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简案)
清河中学 高二生物组 陈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概述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
(1)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模型制作法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模型的材料和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并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对话单和教案;学生预习本节课相关内容,并完成对话单上的“生本对话”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几张不同的笑脸,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孩子的长相各不相同呢?”学生回答:“每个人的遗传物质(DNA或基因)不同。”。教师又问:“那么,每个人DNA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借此引出DNA分子的结构,导入新课。
二、新课研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并带领学生学习一遍。
(二)复习回顾
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脱氧核苷酸又是由哪三部分构成的呢?
(三)模型建构
模型建构1: DNA的平面结构
教师: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由它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形成的,那么,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学生:首先,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再经过盘曲和折叠,最终形成蛋白质。 教师:那么,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又是如何形成DNA的呢?
教师安排各小组利用已发的材料在黑板上尝试构建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第1页(共4页)
等各小组做好后,教师让一小组点评大黑板上的DNA平面结构模型,并给予纠正,其他同学补充;再请一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模型,并安排另外一组点评、纠正。如果学生没有讲清楚或没有讲解不全面,教师最后再作适当补充(重点强调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的连接方式;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两条链的反向平行关系等)。最后,教师安排两个小组之间交换小黑板,互相批改、纠正。
教师安排学生结合课本60页第一段文字和黑板上的DNA平面结构模型,思考概并括出DNA平面结构的主要特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根据黑板上的DNA平面结构模型向大家介绍DNA平面结构的主要特点,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DNA平面结构的主要特点应从三个方面去说,第一,DNA由几条什么链构成;第二,什么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第三,什么排列在内侧,通过什么键相连。最后,教师引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师:DNA的平面结构是不是生物体中DNA的最终存在形式?引出DNA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教师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请一位同学上台介绍DNA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与平面结构的主要区别,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教师课件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三大主要特点,并安排学生自由背记一到两分钟,以增强记忆。 模型建构2: DNA双螺旋结构
教师安排个小组利用已发的材料(棉签和透明胶带)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巡视、指导。
教师请2~3位同学上台展示本小组的制作的模型,并对本组制作的模型作简要说明。教师并提问他们棉签和胶带各代表什么。师生点评、纠正。
DNA的结构特性:
师生通过比较部分小组制作的DNA平面结构模型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引出DNA的三大结构特性: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主要框架内容,并请学生一起总结,给出正确答案,进一步突出重点,加深记忆。
(五)巩固提升:
教师安排学生做对话单上的题目,然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请3~5个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本组的答案,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根据个小组的答题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
完成对话单上剩余题目。
【教学反思】
第2页(共4页)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
教材分析:
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的化学组成
2.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对DNA分子直观结构模型的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DNA的结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难点突破方案:
1.用直观模型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动态过程
3.总结典型碱基计算规律,配合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1.DNA分子的直观结构模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DNA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那么我们今天就首先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DNA的相关内容。
1. 名称:DNA又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双链结构。
2. 组成元素:C、H、O、N、P
3.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如下图)
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N碱基:A、 T、 G、 C,碱基不同则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二、DNA分子的结构(该部分主要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DNA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那么这些脱氧核苷酸具体是怎样组成DNA的呢?组成的DNA又具有怎样的结构呢?
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1.DNA分子的结构
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
结构: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苷酸组成DNA分子的过程
具体过程用PPT展示
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由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所以DNA分子有多样性,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种类为4.
2.特异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顺序
3.稳定性: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后用氢键连接两条链,所以具有稳定性。 n教学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总结、概况! 课下作业
完成学案上相应习题!
教学反思
《DNA分子的结构》一等奖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新知准备:
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教学过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实验报告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___组
【实验原理】
1、DNA分子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
2、DNA分子由两条_________排列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____________排列在外侧,_______排列在内侧。 【材料用具】
DNA基本组成单位塑料模型 【方法步骤】
依据自己构建的模型,填写下表
探究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从总体上看,DNA是一种什么结构?是由几条链构成的?两条链的方向如何?
(2)DNA分子中外侧排列的是什么?内侧排列的是什么?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哪一部分是DNA的基本骨架?
(3)DNA中的碱基是依靠什么结构连接起来的?遵循什么原则?
拓展延伸:
双链DNA分子中各种碱基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A= , G= , A+G= ,也就是:(A+G)/(T+C)=
小试牛刀:
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则鸟嘌呤的分子数占多少?
探究2、DNA分子的特性:
(1)不同DNA两条长链上的什么结构是稳定不变的?
(2)什么结构是千变万化的?
(3)每个DNA分子各自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吗?
(4)以上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DNA的什么特性?
课堂反馈:
1、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至少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的数目是( )
A.8 B. 24 C.16 D. 12
2、如下图所示,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3、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物质
是 ( )
A.四种脱氧核苷酸 B.碱基对 C.脱氧核糖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
4、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特征的表述,错误的
是 ( )
A、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 B、配对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G,T—C
C、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 D、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
课下思考:
如何以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DNA分子是如何完成复制的)?
DNA分子的结构预习案
教师寄语:细心决定成败,完美永无止境
预习目标:
1、熟练掌握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2、熟读课本,初步思考如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预习提纲:
1、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 模型,并因此与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DNA又称 ,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 (由一分子 、一分
子 、一分子 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 种(符号表示为 ),脱氧核苷酸
共有 种(名称是① 、② 、 ③ 、④ )。
3、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 平行的 长链 而成,排在外侧的 和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通过 连接起来的 排列在内侧。碱基对的组成规律是 与 配对, (A)一定
与 (T)配对, (G)一定
与 (C)配对,反之亦然,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原则。
初步思考:
1、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
2、一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
3、两条链上的两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用图示表示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青岛胶南一中 王淑贞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讨论法、 演示法 五、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再概述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而是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由于考虑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答遗传信息多样性,所以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构建的DNA模型,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与学生共同回忆我们的探索之路,谈谈探究发现的体会并回顾本课知识,完成拓展训练。 八、作业布置
思考如何以本节课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DNA分子是如何完成复制的)。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这个验证型实验大胆地改为探究型实验,学生能跟随教师提供的资料,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完成后,有关DNA 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都由学生分析讨论得出,这使学生观察模型、分析模型得出理性认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本节课将后面的碱基对序列的探究整合提到了这里,由于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3.在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生物和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十、板书设计:
DNA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 二肽 多肽链 蛋白质空间结构 结构特点
推测DNA的结构层次: 特性
脱氧核苷酸构
两个脱氧核苷酸相连 多核苷酸链空间结 DNA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秦皇岛市第五中学
教师:王媛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能力方面: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用具
DNA分子结构模型组件、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重视“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先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再概述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而是先让学生依据4个科学研究资料,逐步探究如何构建脱氧核苷酸、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从而一步一步地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探究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就会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体验了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然后以构建好的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模型、主动探究得出DNA结构的有关知识,再由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由于考虑到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答遗传信息多样性,所以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构建的DNA模型,分析探究得出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相关文章:
《DNA的复制》教案02-23
初中分子教案02-24
《分子和原子》教案03-05
分子和原子教案08-03
叶片的结构教案03-07
花的结构教案03-28
《身体的结构》教案03-08
小班结构教案03-29
种子的结构教案04-01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