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临床医疗、预防和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知识。
(3)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一门外语。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6)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
2.能力结构
(1)能熟练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
(2)具有从事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的基本能力。
(3)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
(4)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3.素质结构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适应社会和人际沟通的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工作,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3)具有获取信息及信息的处理能力;
(4)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时间分配
1.招生对象:高中
2.时间分配(见表):三年共安排117周,其中教学66周(共4学期:第一、四学期为16周,第二、三学期为17周),考试5周,毕业实习40周,国防教育军训2周,毕业教育1周,机动3周(可用于安排见习或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年
教学 考试 国防教育军训 毕业教育 劳动、机动 毕业实习 1 合计
一 33 2 二 33 2 三 1
四、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 (一)基本学制
2 1 1 1 1 40 38 36 43
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在2-5年内完成学业。 (二)总体学分
1.完成学业规定学分:150学分(不含课外学分和创新学分) 2.实践教学:必须完成规定实习要求。 五、课程结构
六、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种。 1.必修课 (1)通识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共11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7.49%
体育课:第一、二学期开设,共6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4.26% 英语课:共1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10.59% 计算机课; 共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4.13% 军事教育课:共6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4.13%
2
职业发展课: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共38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2.45%
(2)专业基础课
开设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预防医学、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共444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8.68%
(3)专业课
开设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共536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4.63%
2.选修课
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模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
(1)限定选修课
素质拓展课:太极拳、美术欣赏、医疗美容
基础拓展课:普通话概要、生物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专业拓展课:急诊医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全科医学概论、医患沟通+医疗文书书写、五官科学、医学心理学、常用护理技术。
(2)任意选修课
见《任意选修课教学进度表》
3.实践课
实践课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临床见习安排在第4学期,共4周,毕业实习安排在第5、6学期,共40周。
(二)基本要求
1.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主要对学生讲解人才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校规校纪教育,介绍学生的情况和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今后3年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2.军事教育:军事教育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
3.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国内外现实和学生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党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
4.形势与政策课:第一至五学期开设,共2学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职业发展课: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6.劳动教育: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增进学生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7.体育课:按照高校体育工作要求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动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8.英语课:通过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A级水平,并争取更多的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9.计算机课:侧重于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文字图像信息的编辑排版、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10.专业基础课:各系自行规定
11.专业课:各系自行规定
12.实践教育课:各系自行规定
13.社会实践:各系自行规定
七、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教学进程表(见附件1)
(二)限制选修课进程表(见附件2)
(三)任意选修课进程表(见附件3)
(四)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件4)
八、成绩考核及毕业要求
学生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完成规定学分,毕业考试合格,准予毕业。
(一)毕业考试
1.理论考试科目:
(1)基础综合(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比例是20% 20% 20% 15% 25%)
(2)专业综合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比例是25%、24%、27%、12%、12%)
2.实践考核:参照执业资格考试进行
(二)毕业要求
必修课程、毕业考试成绩≥60分,获得96.5学分;选修课成绩合格,获得55学分及55学分以上;完成毕业实习,获得40学分。总学分≥150学分。
临床医学专业5+3人才培养方案2015(1)
一、 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00201K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5+3”) Clinical Medicine
二、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掌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它医师的帮助。
(6)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7)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2. 知识目标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疾、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民族医学)诊疗基本原
则。
(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3. 技能目标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8)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0)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11)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
4. 公共卫生和促进健康水平目标
(1)掌握群体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2)掌握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
(3)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4)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
(5)能够与卫生、保健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
5. 交流与沟通能力
(1)能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各种问题的有关信息。
(2)具有准确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能进行有效的医患、同行沟通。
(4)能与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共媒体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合作。
(5)具有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6)具有传授知识、传播信息的积极态度和能力。
6. 信息管理能力
(1)能独立、快速地检索、收集和分析所需的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
(2)运用信息技术协助诊断、治疗和预防。
(3)能准确记录医疗工作,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7. 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
(1)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能进行有依据的质疑与循证。能运用科学思维去甄别、阐明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作出诊断与治疗决定时,能理解并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概率。
(4)具有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医学研究,撰写医学论文。 8. 身体及心理目标
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与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胜任医疗及科研工作。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八年
学分要求:毕业时必须达到22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9.5学分,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及实践教学168.5学分。
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主要课程:人体结构学,细胞、分子与基因、组织与功能、病原生物学、损伤与反应、药理学、临床病理生理与治疗、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临床技能学。
六、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机能学实验、细胞与分子实验、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损伤与反应实验、临床病理病理生理与治疗实验、全身体格检查及手术基本操作训练。
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设计、实施及论文答辩。
临床实践教学186周。其中通科实习48周,通科实习按内科学、外科学各16周、妇产科8周、儿科6周、社区实习2周轮转;专科实习138周。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结合临床医学七年制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八年一贯组织教学。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具体安排详见教学进度表。
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三部分。教学安排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3学期,公共基础课 第二阶段:第4~6学期,医学基础课
第三阶段:第7~8学期,医学专业课,临床床边教学 第四阶段:第9~10学期,临床实习
第五阶段:第11~16学期,专业课程学习、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及毕业论文。根据培养学生志愿,合理安排二级学科的学习和培养,此阶段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训练相结合,应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的要求。
八、成绩考核与分流
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全面考核。专业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对内科(含传染、神经、精神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及临床常见急症的诊断、急救处理能力,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训练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对在职业素养、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科研潜质等方面不能适应“5+3”学习的学生进行分流,分流工作原则上在第八、第十一学期分阶段进行。不合格者进入五年制
学习。
九、毕业、学位授予及其他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生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训练,考核合格,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发给医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医学硕士毕业证书。符合武汉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医学学士学位证书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通过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考核者,发给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计划表
【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总结04-10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临床医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05-1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临床医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8篇01-05
临床医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8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