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原则

时间:2022-05-18 17:52:28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做好我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彰显高职特点及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

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四个嵌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构建能力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研、明确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4.完善适应行业的双证书制度

要对学生取得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证书要求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5.加强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 2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方案具体要求

1.课程类别

(1)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含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程(含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践环节)。

(3)选修课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2.学时与教学周要求

(1)方案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课时,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生产性实习应占到80%。

(2)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90学时。

(3)周学时原则上安排在20~24学时范围内(含选修课),第一、二学期课时可适当增加。

(4)前4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9周(一般15周理论教学周+4周整周实践周),第五学期教学周数为10周,由于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在满足每学期总教学周数的情况下,各专业可以合理自行设置,但要尽量避免学生每学期后几周课时数过少或没课的情况发生。

3.学分计算

(1)方案总学分原则上限定140-150学分之间(含选修课)。 3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每周以1学分计算。

(3)其他课程原则上以15课时1学分计算。 4.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要求

(1)工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文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时间为12周,利用第五学期前10周的星期六和后10周完成,计12学分,180学时。

(2)顶岗实习为20周,安排在第六学期,计20学分,300学时。

5.通识课程安排 (1)通识课程安排表

4

(2)课程安排说明

①1-9项为各专业必开课程,第10项大学英语为除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以外专业必开课程,11-12项高等数学为工科专业必开课程(详见②),13-15项各专业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设。

②高等数学课程为1、2、3、4、8院(系)必修课程。对口单招班级高等数学按90(60+30)课时开设,即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C。

其他专业开设安排如下:

5

③人文基础课程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2、3、5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④军事理论/安全教育课程2、3、5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3)整周实践安排说明

①入学教育与军训为2周,在第一学期开设。

②公益劳动为1周,2、3、5院(系)在第一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

6.社会能力考核要求

(1)英语

非英语类工科专业: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

非英语类文科专业(艺术类专业除外):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涉外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要求;

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传媒艺术系可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设定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能力等级。

(2)计算机

非计算机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3)职业资格证书

各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一项与本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选修课要求

(1)人文素质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2个及以上学分,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

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

语言类:职业汉语、普通话技能与应试指导、日语、韩语、求职英语。

艺术类:围棋、中国象棋、二胡演奏入门、小提琴音乐艺术欣赏、艺术导论、古典音乐鉴赏、流行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建筑欣赏、有氧爵士舞、健美。

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汽车文化、生活与化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法律与生活、合同法、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跨文化交际。

经管类:身边的经济学、网上购物与网店推广。

数理类:高等数学。

③由团委认定的素质拓展学分可作为该类课程学分,包括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各种科技技能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人文素质课程学分。

(2)专业拓展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行业文化(课程实施编号为000001X0)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或者下面的注释中。

②工科专业的文科生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编号为000204X0,第一学期开设,周课时4)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下面的注释中。

③各专业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等设定相应的专业拓展课程。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⑤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并成绩合格的,每项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四、方案制定与审定程序

1.教务处制定、下发;

2.各院(系)负责人牵头组织,以专业负责人为首的专业建设团队具体实施,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3.各专业教研室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研讨,完善方案;

4.各院(系)组织本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初审;

5.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复审,反馈修订意见;

6.将最终审核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总,提交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发执行。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各专业应认真研究、总结本专业以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缺陷与不足,结合2011年专业剖析及专业平台数据分析的成果,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2.各专业中对口单招、中外合作、不同专业方向、订单培养等须根据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对中职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作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对口单招班级与普招班级差异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盖模块和格式要求基本延续2011年方案(两种模板:传统课程体系模板、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要注意传统课程体系模板七、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八、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设计中要体现‘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在关于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通知中有具体模板),社会能力考核要求这项内容说明要求简洁明了。

4.课程名称和课程编号要规范,均按11年新编的实施课程名称和实施课程编号填写,如有新增课程请事先按程序申请获取相应课程编号后填写,要避免文字错误、课时学分等数据统计错误和方案前后不对应等问题。

5.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制定后,要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完善工作。

6.为保证2012级学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计划于4月底完成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院系专家初审工作,教务处5月上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审(对口单招方案单独集中会审),5月中旬返回院系修正,5月下旬汇总装订。

