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三严三实>《三严三实的哲学意蕴

三严三实的哲学意蕴

时间:2022-05-07 11:57:21 三严三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严三实的哲学意蕴

从学理上讲,“三严三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三严三实”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发挥到淋漓尽致。“三严三实”强调“谋事”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政策和措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三严三实”强调“创业”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的实绩。笔者认为,从哲学视角分析,“三严三实”的哲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三严三实”揭示出唯物辩证法的事物发展观。同志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讲到,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既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深刻揭示,也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过程观念”的充分体现和自觉运用。  

其二,“三严三实”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三严三实”要求更加注重尊重人民,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取决于人民群众、一切交由人民群众检验。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而将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和要求更加落到实处。 

其三,“三严三实”蕴含着矛盾论的对立统一之规律。“三严三实”蕴含着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权力与责任的辩证统一。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而人的思想认识又是左右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在、根本的因素。可谓内成于心、外化于行。以知行合一、立说立行为追求的境界,不断修身正己。“三严三实”揭示出了新时期、新阶段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辩证统一关系。   

总之,“三严三实”显示出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既在广大百姓的情理之中、又在党的执政理念的目的之内、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因而实现了合情、合理、合目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及群众史观的重要现实应用。

“三严三实”的辩证法意蕴2016-07-23 15:10 | #2楼

“三严三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当前开展党建活动的新实践。“三严三实”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党建理论的新拓展,也是对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三严三实”中的“严”与“实”这两个维度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党建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严”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党的以来,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其要求我们必须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使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并纳入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是我们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实践创新理论的科学总结。“实”蕴含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包含的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严”和“实”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部署工作,尊重客观规律,平时注重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努力使我们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符合实际、合乎规律、切实管用。

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这要求高校的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用心谋事,顶层设计学校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守大学本位,坚持在教书育人中、管理育人中、服务育人中抓细抓小,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严三实”的历史意蕴2016-07-23 23:47 | #3楼

“三严三实”体现了价值评价的社会标准和个体标准的统一、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领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标准,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蕴含着中华优秀文化从政修养的精华。在“严”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从政者要“正己”,为“正己”而要求“克己”。“正己”即要使自己端正,“克己”即克制自我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各种欲念和行为,以符合“仁”和“礼”的要求,而且要“勿终食之间违仁”,即任何时候都要符合高尚的道德要求;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社会规范,要求可谓非常严格。不仅如此,还要求“慎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在意念上也不能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杂念,在细微处也不能违背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因此,要求“正心”“诚意”,即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随时随处都要体现“仁”“礼”的要求;要求“内自省”,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省,剔除精神污垢,防止邪欲入侵。在“实”方面,注重现实、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这种以农业社会所崇尚的经验理性为基础的文化传统,熏陶和培育出了中华民族鲜明的务实性格。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都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先民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种精神的表达。儒家等传统文化要求从政者“敏于事而讷于言”,即勤勉实干,不尚空谈,还提出“敏则有功”,即实干创造业绩。明代的王阳明则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合一”,强调不但要思想自觉,还要行动自觉,认识和实践要统一起来。

【三严三实的哲学意蕴】相关文章:

三严三实台账05-25

三严三实讨论讲话05-25

对照三严三实整改05-25

三严三实部署讲话05-25

三严三实部署会讲话05-25

对照三严三实整改措施05-25

领导干部三严三实整改05-25

结合三严三实工作总结05-25

三严三实整改总结报告05-19

三基三严考核总结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