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时间:2022-05-10 07:59:22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零八级中师二班 徐联盟 学号:20154021088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现代诗三首”,第一首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出示徐志摩照片)。徐志摩生于1896年,死于1931年,在人间只活了36岁,但他的诗名却永存中国诗坛。他和闻一多创办的新月社成为中国现代诗坛不可不提的一笔。

请同学看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提取对理解诗歌有帮助的信息。 生1:这是和康桥的第二次告别。

生2:别而又别,说明对康桥充满着眷恋,不忍离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想想,对康桥充满眷恋,对一个地方的某样东西充满感情,其实质是什么?

生(全体稍作思考后,部分同学回答):对剑桥生活的留恋。

师:对。但我纠正第一个同学的说法,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请同学听配乐朗诵《再别康桥》,感受那种浓浓的眷恋之情。

──这个步骤也可以让学生先行自由朗读。两种设计各有利弊。学生先读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使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阅读体验,但进入气氛较慢。而先放录音,则可以立刻把学生带到这样的氛围里,立刻感染学生,但可能会剥夺学生最初的体验,使他们在既定的情感笼罩下解读诗歌。考虑到《雨巷》诗歌意象朦胧,可以多元理解,故采取自由度较大、个性化较明显的方法;而《再别康桥》诗意相对固定,所以采用以共鸣为主的方法。

(生:集体听,有学生在轻声跟读)

师:好的诗总能带动人的情绪,我发觉有些同学已经被感染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的诗,有感情地读一遍。

(放音乐,师生共读)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已开始进入这场告别。纠正两个字:彩虹似(

另有音(),似乎。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读音(),意思是逆流而上。

请同学们自由寻找你觉得最能体现眷恋的诗句,先有感情地读,然后试作品味。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分析得过细只能导致意境的支离破碎,以致丧失诗歌的美感。所以问题宜提纲挈领,直入主题,既能发散到整首诗中,又能集中到一个中心点上来。

──朗读是关键,有“美读”才有“美品”。

(学生思考,片刻后)

生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潭水非常漂亮,五颜六色,就像彩虹似的,如此美丽之景,让人很难告别。

师:的确潭水的色彩可谓奇幻,如天上虹般多彩。在这部分中诗人不仅说潭水是天上的虹,而且还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个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彩虹似的”?

)的,读(),

生3:说明这个梦非常美丽。

生4:说明这个梦色彩丰富,他在剑桥生活也很丰富。

──学生的读解多是表面的,尤其在发现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才会有深入的发现。

师:同学们都是从彩虹的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能不能再换个角度,彩虹除了美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5:是在天上的。(全体生笑)

──有些貌似可笑的回答却往往是催生新思想的酵母。

生6:是容易消失的。

生7: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师:很好,这个梦虽然美丽,虽然色彩斑斓,但也是容易消失,容易破碎,难以实现的,惟其如此,所以梦更可贵,告别更难。

生8:“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写出了康河的温柔和我对康河的眷恋。我想一直呆下去,不再离开。

师: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生9:“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写出了金柳的漂亮,我不愿离开。

师:嗯,金柳漂亮得像──

生(全体):夕阳中的新娘。

师: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

──借鉴海宁市高级中学金新宇老师的教学实录中的提问(见《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浙江教育出版社),这个问题很有思辨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意象选择所应注意的问题。

(生断然否定,但尚不能形成理由,片刻)

──笼统的答案源于经验或语感,精确的阐述来自思考和分析。

生10: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

师: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新娘?忧愁?

──学生常犯的错误:由答案套原因。

生10: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反正我觉得夕阳中的新娘好。

(生笑)

生11:朝阳中的新娘是带有力量的,喷薄而出的,夕阳中的新娘是温柔的。

师:不仅是温柔的,而且夕阳映红了她的脸庞,她的脸上飞上了红晕,是──

生(部分):羞涩的。

师:换成“娇羞”如何?请同学看什么像夕阳中的新娘?

──最后的审美发现必须通过确切的词语加以固定。

生(全体):金柳。

师:像在何处?

