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铁通信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城轨通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山东职业学院关于制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由山东职业学院与石家庄地铁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在方案制定时,山东职业学院会同石家庄地铁公司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典型工作岗位、核心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企双方共同确定了本专业的核心知识点、技能点,共同研究确定了本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制的教学组织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企业参与,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完成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开发。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90201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全日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等实用专业知识,具备主要轨道通信信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技能,具备对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进行维修养护、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诊断和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轨道交通通信岗位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从事地铁通信信号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学生通过校内外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和个性培养,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掌握本专业必须的通信、信号基本技术,掌握传输、公务电话、专用电话、闭路电视监视、无线通信、民用与公安通信无线引入等地铁专用通信系统与列车自动控制、车载信号系统、计算机联锁等地铁专用信号系统结构,具备轨道交通通信基础设备安装、操作使用、维护、维修等基本能力技能。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路分析和基本电路图的识图、绘图方面的知识;
(3)具有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4)具备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轨道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5)具备轨道通信设备维护检修、工程施工与自动化调度基本知识;
(6)具备轨道信号设备维护检修、自动化调度及维护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检验、调试维护、技术管理能力;
(3)具备网络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4)具备城轨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检查、检修、维护能力;
(5)具备网络交换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6)具有光纤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7)具备无线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方法能力:
(1) 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社会能力:
(1)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
(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并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企业,从事通信信号系统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具体从事的首要就业岗位为通信设备维护工、传输网络设备调试工、通信设备调试工等岗位,可持续发展岗位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部门通信系统设计师,城轨通信系统施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等岗位。
四、毕业标准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施“三证书”制度。学生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获得毕业证书。
1.学分要求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的学习,最低取得学分149学分,其中选修课最低12学分(含专业限选课程),且通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
2.证书要求
(1)取得一种及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取得工作经历证书。
五、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充分利用我院与石家庄地铁公司形成的深度校企合作基础,以学院的“三通三融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推行“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石家庄地铁公司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订单班的计划确定,订单班的组建,课程体系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审核、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均由学校与石家庄地铁公司共同完成,在订单计划的确定、组建、课程体系等环节中,企业乙方起主导作用。依托山东职业学院与石家庄地铁公司深度校企合作基础,形成校企共育人才的机制,保证了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石家庄地铁公司的用人需要。
工学结合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相一致,将企业标准、企业工艺文件引入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指教学活动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按照企业工作环境布置教学实训场所,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工学结合还指教学活动与企业顶岗实践相结合,通过安排不少于一学期的企业顶岗实践,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二)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行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调试维护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基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调试维护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并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
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个性培养模块课程。个性培养模块包含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认知与实践、创新教育、校外社会实践等内容。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备注:核心职业能力以*标示
六、教学组织
表3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4 理论实践课时比例表
表5 教学计划一览表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支知识、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高职教育特色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形成校企专兼职教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学生专业教育的良好局面。包括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和企业技师在内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建立10名左右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30%以上。
(二)实践教学条件 1.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有7个专业实训室、主要设备有150台套,能够满足完成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多种综合功能。
表6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2.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城轨通信方向)共建立了4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石家庄地铁公司浪潮集团、积成电子、威海天力电源等。
表7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
八、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教育部《有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35号文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15】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电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而制订的。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方向。
【地铁通信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
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