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党员活动室卫生制度
一、社区党支部应对党员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使党员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提高素质。党员教育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合社区特点,贴近党员思想。发挥社区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等作用。
二、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教育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
积极推行“一委三站三卡”的党员分类管理模式。“一委”即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三站”即在职党员联系站、离退休党员情暖站,流动党员管理站;“三卡”即离退休党员情暖卡,在职党员联系卡,流动党员管理卡。
三、社区党支部按照社区党员的构成特点、分布情况,依据“便于管理,易于活动”的原则,以居民楼院、门栋为单位,分别编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待岗、流动党员社区活动小组。对各类型党员社区活动小组的活动做出统筹安排。社区党员活动小组结合各自情况,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完成社区党支部各项工作安排。
四、党员教育要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对辖区党员认真搞好调查摸底,采取建立党员登记卡、活动记实卡、义务奉献积分卡、社区党员活动小组登记册、业绩荣誉登记册“三卡两册”等不同的管理万法,激励社区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流动党员管理
1、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腰。各社区党支部要设立《外出党员登记簿》和《外来党员登记簿》,记录流动党员的详细情况,实行动态登记和定期登记相结合,每半年将登记情况上报街道党工委。
2、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定期寄发学习资料,利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在党员外出前,党支部要对其进行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告诉地点、联系方式;党员外出期间,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的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组织流动党员按时参加民-主评议。流动党员原则上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如果流动期问适逢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可以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但不能以此代替回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可寄回本人自评材料进行评议。社区党支部通过有关途径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情况和外出期间的表现情况;民-主评议党员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评议和处置标准,按规定评定格次,做出处理。
4、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党支部若流动党员,由或支部委员作为他们的联络员,协助党组织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外出表现,并如实向党组织报告,同时,采取发放联系卡、打电话、寄信等多种形式,保持与流动党员双向性、经常性、动态性的联系。
5、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操作性强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六、在职党员管理
1、党支部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建立固定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建立在职党员“双向反馈、双重管理”的双向联系制度,共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2、在职党员应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将自己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专业特长等报社区党组织登记,积极参与到社区党组织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来,自觉奉献社区,努力实践党的宗旨,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双重管理”。
3、社区党支部应结合各自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的积极性,并定期将在职党员在社区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定期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党员评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4、社区党支部通过所在单位党组织了解在职党员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并将其作为社区党员评优的条件。
七、离退休党员管理
1、建立离退休党员联系制度。或支部委员作为他们的联络员,协助党组织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表现,并如实向党组织报告,同时,采取发放联系卡、打电话、寄信等多种形式,保持与离退休党员双向性、经常性、动态性的联系。
2、建立离退休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社区党支部对离退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操作性强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党员活动室卫生制度】相关文章:
活动室卫生制度制度03-26
活动室卫生制度04-17
老年活动室卫生制度04-14
社区活动室卫生制度04-14
活动室卫生管理制度03-25
幼儿园活动室卫生制度04-17
活动室值班制度04-17
活动室管理制度_活动室管理制度办法04-05
老年活动室值班制度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