生12:垂柳,树枝弯垂也是羞涩的。

生13:都很漂亮。

师:是不是注意一下“金”字。

生14:夕阳给杨柳披上了金纱,新娘也是有婚纱、头纱的。阳光照下来,也像是金纱了。 ──感受的细化,很有画面感。

师:好,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全体):“柳”。

(一生恍然大悟:柳,留,是挽留诗人啊)

师: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补充关于“柳”的文化常识,借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特殊意象的敏感性。

河畔的金柳、夕阳下的新娘给了诗人永久的刻骨铭心的回忆。哪个词可以体现这种永久的情愫,为什么?

──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品味语言。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用诗歌本身的语言回答问题,切忌架空诗歌,空对空地教学。

生15:荡漾。因为荡漾是一圈一圈化开来的,可见诗人的心中全都是夕阳中新娘的形象。 师:说得真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诗人能有幸活得更久些,当岁月带走他的容颜时,当白发染上他的双鬓时,康桥的金柳依然是他心中美丽的新娘。

生16:“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正如我不愿走的情绪。

师:为什么必须是沉默的,是悄悄的?

生17:在沉默中,我回忆的情感达到顶峰。

生18:我不愿意任何声音破坏了这份美好。

师:说得不错。联系上两节诗,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思考,教师范读“那榆阴下的一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生似乎仍不能作答,教师进一步铺垫)

这一部分诗人提到了梦/寻梦,这和沉默的环境有何联系?

生19:想一直梦下去,再不要醒来,必须是安静的环境。

师:用一个词,在安静的环境里才能梦。

生19:呵护。

师:呵护梦,说明什么?

生19:梦的美好,梦的容易破碎(恍然大悟似的),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

──关于“彩虹似的梦”前面已有讨论,但尚浮于表面。语文课堂应该是渐进的,在讲到某个问题时不能强求深刻到位,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会慢慢理解。

师:是啊,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代表着他青春的理想、信仰、阳光。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没有阳光,但他的回忆不能缺失阳光。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

──教师凝练概括的语言是促使学生走进诗歌的契机。

(生出现短暂性思考,似已说完)

师:这首诗短短几行,但赏析这首诗的文章却很多很多,可以说是“说不尽的《再别康桥》”,我们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补充前面的说法!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读)

──课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这时候怎样引导学生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显得非常关键。这时候,再读一读诗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生20:“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照常理,我们旅游回来总要带回一些纪念品,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说明他不愿破坏一草一木,保护梦的完整。

──联系生活的发现。

生2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软泥上的青荇是很细小的东西。一个人连这样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可见他留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对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

──细节中的精神。

生22:“夏虫也为我沉默”,夏虫仿佛也通了灵性,替我呵护美梦。

师:说得真好。“夏虫也沉默”和“为我沉默”完全是两种感情。

──感受要借助语言的品味落实。脱离文本就会使感受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加词或减词是很好的方法。

生8:我补充我前面的说法,“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好象是婴儿睡在母亲温柔的怀抱里。

师:婴儿睡在母亲温柔的怀抱里,是怎样的感觉呢?

生8:甜蜜、温暖。

师:还有安全。这就是那段生活给予诗人的全部感受。

──感性联想。

生3:我也补充我前面的说法,“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想是揉碎在浮藻间的,可见梦想无处不在。整个潭,整个康河,整个康桥都是梦想的光泽。

──很好的发现,创见!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3:我补充生8的说法。“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康河和水草,两者是相融的,密不可分的。

生24:“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就是“招手”,康桥欢迎我的到来。

师:“招摇”本来的色彩是(生答:贬义,教师进而补充“招摇过市”),这里是(生答褒义),其意思可理解为“招手”,来时招手意为欢迎,走时招手意为挽留。但“招摇”还有一个意思是“逍遥”,请问,“逍遥”是怎样的状态?

