则上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机构。

专业实习前的必修课程要求:实习前已修完《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实习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课程的学生须在相关基础课程上实施实习。 3.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方案

社会工作实习贯彻“常规见习、实习为主线,寒暑假实习为补充,毕业实习为检验”的原则,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结合专业工作需要,特拟订如下专业实习方案。 (1)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构成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由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三大部分构成。

专业见习。以机构参观为主,依照教学计划规定由专业教师随堂进行,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专业实习。分为课内与课外专业实习。课内实习依照教学计划规定由专业教师随堂进行,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实行自主实习与统一实习相互结合的原则;寒暑假及周末,自主实习为主。每学期开学以及放假之前,由系部召开“社会工作专业假期实习”申请说明会,由学生自主申请,专业教师有督导的义务。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毕业实习。以集中实习和基地实习为主,要求学生完整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独立工作。主要训练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2)实习方式及安排

专业见习:第1—3学期每学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安排社区、社会福机构、企业、学校等进行见习、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调查等活动,每学期安排的时间不少于30小时,共计不少于90小时。实习报告以日记、周记及实习报告的方式体现。

专业实习:第4-6学期以及每年的暑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安排社区、社会福机构、企业、学校等进行实习,开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工作、社会调查等活动,专业实习采取学校组织和个人自行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习原则上要求不少于240小时,具体包括随堂实习以及暑假实习两部分。随堂实习安排在第4—6学期,结合该学期开设课程进行综合安排,每学期不得少于40小时,总计不得少于120小时;三次暑假实习,每个暑假实习时间不得少于2周,实习时间每次不得少于40小时,共计不少于120小时。实习报告以日记、周记及实习报告的方式体现,要求加盖实习机构单位公章。

毕业实习:业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7学期。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第四学年中,学生可以在第7学期或者在第8学期选择开展毕业实习。实习起止时间可根据实习单位及其他具体情况适当酌情安排,但前提是学生毕业实习时间必须不得少于12周,每周不得少于40小时,共计不得少于480小时。在实习方式上,采取学生自主实习和学校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但以学校统一安排为主。整个实习不少于800小时,合计不少于1067学时。 (3)实习学分构成及要求

学生须修满专业实习8个学分(含专业见习、实习2学分,毕业实习6学分),方可参加毕业答辩。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20:14 | #2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法律实务技能,不仅能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提供相关服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接受社会统计、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与社会工作及法律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的分析方法;

2.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掌握婚姻家庭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等专业法律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规定;

5.具有在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社会工作和分析解决纠纷的法律能力,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考取调解员资格,处理微观社会矛盾的能力;

7.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8.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三年。

四、毕业

本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核发毕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数学 英语 计算机基础 数据库语言 管理学原理 经济学 社会工作 西方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 社会统计学 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司法职业道德 宪法 民法 刑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事和刑事诉讼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婚姻家庭法 人民调解法

时间分配见下表。

注:执行周五工作制。

六、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1. 社会学概论: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运行的宏观方面和社会与人的微观关系;有社会学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学的思想名家;社会的含义;社会类型;文化;人的社会化;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社会组织;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等。

2. 民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规则。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民事法律行为。

3. 民事和刑事诉讼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其基本内容包括:民事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诉讼主体;审判程序;执行措施。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其基本内容包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主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分类;基本原则;法律效果及救济途径;违反行政法规的处罚;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程序等。

5. 社会统计学: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统计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统计学导论;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统计描述;随机现象与概率分布;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性随机变量的分布;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推论性统计——参数估计;推论性统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简介。

6. 社会工作: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讲述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变迁。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特点、目标;社会工作的对象与范围;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社会失调、社会问题与社会进步;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工作者角色;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

7. 社会工作方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讲述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个案工作的程序;心理分析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系统疗法;个案工作实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小组领导;小组的沟通和冲突;小组构成;小组筹备;小组初期、中期、后期;小组的评估;社区的概念、功能及其变迁;社区工作的发展简史;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社区工作的价值和基本原则;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社区工作实务理论;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社区照顾;社区教

育;社区组织;国内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8.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讲述各个层次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的概念、特点、任务和功能;社会调查方法体系的内容、原则和基本程序;社会调查的设计与组织;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社会测量的概念、特征、层次、信度和效度;社会调查的三种基本类型;访谈法的特点、程序和种类;观察法;文献法;问卷法;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

9. 人民调解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状况,辅助以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讲授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基本调解方法和调解技巧。

10.国际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能力拓展课,主要讲述英文版的法律文件和法院判决。其基本内容包括: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与国内法的区别;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家责任法。

11. 逻辑学: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能力拓展课,主要讲述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逻辑基本规律;模态逻辑;归纳逻辑;证明和反驳;谬误;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论证。

七、教学进程表

见附表。

八、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考试采用笔试或口试、开卷或闭卷方式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军事训练采用个人总结、教官评定的方式考核。

九、必要说明

(一)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在新生入校正式上课前,集中军事训练2周,军事理论课在第一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形势与政策

该课程以专题讲座和观摩课等教学形式,从学生入校至毕业连续开设。该课程实行学年考核制,各学年考核成绩综合为该课程总成绩,一次记入学生成绩单。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在第一学期和第五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开设,第一学期主要讲授职业发展,第五学期主要讲授就业指导,两学期考核成绩综合为该课程总成绩,一次记入学生成

绩单。

(四)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1.社会实践。各专业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为期4周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社会实践总结。

2.毕业实习。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毕业实习。要求结合实习内容写出实习报告,并在实习期间收集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3.毕业论文(设计)。各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不少于3000字。论文完成后,由系(部)组织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论文答辩,评定成绩。时间为4周。

(五)职业技能测试

职业技能测试应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六)综合素质模块课程

综合素质模块课程在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开设,原则上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4门课程。在每学期第4周至第13周课余时间授课,每周2个课时,共20个课时。

深圳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23:25 | #3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文、理兼修,能在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社会福利和保障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法律咨询和调解以及心理咨询和辅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工作实务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理论、理念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开拓创新的内在动力和乐于服务的社会价值取向。

2. 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3. 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4. 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通过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5. 善于了解国情,敏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勤于动手和动脑,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干学科

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管理学

四、主要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区概论、发展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与保障、犯罪学、司法制度、心理咨询与治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五、标准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见附表一~三)

八、课程统计

九、实践环节(未含课堂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的规定

1.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很强,因此,教学安排中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及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均是实践教学的必修内容。

2. 社会工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如社会调查方法、心理实验与测量、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各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如民政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和妇女、儿童、老年社会工作等,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务性。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在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在社会机构或实验室进行实践。

3.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的专业教育目标除了培养学生对专业概念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上述课程除了教学期间需要进行分散的、不定期的社会实践以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还必须在相关机构进行800-900小时的集中专业实习。这是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专业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在本市进行,如条件许可,也将安排到香港的福利机构实习。

十、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须取得 160学分方可毕业。其中课程类学分135分,实践类学分25分。 在36分综合选修课中:须修不少于16学分本专业选修课程;须修不少于6学分理工科的选修课。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备注:1。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堂实践总学时,“b”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和“其它实践环节”

四个部分的学时组成。

2.计算机基础(2)将同时开设以下三门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各学院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任选一门。

备注: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堂实践总学时,“b”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和“其它实践环节”四个部分的学时组成

备注: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堂实践总学时,“b”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和“其它实践环节”四个部分的学时组成。

【社会工作专业(专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21

什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30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04-15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