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生活小常识>《人教 六下册 文学常识

人教 六下册 文学常识

时间:2022-05-07 04:17:18 生活小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 六下册 文学常识

一、《学弈》选自(),孟子是()、()家,名()字(),()时邹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名()字(),鲁国人。()、()、()家。他的()编成()一书。

人教 六下册 文学常识

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家。他的(一生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二、《学弈》告诉我们(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 ),孔子( )。

二、《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在争论太阳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孔子(不能决断)。

三、《匆匆》作者是(),代表作有( )。毛泽东称赞他的( ),说他( ),宁可( )不领( )。

三、《匆匆》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毛泽东称赞他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四、《桃花心木》作者( ),( )人,写了一个种树人让( )的育苗方法,说明了( )。

四、《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台湾)人。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出一颗( )的心。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六、《顶碗少年》作者( ),文中少年( )次顶碗。

六、《顶碗少年》作者(赵丽宏),文中少年(三)次顶碗。

七、《手指》作者( )。

七、《手指》作者(丰子恺)。

八、《北京的春节》,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选自小学课本的有( )。

八、《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选自小学课本的有(《养花》《草原》《猫》)。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的女儿,李大钊死于( )日,因作者写于( )年,正值父亲逝世( )周年,文中父亲的精神是( )的,最大的写法是( )。文中分为( )四部分。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大钊死于(1927年4月28)日,因作者写于(1943)年,正值父亲逝世(16)周年,文章最大的写法是(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文中分为(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部分。

十、《灯光》作者( ),文中的主人公是( ),文章的线索是( )。

十、《灯光》作者(王愿坚),文中的主人公是(郝副营长),文中的线索是(灯光)

十一、《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 )年参加红军,( )

日因( )而牺牲。九月八日为他举行了( ),( )作了演讲( )。文中( )提出了精兵简政。含义是( ),司马迁的名言是( )。司马迁( )人,是( )三家。《史记》是第一部( )。这句话的含义是( ),固( ),或( ),于( ),泰山( )鸿毛( )。完全的含义是( ),彻底的含义是( )。

十一、《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1944年9月5)日因(救战友)而牺牲。九月八日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作了演讲(《为人民服务》)。文中(毛泽东)提出了精兵简政。含义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司马迁的名言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西汉)人,是(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三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句话的含义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固(本来),或(有的),于(比),泰山(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完全的含义是(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的含义是(贯彻到底,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服务)。

十二、《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中写了周的( )和( )。

十二、《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文中写了周的(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

十三、《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 ),( )人,代表作有( )。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 ),小女孩现实中是( )的,她渴望( )。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 )。

十三、《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丹麦)人,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小女孩现实中是(寒冷、饥饿、缺乏快乐、关爱)的,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关爱)。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临死时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十四、《凡卡》作者( )国的( ),本文以( )结尾,含义是( )。

十四、《凡卡》作者(俄)国的(契诃夫),本文以(凡卡的梦)结尾,含义是(暗示他愿望的破灭)。

十五、《跨越百的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 )国的( )家,在文中写了她的( )美和( )美。

十五、《跨越百的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波兰)国的(物理学)家,在文中写了她的(容貌)美和(心灵、人格)美。

十六、《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中?的含义是( ),!的含义是(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 )。

十六、《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中?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见微知著的含义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十七、《养花》作者( ),文中最后一句,也是点明中心的一句是( )。

十七、《养花》作者(老舍),文中最后一句,也是点明中心的一句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十八、《狱中联欢》中的顺序是( ),( )、

( )、( )。

十八、《狱中联欢》中的顺序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十九、《名碑荟萃》的碑林在( )市,是一座( )。文中的四位书法家是( )。

十九、《名碑荟萃》的碑林在(西安市)市,是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文中的四位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二十、默写诗并理解诗意。

《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已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填空题[人教版]2016-07-17 15:34 | #2楼

一、《学弈》选自(),孟子是()、()家,名()字(),()时邹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名()字(),鲁国人。()、()、()家。他的()编成()一书。

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家。他的(一生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二、《学弈》告诉我们(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 ),孔子( )。

二、《学弈》告诉我们(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在争论太阳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孔子(不能决断)。

三、《匆匆》作者是(),代表作有( )。毛泽东称赞他的( ),说他( ),宁可( )不领( )。

三、《匆匆》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毛泽东称赞他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

四、《桃花心木》作者( ),( )人,写了一个种树人让( )的育苗方法,说明了( )。

四、《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台湾)人。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出一颗( )的心。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六、《顶碗少年》作者( ),文中少年( )次顶碗。

六、《顶碗少年》作者(赵丽宏),文中少年(三)次顶碗。

七、《手指》作者( )。

七、《手指》作者(丰子恺)。

八、《北京的春节》,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选自小学课本的有( )。

八、《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选自小学课本的有(《养花》《草原》《猫》)。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的女儿,李大钊死于( )日,因作者写于( )年,正值父亲逝世( )周年,文中父亲的精神是( )的,最大的写法是( )。文中分为( )四部分。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大钊死于(1927年4月28)日,因作者写于(1943)年,正值父亲逝世(16)周年,文章最大的写法是(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文中分为(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部分。

十、《灯光》作者( ),文中的主人公是( ),文章的线索是( )

十、《灯光》作者(王愿坚),文中的主人公是(郝副营长),文中的线索是(灯光)

十一、《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 )年参加红军,( )日因( )而牺牲。九月八日为他举行了( ),( )作了演讲( )。文中( )提出了精兵简政。含义是( ),司马迁的名言是( )。司马迁( )人,是( )三家。《史记》是第一部( )。