──教师的适当补充会使学生的发现进行得更充分。

生(全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师:是啊,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生25:我补充“油油”也体现了对康桥的眷恋。“油油”的意思是柔柔的,滑滑的,好象是有营养一样,是康河水养育了这样的水草,我的营养也来自康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徐志摩对康桥的千般留恋,万般不舍都体现在了这首诗中。下面我们来看看康桥(投影),志摩对康桥的感情可以称为“康桥情结”(投影)。他在《猛虎集》序文中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康桥,徐志摩似乎实现了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就是──

生(部分):自由。

师:不仅如此,徐志摩曾说过“即使明天是世界的末日,我也要在花园中遍植玫瑰”。胡适先生说,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理性总结和拓展知识。

好,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诗人的情绪变化,用曲线画出。

(生有感情地读,读毕,师请生到黑板画图)

生26:

──充分感受的外化。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生26:回忆是快乐温暖的,现实是伤感惆怅的。

师:哪一部分是回忆?

生(部分):2—4。

生(部分):2—5。

──不同的意见往往能加深课堂理解的深度。

师:看诗歌,读第五节,看看是回忆还是现实。

(生自由读)

生27:回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即向着回忆方向越走越远,越来越美好,使诗人不禁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属于回忆。

──很好的理解。

生28:第6节第一个词“但”由回忆转到现实,所以第5节是回忆。

──抓住关联词语理解文章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方法。

师:对,回忆部分是2—5。整首诗既有快乐的回忆又有伤感的现实。我们集体再读一遍,读出那种或愉快或伤感的情绪。

(生全体读)

──以读开始,以读结束,让诗歌的课堂在声音的回环中充满发现的张力。

师:今天的作业:课后请同学对诗歌的音乐美作些思考,可以从诗句节奏、押韵、叠字等角度考虑。下课。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2016-09-07 16:18 | #2楼

师:在中国诗坛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不曾带走人间一片云彩,却把另一片“云彩”留给了我们,他就是唯美而浪漫的徐志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徐志摩,走进他的《再别康桥》。(板书课题:再别康桥 徐志摩) 师: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生同说)。

师:为什么说是一首送别诗呢?你们从哪里得知的?

生齐:“别”字。

师:对,“别”是告别的意思(生同说)。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有学过哪些告别诗? 师:告别诗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

1、情谊深厚。李白的《赠汪伦》(师生同说)。

2、依依惜别。我们以后会学到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完全道出了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3、借离开表达心志。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玉壶”(师生同说)。

师: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未改初衷的事实。

4、对朋友的担心记挂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关无故人”(师生同说)。

师:朋友“西出阳关”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5、美好祝福。高适的《别董大》说)。

师:“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师:从我们刚刚举得一些例子来看,离别的对象是人,那我们来看看徐志摩离别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生齐:跟康桥道别。

师:桥能跟人道别么?

生齐:不能!

师:那么,这里用的是拟人(师生同说)

师: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与康桥道别呢?

生1:康桥很漂亮。

师:哦。康桥的环境很美,不忍离开。还有吗?我们看这个题目是“再”别康桥,“再”是什么意思?

生:又!

师:是“又”吗?大家之前有没有学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古文中是“第二,二次的意思哦。也就是说这里是再一次跟康桥道别。

生2:诗人在康桥待了很久,不舍得离开。

师:哦,康桥是他在剑桥大学留学的见证者,在这里有他许多美好的回忆。

师:也就是说我们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他的什么情感呀?

生齐: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带着这样一份情感去朗读一下这首诗,想想在读的过程中这首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你认为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有感触的?

生1:首尾两节。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这两节用的是回环往复的形式,写得很美。

师:恩,写得很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先品读一下第一节,你认为这一节我们要抓住哪些词语来品?

生1:“轻轻的”。

师:好,我们先来把第一节读一遍。“轻轻的我走了”预备,起。

生(齐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师:我“轻轻的”来,想一想“我”为什么是“轻轻的来”的?

生:陌生。

师:对了,说得很好。这里是作者作为求学者来到剑桥,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那么第一个和第三个“轻轻的”呢?

生:康桥很安静。

师:对,说得很好。这时康桥是宁静的,他不忍打扰康桥的这份宁静。那“不带走一片云彩”呢?

师:我们从后面可以看到,康桥是很美丽的吧,这个云彩是哪里的?