教务处

2011年3月20日

关于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2017-01-03 20:49 | #2楼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各专业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操作指南。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点的通知》(粤教高函〔2015〕170号)、《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19号),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出发,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提出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编制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要以教育部16号文、4号文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按照学院“平台加模块、专业加专长、技能加技巧”的人才培养总模式,编制出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华夏”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各专业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任职资格;要关注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新趋势;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努力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2、建立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的有效方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 1

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行业无标准的,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

3、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支撑原则。各专业要在学院人才培养总模式下,提炼各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要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诚信笃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及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优良品质,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主要内容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学制与招生对象;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面向;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描述;考核与评价;毕业要求;教学进程表、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分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实践教学安排表等。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1、通识必修课一览表(全院统一开设)

2

说明:通识必修课一览表中的学时数为参考值,各专业有专业实训周时,应对相应理论和实践学时及总学时进行修改。

2、通识选修课(全院统一安排)

通识选修课,是使学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专业方向的平衡发展。

在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通识选修课,每学期学生必须选修一门,2学分,共计6学分。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是指该专业适应某职业领域或行业工作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应以够用为度,原则上为3-5门,同一专业群应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既包括特定职业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一系列涉及到职业素养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课程。这些应设计成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一体化、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的课程,原则上为6-8门,总学时数不少于384学时,每门课程周学时4以上,且必须为考试课程。

同一专业的不同方向应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程,以及至少4-6门相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另外还可以开设不多于两门的方向核心课程。

(3)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属于专项功能性课程,是形成专长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补充。

专业实践课程一般是以周为单位的实践课程。如:专业实训周、顶岗实习等。 4、专业选修课

开设专业选修课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专业选修课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同一学期内课程类型应相同,每学期学生二选一或三选一,2学分,共计4学分。

5、劳动课

开设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教育时间为一周,不占用教学周数;理工、艺术类安排在第一学期;经管类安排在第二学期。

五、学时和学分安排 1、学时安排

(1)各专业课内教学总时数控制在1600-1800学时之间。课内教学总时数包括:理论讲授课、课内实训课(如军训与入学教育、随课实训、专业实训周等)。

(2)教学活动总学时控制在2000-2160学时之间。

教学活动总学时=课内教学总学时+课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学时

课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时数包括顶岗实习(一年)及其他综合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

(3)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总学时,应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55%,具体每门课程学时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B类课程不得搞理论与实践各50%一刀切;第一、二学年的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原则上不少于课内教学总学时的30%,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2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周,劳动教育1周、课内实训周、顶岗实习36周)以每周16学时计算。

(4)各学年的周学时安排

第一学年周学时不高于24(含通识选修课),第二学年周学时不高于22(含通识选修课),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按周学时16计算。

2、学分分配

课程的学分根据该课程所需的教学量及其性质决定。

(1)学分的最小单位为1学分,一般16学时为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个学分。

(2)总学分在125-135之间。 六、教学团队与教学设施 1、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的要求:基本条件要达到国家和省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包括: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教师知识、能力与素质。

2、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实训实习条件)的要求:基本条件要达到国家和省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七、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基本条件要达到国家和省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包括:教材选择与建设、网络资源建设。

八、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建议 1、考核评价

包括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 2、教学方法建议

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九、其他要求 1、教学周

第一学期为12个教学周,第二、三、四学期为16个教学周,第18周为备考周,第19周为考试周。第五、六学期为顶岗实习,共36周。(第三学年的安排先空着,待董事会决定后再补充,谢谢)

2、考试

每学期考试课程应控制在3-4门。 3、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每个专业可以安排一般不超过的两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并指定一种为必考。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在教学进程表中的课程名称前加“▲”号,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免修该门课程。其中,学生获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的奖励,则比照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免修标注“▲”的课程。

4、学生应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含B级)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以上(含一级)。

5、学生必须获得通识选修课的学分。

6、学生必须接受劳动教育并给予劳动教育成绩评定。 7、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见附件1,排版要求见附件2。 8、教学进程表须在制作word文档的基础上,另作出Excel文档。

教务处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日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原则】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

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