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特色景观
重庆巫山县福田镇高桥村境内,有一五龙观,现只留下部分建筑遗迹。 高桥五龙观位于五龙山上。五龙山因有五条山脉形似五条蛟龙而得名,位于正中位置的山脉上有一突起的小山峰,形似龙头,高约三十米。五龙观就修建在此山峰上面。小山峰下面平台修建有观音殿,其旁边为灵官殿。山顶建有祖师殿,供奉张三丰圣像,当地人称祖师菩萨,这与五龙的传说是一种暗合。 在五龙观有一龙头香,龙头香上雕刻的花纹来看云朵,龙头朝向正南方向,离地面约30米高,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据当地人回忆,在1975年因为雷击断裂掉落在地上。现场丈量此龙头香地面部分240厘米,高宽均为30厘米,龙头为25×25×38厘米,龙头上方有向下向内雕刻有13×13×11厘米孔径的香炉;通过目测,山顶边缘道观前方悬崖处还残存约60厘米。据此计算,此龙头香的长度正好也是三米,宽三十厘米。
五龙观修建年代不详。因为文-革毁损成为平地,无法查找到任何文字记载。经走访当地一位80岁的老人卢成明,初步推断五龙观建于明末。据卢成明老人回忆当时在世老人的口传,自建成后香火旺盛,但在反白莲教起义时,由于观上道士自称神兵造反,在嘉庆十年前后被清兵一把大火全部焚毁,后又重修。至1930年前后,卢成明已能清楚记事,当时由贺善人(卢成明舅外公)主持观上事务,可以容纳近三百人的朝拜,但所收香火供奉全部由当时国民党派驻的胡团守把持。他亲眼所见,有信徒为了还愿,四肢戴上铁链,两腮用一柄小宝剑横穿而过,不远数十乃至数百里步行登山而上,到达观顶,便单膝跪下,虔诚地走上龙头香,焚香叩拜。所见烧龙头香者,未曾有人从龙头香上掉下。解放后,仍有香客朝拜,后于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彻底毁坏,圣像被掀至五龙山下,被水冲走,至今仅存部分石材散落遍地,顶上有一用旧砖修建的简易小观,偶有信徒参拜。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差。每年基本上有旱灾侵袭,有的年份极度缺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无法实行机械化耕种,只能是肩挑背扛的传统模式,十分辛苦。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每星期的上访人员极少,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四、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二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五、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桥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高桥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不发达影响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使村难以走出去引进来,只有交通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四)适当发展旅游业。对五龙观进行整改重修,对外宣传,吸引外来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认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并且我也是在农村长大,因此对农村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调查就更有必要了。中国现有8亿农民,对此我想到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利用寒假时间对我所处的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调查对象:
由于青年人长时间在外,对村里的发展不是很了解,故调查的对象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稍低,在被调查人群中1/2的人只具有初中以下文凭。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三.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情况,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家庭设施方面,家庭消费方面,国家政策方面以及农民对农村的发展建设的意见。
四.调查方式:
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程度的关系,我主要对本村被调查的农户进行访谈式调查。
五.调查时间:2015年一月底。
六.调查地点:XXX
七.调查结果:
通过对农民们的谈话,已基本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如下: 家庭年收入约50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每户有可劳动人口约2人,且多为40岁以上。
居民每月各项总支出所占比: 种类
日常生活必需品
教育支出
赡养老人
农业成本
其它 比例 40% 20% 9% 20% 11%,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基本全部落实到位,所有人都能享受医疗报销,并且现有许多帮助农民的政策,例如粮补等,农民可以更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可以更加放心得挣钱。
从大多数农民得知,当前,农村的交通还是个重要问题,住稍偏的居民还是出行不便,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家门口,并且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家电下乡”就存在欠缺。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发速度正稳步提升,当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地区的交通及政策落实问题。
八.调查体会:
政策方面:我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很多的村民反映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 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
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农村收入来源方面: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来自农村,并作为当代大学生,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今年寒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农户及村委进行访问调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社会经济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腾冲县城43公里,距镇政府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牛山、金孙、下XX和上XX五个自然村,共分成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537户,总人口2490人,党员有82名。耕地3798亩(其中水田2231亩,旱地1567亩),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村主路全长13公里,9公里基本建成沙石路面,另有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XX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2015年为贯彻提出的“323”战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3947亩(其中连片2506亩,零星1441亩)。2015年种植业销售收入达到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1厂6车间,特色养殖户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2、农村经济情况。2015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2万元,占36%;畜牧业收入305万元,占24.8%;渔业收入2万元,占0.2%;林业收入20万元,占1.6%;二、三产业收入359万元,占29.2%;工资收入100万元,占8.1%;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XX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无产后加工处理,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田间道路尚未完善、小组道路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部分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还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有的成梯田状,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2、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3、农村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截止2015年底村440户通自来水,97户饮用井水,537户通电,437户通有线电视。
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难于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难于实施;四是没有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致使接收新信息、新事物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
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至少一项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风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村主路、小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环境;制定农村规划,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继续推行农村饮水改造、沼气、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村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村的实际,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的团体精神,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XX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新品种,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管理、加工、畜牧养殖、兽医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XX村耕地质量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XX村绿色品牌。
(二)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1、特色经济林种植。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但种好更重要的是管好,按照“一分种、九分管”促使XX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2、蔬菜种植。在政府的倡导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改变原有的蔬菜种植形式,实行连片种植打特色,零星种植促增收,做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扩大销售渠道;
3、突破畜牧业。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倡导畜牧业发展,不但要发展好现有的豪猪、家兔养殖,并要结合实际发展切实可行的畜牧养殖产业,最主要的是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的发展;
4、贯彻落实“林、饲、菜、畜、沼”循环发展思路,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特色产业,为XX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推广太阳能,解决村民生活热水,在原有沼气户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沼气池建设,并专人负责管理维修。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森林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力争将XX村建设成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整合锡矿、河道沙石、煤等资源。建立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严格开采,实行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在开采的同时做到“安全第一”,并注意好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坚决铲除私挖乱采行为,并做好尾矿库建设,保护好下游农田;
4、整合土地资源。组织力量,配合实施好“兴地睦边”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小田改大田,低产田改高产田”,达到机械化耕作,提高项目区农业收入。
(四)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XX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总支及下设党支部班子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XX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五)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按照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的两所完小合并并扩建成为标准化小学。实现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臵、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大力加强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普及有线电视、部分户宽带网接入,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医疗室建设,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提出“做活产业、做优环境、做强组织、展示特色、构建和-谐”的农村发展战略,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XX社会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
2012年12月22日
【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相关文章:
地铁调研报告04-21
劳务调研报告05-08
调研报告范文04-03
中药调研报告04-09
返乡调研报告04-09
融资调研报告04-06
绩效调研报告04-08
煤矿调研报告04-05
社区调研报告03-12
印刷调研报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