生:康桥的。

师:作者心中康桥是美丽的,云彩是不是美丽的康桥的一部分,如果带走了是不是会破坏康桥的美好?

生:恩,对,是的。

师:所以这里是——云彩属于美丽的康桥,不忍心带走,破坏这一份美好,让这份美丽好永远留在那里,留在作者的心里。作者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一节。这里把“轻轻的”换成了“悄悄的”,大家看看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一个更不忍?

生齐:后一个!

师:对了,这里呢,我们从程度上看得出来,作者对康桥的喜爱更深了。我还想让你们品一下这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什么是挥衣袖呢?这个动作看起来怎么样(挥袖状)?想象一下,一个丰神俊逸的诗人依依惜别时挥绣的情景。

生齐:潇洒!

师:仅仅是潇洒吗?作者是第二次对康桥作别,一路回忆一路看,越看越不舍,但是又不得不走,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齐:无奈!

师:对了,风景这么美丽,越看越不舍,干脆不看了,挥袖告别,免得再看更舍不得走了。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觉得其他地方好的?

生2:景物写的很美。

师:这位同学说诗中选取的景物很漂亮。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齐:意象!

师:什么是意象?意象是意+象吧?我们来品一下诗中的意象啊。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生齐: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柔波,还有榆阴下的一潭、夏虫。

师:我们来一一看一下。金柳,为什么是说“金柳”呢?

生齐:因为是傍晚,有夕阳。

师:恩,柳树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好像是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一样,出场外面就笼罩着一层金光,非常的好看。但是为什么说是“夕阳中的新娘”呢?这里用的是?

生齐:比喻!把金柳比作新娘。

师:为什么比成新娘呢?新娘子漂亮不?

生齐:漂亮!

师:恩,女人做新娘子那一天是从头妆扮到脚的,是最幸福最美丽的一天。可见这个柳树漂亮吧?以新娘喻柳树,秀美婀娜,形态美好,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啊?

生1:眷恋!

师:恩!这个词说的非常好!眷恋!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面“艳影”,什么艳影?

生2:柳树的影子。

师: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荡漾”什么意思?怎么去理解它?

师:可以用泛起涟漪理解吧?

生齐:恩。

师:艳影在心头泛起一层层涟漪,这说明什么?

生4:诗人非常喜欢!

师:对了,非常好,这里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了。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下一节。“招摇”什么招摇?

生齐:青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

师:为什么招摇?

生5:跟他告别。

师:是告别吗?不可以是表示对诗人这个老朋友的招手欢迎吗?诗人在这里度过了那么多年,每一片地方都很熟悉,看到老朋友会不会打招呼?会吧?我们再看看后面,为什么说甘心做一条水草?品一下这个“甘心”。

生6:这里是表达作者对康桥的无比眷恋。诗人说“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里的“甘心”表明也心甘情愿地做一条康河里的水草,那样就能与康桥形影不离,与康河“水乳交融”,不用离开了。

生7:我喜欢第四节,诗人把余辉照射下的清澈的潭水疑为天上的虹,五彩斑斓,很富有诗意,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会舍得离开呢?

师:诗人不仅说潭水是天上的虹,还说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为什么说“揉碎”?梦又怎么会是“彩虹似的”?

生7:水面不平静,有波纹,看起来彩虹就不完整了。

师:恩,很好,这里呢用的是拟物的修辞,将整个图化静为动了。

生8:“彩虹似的”说明这里有作者美丽的梦。

师:对了,作者要去寻梦,这些美丽的梦到底指什么呢?他这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过去在康桥的生活。

师:生活丰富多彩吧?我们看这句“满载一船星辉”,这个“载”“星辉”,星辉能载得起来不?还能载一船?

生:不能,这里用的是拟物的手法,说他过去在康桥的生活很饱满,很丰富。

师:想起往昔的生活,诗人忘情到一种什么程度?

生9:在星辉斑斓的深夜里纵声歌唱。

师:诗人唱了吗?

生齐:没有。

生10:第六节里写了“但我不能放歌”。

师:为什么?

生11:不想破坏不想打破这宁静,想一直生活在这些美好的梦里,就连平日里叫个不停的“夏虫”也仿佛理解我的想法。

师:作者又为什么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呢?笙箫是什么?