这句话的含义是( ),固( ),或( ),于( ),泰山( )鸿毛( )。完全的含义是( ),彻底的含义是( )。

十一、《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1933)年参加红军,(1944年9月5)日因(救战友)而牺牲。九月八日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作了演讲(《为人民服务》)。文中(毛泽东)提出了精兵简政。含义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司马迁的名言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西汉)人,是(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三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句话的含义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固(本来),或(有的),于(比),泰山(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鸿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完全的含义是(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的含义是(贯彻到底,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服务)。

十二、《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中写了周的( )和( )。

十二、《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文中写了周的(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

十三、《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 ),( )人,代表作有( )。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 ),小女孩现实中是( )的,她渴望( )。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 )。

十三、《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丹麦)人,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小女孩现实中是(寒冷、饥饿、缺乏快乐、关爱)的,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关爱)。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临死时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十四、《凡卡》作者( )国的( ),本文以( )结尾,含义是( )。

十四、《凡卡》作者(俄)国的(契诃夫),本文以(凡卡的梦)结尾,含义是(暗示他愿望的破灭)。

十五、《跨越百的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 )国的( )家,在文中写了她的( )美和( )美。

十五、《跨越百的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波兰)国的(物理学)

家,在文中写了她的(容貌)美和(心灵、人格)美。

十六、《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中?的含义是( ),!的含义是(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 )。

十六、《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中?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见微知著的含义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十七、《养花》作者( ),文中最后一句,也是点明中心的一句是( )。

十七、《养花》作者(老舍),文中最后一句,也是点明中心的一句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十八、《狱中联欢》中的顺序是( ),( )、( )、( )。

十八、《狱中联欢》中的顺序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十九、《名碑荟萃》的碑林在( )市,是一座( )。文中的四位书法家是( )。

十九、《名碑荟萃》的碑林在(西安市)市,是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文中的四位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二十、默写诗并诗意。

《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已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学常识2016-07-17 21:37 | #3楼

1、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选编的,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这部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人物还有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3、《草船借箭》是根据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4、《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明代、吴承恩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清代、曹雪芹

6、《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等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

7、《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根据司马迁《史记》改写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8、《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吴敬梓

9、《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

10、《刷子李》选自《俗世奇人》。作者:冯骥才

11、《金钱的魔力》节选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作者:美国、马克·吐温

12、《威尼斯的小艇》作者:美国、马克·吐温

1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作者:季羡林

14、《草原》。作者:老舍

15、《丝绸之路》选自《世界五千年》。作者:段万翰

16、《白杨》作者:袁鹰 17、《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18、《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19、《童年的发现》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20、《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南朝、刘义庆

21、《再见了,亲人》 节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

22、《桥》的作者是谈歌

23、《晏子使楚》根据《晏子春秋》改写。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

六年级下册文学常识2016-07-17 19:22 | #4楼

1、《再见了,亲人》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2.中心思想: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3、《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普通)的(老XX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4.中心思想:本文赞扬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5.《桥》作者谈歌,原名谭同占,作品《天下荒年》。

6、《草原》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 内蒙古大草原 )时的( 所见 )、( 所闻 )、( 所感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学过的课文(《猫》《母鸡》)。

7、《草原》中心:本文赞美了草原的( 美丽风光 )和( 民族之间的团结 )。

8、《白杨》文章写的是在通往( 新疆的火车 )上,一位(父亲 )和(两个孩子 ),望着车窗外的( 白杨 )展开( 讨论 )的事。

9、《白杨》中心:作者借( 白杨 ),热情歌颂了( 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10、《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围绕着( 骆驼队 ),写了怎样( 看骆驼咀嚼 ),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 ),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

11、《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心: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 童趣 )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 ),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 )。

12、《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13、《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4、《舟过安仁》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的思想感情。

15.《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 主要内容: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人物特点: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文学常识:选择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16.《临死前的严监生》

主要内容: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人物特点: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文学常识:选自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

17.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主要内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人物特点:展示了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特点。

文学常识: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

18.《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 大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以及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中心:表达来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

19.《威尼斯的小艇》

主要内容: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中心: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文学常识:《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1835—1910)的作品,马克·吐温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20.《将相和》

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 中心: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与政治远见。 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文学常识:《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的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1.《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争,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中心: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表现了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文学常识: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改写的。作者罗贯中。书中有“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火烧赤壁”等故事。

22.《景阳冈》 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23.《猴王出世》 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是一部古典神话小说。

六年级下册文学常识2016-07-17 19:14 | #5楼

1、《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诗人。

2、《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台湾女作家。《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

3、《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

4、《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5、《小溪流的歌》作者:严文井,湖北武昌人,作家。

6、《为学》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彭端淑,清代四川人。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26部,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8、《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9、《胆小鬼》选自《倾城》,作者:三毛,台湾女作家,原名陈平,祖籍浙江定海。

10《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11、《十三岁的际遇》选自《精神的魅力》,作者:田晓菲。

12、《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即临川先生。

13、《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体裁:诗歌,作者:光未然,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运动,主题是热爱祖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4、《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作家,体裁:小说,创作背景是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主题:热爱祖国。

15、《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李大钊选集》,作者: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体裁:散文。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之后。主题:热爱祖国。

16、《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作家。体裁:散文。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主题:热爱祖国。

17、《失根的兰花》作者:陈之藩,河北人,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体裁:散文。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时期,主题:热爱祖国。

18、《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人教 六下册 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人教 六下 文学常识05-07

人教七上语文文学常识05-07

八下人教文学常识05-07

招教考试文学常识05-07

必修二人教版文学常识05-07

人教语文八下文学常识08-08

高中人教语文文学常识05-07

恰年级下册文学常识05-07

苏教必修二文学常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