生12:古代的乐器。

师:这里真的有笙箫吗?

生:没有。

师:所以这里是化虚为实(师生同说),化无声为有声。随着作者的回忆作者的告别,时间慢慢的流逝,连虫子都不叫了,说明时间过的怎么样了?

生:很晚了,快到黎明的时候了。

师:是啊,作者告别之时还是傍晚,一眨眼就到了黎明时分,同时也印证我们之前讲的悄悄的程度更深吧?康桥更加的安静了,作者也更加的不舍,然而不舍归不舍,终究是要走不能留。告别的潇洒背后是深深的无奈。

师:讲到这里,我们就讲解得差不多了,同学们能不能把作者的感情变化图画下来?

师:我们说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月派主张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首诗有没有体现呢?同学们来找找看。

生说师板书:音乐美 节奏、押韵

绘画美 景物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建筑美 每节四行,每行四句,结构匀称

师:这首诗呢,我们就讲到这里,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注意感情和节奏哈。 生齐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不带走一片云彩。

师纠字音:载,在表示“记”,如 “刊载”念zǎi ;

表示“年”,如“三年五载”也念zǎi 。

在表示“又又”,如载歌载舞念zài ;

表示:“装”如“下载”“载重”也念zài 。

结束语:我希望教给大家以后鉴赏诗歌能通过找关键词把握意境和情感,我也希望你们的心灵会因为诗歌变得更为清澈,你们的生活会因为诗歌而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2016-09-07 16:41 | #3楼

《再别康桥》

课前播放蔡琴的歌曲《再别康桥》,师板书题目:《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好,上课!

同学们好。

老师您好。

请坐。

一、 导入

师:这首歌是蔡琴深情演绎的,它的歌名叫《再别康桥》。她唱得是那样的深情,那样的缠绵、哀婉。今天,我们试着用我们朗朗的书声来诠释这首诗,好吗?(板书课题)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2、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齐读目标,明确目标

衔接语:这是一首诗,通过前面几首诗歌的学习,我们知道朗读诗歌要注意:

(出示投影:)

诵读要求:

字正腔圆

读出感情

辅以技巧

下面我请同学就按这样的要求,来自由地初读这一首《再别康桥》。自由地,开始吧。

三、(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做到: 字正腔圆、读出感情、辅以技巧

(开始吧。)(生自由朗读,师板书“感情”、“技巧”)

生自读,师寻看。

师:好,我们同学第一遍读完了,是吗?好,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诗题读一遍,啊。再别康桥~预备~起~

生齐读

师:看来我们的诗人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离别的痛苦了,我不知道同学们体会到的这种离别感情跟我体会到的是不是一样?下面让我们通过聆听大师的的诵读,体会一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看一下看大屏幕(PPT展示朗诵录音)

自学指导:认真聆听,注意大师朗读中的感情倾向。并思考:这一首诗当中作者他的心情、告别的对象有哪些呢?

1、(生听)交流问题; 2、出示参考答案:不舍、依恋、伤感、惆怅

师:那么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在这一首诗当中作者他心情、告别的对象有哪些呢?好,这位男同学你先说。

生:作者深情告别的对象是他的母哦是他的学校,是他的母校,他那个剑桥大学。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具体的看一看,康桥的哪些景物,是吧。来,你先说。来,话筒。

生:作者离别的告别的是康桥的云彩、(师跟着说云彩)金柳、河水、青荇(读成xī

ng),还有康河。

师:青荇(xìng),是吧?

生:(跟着念)青荇(xìng)。

师:好,请坐,还有康河。恩~还有吗,要补充?好,那位男同学。

生:我觉得呢~他是告别了他在剑桥的时候陪过他度过、走过大学生涯的一切让他感觉美好的景物。

师:你说得非常好。你这一说,后面同学都没法说了。(全场笑)说得非常好。

衔接语:师:那么老师想问一问,诗人在跟这些对象深情的告别的时候,他流露出来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来讲讲,好不好?他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自由答

师:实际上,离别这些景物的情感大致上呐,我总结的词语和我们同学看法差不多。 (出示PPT)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不舍、依恋、伤感、惆怅

衔接语:那同学们说一下,诗人深情告别的对象你觉得仅仅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景和物吗?一起回答我是不是。

生齐答不是。

师:你觉得诗人像是在跟谁告别呢?是怎么样身份的人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恩,你说。

生:从这首诗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可以看出他是在和他的爱人告别。(众人笑)

师:说得非常好。依恋嘛,是吧?还有其他同学,你觉得是像一个什么样的身份的人在告别呢?有没有补充的?有没有?你说。

生:我觉得诗人最后两节就写的从梦幻回到现实,他情绪就低落下来了,我觉得像是在和一个他们很想在一起但是又不得不分开的人在告别。

师:是一个朋友是吧?

生: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的感情恩非常的有些非常的伤感。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我的意见和那位同学一样,我觉得应该是在和他的爱人告别。

师:爱人也是朋友,对吧?(众人轻笑)说得非常好。而且~跟这一位~深情的对象告别的时候~注意了,不管是景还是物,现在,在诗人的心中,它已经是具有情感的对象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诗人跟康桥之间到底有一断怎么样的故事。

(出示PPT)

走近诗人走近康桥(让生读)

徐志摩,现代诗人,1920年前往英国留学,攻读剑桥(康桥)大学博士学位,康桥的生活,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这首《再别康桥》是诗人第三次离别康桥后写下的切身感受。

衔接语:在康桥的生命中,徐志摩注定是一位匆匆的过客。所以,他非常的不舍。这种浓浓的挥之不去的依恋,就化成了康桥情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这首诗歌当中去寻找这样的深情,好吗?

出示PPT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揣摩诗意品味诗情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可以选取一两句诗,或选取一诗节,试着用这样的句式:

从——————,我读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衔接语:等一会我们来用这样的句式,你可以选取一两句诗,也可以选取一个诗节,来谈一谈你读到的,他对康桥的深情。下面请同学认真的读。开始。把情感读出来,把声音放出来。(生读)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可以选取一两句诗,也可以选取一诗节,好吗?谈谈你读到的这种深情。好,哪个同学先来讲一讲?好,你来说。好,那位女同学。 (生自由答)

倘若生找到第三小节,出示PPT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生赏析,让生把小结读一遍

衔接语: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诵读把这种情感表现一下?

生深情朗读。(配乐)

生评价,师总结诵读的有感情,要把握技巧所谓的技巧,就是在我们读的时候,根据情感的变化,在音量上注意轻~重~高~低~在语速节奏上注意快~慢~停~连~(出示幻灯片) 是这样吗?好,这位同学,你来深情的演绎一下这种不舍好吗?

(让生再试读)

师:我觉得这里有两个字需要重读,同学们一起说。(生齐答“甘做”)“甘做”是吗?好,你先请坐。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诗节诵读一下。软泥上的青荇~预备~起。

生有感情地齐读。

衔接语:师:(有感情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预备~起

生深情齐读这两句。

师:好,很好。下面其他同学起来谈一谈你还从哪里,读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生:在第五、六小节。(师跟“在第六小节”出示PPT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就是他这边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他他这边明明就是对剑桥大学有千言万语,可是在这最后的一个晚上,他却不能表达出来,沉默才是最好的语言。

师:沉默才是最好的语言。是吧?好,这位同学你先别忙着坐下,你刚才说了他不能放歌,可是你看见没有,就在这句的上边,“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这里的放歌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如果让我们读的话?

生:我觉得这边的放歌,应该是他心里边的放歌。(师“恩”了下)然后他想让自己向就是向未来靠近,然后呢,这边要读得慷慨激昂一点,下面我放但我不能放歌要读得悲伤一点。这跟上面有一点那个对比。

师:你说的很好,你能不能让我们感受一下你刚才说的?好吗?来!再给我们诵读一下。

生:一起?下面两段一起?

师:当然一起。

生:(有感情地)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师:读得怎么样?很好的,是吧?那么我们同学现在明白了,这两个“放歌”在处理的时候能不能处理的一样?

生齐答不能。

总结:师:上面是他在为梦想在放歌,是吗?下面则是回到了现实,原来,我就要告别梦想了。于是,不~能~放~歌~对吗?好~关于这两个诗节有没有其他同学想说的?你还从这两个诗节其它什么地方读到了这一片深情?还有吗?比如说诶,有的。好,这位女同学,你说一说。

生:可是我还是想说一下放歌行不行?

师:可以。

生:我觉得第一个放歌不单单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这个第五小段,他是进入了自己的想象阶段,我觉得他的情绪非常的高涨,是整篇文章的一个高-潮,(师恩了下)他情绪兴奋与高兴已经达到了极点,因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即将要离开自己的母校(师又恩了下),所以他的情绪非常的高兴。

师:你是说的第一个放歌?

生:恩,是第一个放歌。

师:好,这样子,你就把第一段这种极致的、梦想的兴奋给大家展现一下,好吗?恩。 生:(深情地)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星辉波斓里放歌。

师:感情很不错,可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是吧?诶。字正,两个字读错了:斑斓。(众生轻笑)没有关系。好,来,刚才还有哪位同学想要说?好,你来说。

生:我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读得很有感情)”从夏虫也为我沉默,我认为这边夏虫也为我沉默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心里想象的,(师恩了下)因为我认为夏虫不会那么沉默的(众笑,师恩了下说是的)他为什么认为夏虫也为我沉默呢?是因为他的心里面也非常的沉静,所以感觉周围的环境也跟他的心一样非常的沉静。

师:你说的非常好,这个就是我们语文上经常提到的一种手法——叫移情。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了没有情感的客观的物体上去。但是也有可能,这个夏虫,也许真的会是有情感的,但是你说的我觉得更加的客观,能不能请你再把这下面一段演绎一下?

生: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师:请坐,恩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众人大笑)今天这么多的老师听到两位同学这么深情的演绎,安慰就说法“瑕不掩瑜”,但是,我决定,为你们停留一分钟,你们两位同学合作一次,弥补这样的不足。好吗?你准备好你的第二段,你来第一段。

女生: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男生: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掌声响起)

师:不错~能不能请问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姓张,名宇哲。(众人笑)

师:请坐,我觉得你姓徐,名志摩。(众人大笑)读得非常好,你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师:下面再请同学找一找,你还从哪里读到了这一片深情呢?除了刚才这一段,还有哪里呢?(2节)找生读,评,齐读

衔接语:我们同学一起来试一下,啊,把这种不舍读出来。“那湖畔的金柳”预备起。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段也能体现出诗人的深情,因为本身河畔的金柳,夕阳和波光里的艳影,因为她再美丽也只是漂亮的光影,但是我觉得就算能给诗人印象深刻,如果没有感情的话,也只是停留在艺术享受的层面上的,那是因为诗人在她里面注入了感情。所以他才会写的那

么感觉有一种的别样的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这样子,你通过你的诵读把它表现出来,大家就更明白。好不好? 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稍微有点(其他生说快了)——快了。特别是“荡漾”,最后一句话老师给你示范一下。“在我的心头荡~漾~”是这样吗?你再把最后两句读一读。

生: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众笑)

师:请坐。谁再来试一试,读一读这最后两句,好吗?哪个同学来试一试?好,你来。 生: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众笑)

师:看来离愁别绪非常的重。谁再来试试?好,这位男同学。

生: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众笑,掌声响起)

师:好,我们同学一起来试一下,啊,把这种不舍读出来。“那湖畔的金柳”预备起。 生齐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师:好,还有同学想说哪里呢?这里有没有要再说的?好,我们先回到最前面。 (回到之前的PPT)

揣摩诗意品味诗情

从,——我读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师:其他的小节诗节里面有没有同学想说的你读到的深情?有吗?好,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老师建议大家现在一起把第一诗节一起来齐读一下。“轻轻地我走了”预备起~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诗节。

“轻轻地”是不是心情就不沉重呢?哪个同学来说一说?“轻轻地走”是不是就表明恩内心是很平静的呢?

生自由答

师:你先告诉我,你觉得他心情到底沉重不沉重?

生:沉重。

师:沉重的。那么这么沉重,他为什么不把自己沉重的心情宣泄出来、表达出来。还要“轻轻地”走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不敢表达出来。

师:不敢表达?

生:他表达出来之后,那个表达不完了,然后就是感情太长了

师:恩我知道你的意思,请坐。你怕他自己不能自已,对吗?请坐,好,下面的男同学,你来说说你的观点。好,麦克风传一下。

生:我觉得他有些故作轻松。为什么呢?他第三次来这里了,心里要离别的时候一定很沉重,所以他要“轻轻地”,就看出他是在故作轻松,是在进行自我的心里安慰。

师:哦~~你说的一个字非常好!故故作轻松!实则并不什么啊?轻松。他不想打破这样的宁静,把自己的深情掩饰在自己的内心最深处,是吗?我们一起来把这种不舍、这一种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通过第一节诵读,把它读出来。轻轻地~~我走了~预备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老师建议大家来看看这一诗节——

(出示PPT)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衔接语:老师在这里有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到底是清泉还是虹啊?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理解是什么?好,那位男同学,给他一个麦克风。

生:我觉得都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和它被风吹的波浪,然后阳光照到波浪上,然后反射到诗人的眼睛里,眼睛被照花了,看到彩虹。

师:哦~~(众大笑)你是觉得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是吧?就是河水波光粼粼产生的一种彩虹的错觉是吗?好,你说。

生:我也觉得两个都是。不过我和这位同学的观点不太一样。(师恩了下)清泉是实实在在的。而天上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天上虹代表的就是他心里想象哦不是心里向往的他那种到后来的美好生活;而清泉就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景象。我是这么认为的。

师:哦~~你说得非常好。你说天上虹他把它想得很美丽,能够代表自己以后美好的生活。可是你往下看呢,来,你继续说,这个天上虹,最后你看到没有?“揉碎在浮藻间”,这个彩虹怎么样了?

生:碎了。

师:碎了。这个梦(生说破了)是怎么样的梦?

生:美好的梦被打碎了。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原话。叫~“彩虹似的梦”。能不能告诉我,把梦比作彩虹,你觉得这个梦会呈现出怎么样的特点呢?

生:我觉得“彩虹似的梦”就是作者心里认为他非常非常向往,而且是一个非常非常美好的梦。

师:恩,很美,那么彩虹还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生:五彩缤纷。

师:那还是美啊。彩虹你说

生:彩虹还是转瞬即逝的。

师:哦~~短暂的梦,是吗?好,后面那位男同学还有要补充。

生:我想在飞机上看彩虹,彩虹是个圆圈,然后我觉得应该梦是非常完美的。

师:哦~~梦是会哦,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在这里,今天晚上他却要选择离开,这样的康桥之梦,到底还是怎么样了?

生齐答:破了。

师:破灭了,是这样吗?

(回到之前的PPT)

揣摩诗意品味诗情

从,——我读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师:从我们同学的深情演绎当中,我知道了诗人确实是那样的不舍,可是老师想问:难道让诗人魂牵梦萦、依依不舍的,仅仅是康桥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吗?是吗?谁来说一说?仅仅他不舍的放下的是美景吗?

生答不是,老师出示幻灯片

与徐志摩的三个女人情节

你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呐,那位同学?

师:实际上对于康桥,他有这样的评价。“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说明这里是他精神上获得重生的地方。与其说告别的是康桥,不如说告别的是一种生活,一段爱情,一种梦想,一个精神家园。

当堂训练:

背诵诗歌

抽查

播放歌曲,统计分数,今天我带来的这份小小的礼物,就是徐志摩的书。希望大家爱上诗文,爱上读诗歌。再次感谢同学们的精彩配合,也让我把掌声送给坐在后面的评委老师,

你们辛苦了,好请同学们有序的拿着你的东西回到教室。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散步课堂实录05-10

《再别康桥》教案02-13

再别康桥教案02-13

再别康桥赏析03-25

再别康桥教案02-06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05-10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02-04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12-24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