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卫生制度>《河道卫生管理制度

河道卫生管理制度

时间:2022-04-17 21:30:08 卫生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河道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河道建设与管理,改善城乡水环境,确保河道防洪排涝安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荔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河道清水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河道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率先跨越、宜居荔城”的总体目标,坚持“先清后管、属地管理、转移支付”原则,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以河道清水行动为切入点,着力解决河(沟、渠)道“脏堵臭”现象,促进水系相通、水流循环、水质改善,努力实现“河面清洁、河流畅通、生态优美”的目标。

二、实施原则

(一)先清后管原则。各镇街应发动村(居)按照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对本辖区内的所有河(沟、渠)道进行一次彻底性的垃圾打捞清理,在垃圾打捞期间要同步开展河道保洁队伍的选择工作,做到打捞清理一条同步纳入保洁一条,确保河道后续管理有序有效开展。

(二)先急后缓原则。据普查,全区居住集中区河道淤积严重的、影响防洪排涝安全的以及集镇、园区周边影响市容市貌的河(沟)道172公里。按照先急后缓、分步不分段的原则,本次清水工程先行启动居民集中区河道淤积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以及市容市貌的重要河道,对于跨镇街、村(居)河道应整条实施,确保水系连通。

(三)三位一体原则。即河(沟、渠)道垃圾打捞、清淤清障和河道保洁等后续管理由村(居)负责实施,实行属地管理,村(居)自治自管。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河道垃圾。2015年4月15日全面启动,6月底前完成全区总长450.7公里、水域面积9.57平方公里的城乡河(沟、渠)道管理范围内的垃圾(包括生产生活垃圾及河面水葫芦、杂草、漂浮物)打捞清理工作。其中西天尾镇约31.1公里、0.55平方公里,新度镇约85.3公里、1.56平方公里,黄石镇约209.2公里、4.7平方公里,北高镇约48.7公里、0.39平方公里,镇海街道约21.7公里、0.8平方公里,拱辰街道约54.7公里、1.57平方公里(详见附件1、2、3、4、5、6、7)。

(二)集中开展清淤清障。当前正值主汛期及农田灌溉繁忙时期,对全区计划实施的居民集中区淤积严重、影响防洪排涝、影响市容市貌的61公里河(沟)道的清淤清障工作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详见附件8),其中因汛期导致无法施工、影响农田灌溉的河(沟)道清淤清障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两违”清理工作在年底前完成。

(三)加强河道日常管护。按照属地、整合、分类的原则,建立健全本辖区河道日常巡查监管机制,把河道日常保洁工作纳入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范畴,实行主次河道分类管护、镇街、村(居)分别保洁。

四、实施主体

本次河道清水行动依据活动内容、范围、主次不同进行以下分工:垃圾打捞清理以村(居)为实施主体;清淤清障原则上以村(居)为主体,跨村、跨流域的以镇街为实施主体;日常保洁原则上主要河道以镇街为实施主体、次要河道以村(居)为实施主体分别进行保洁。

五、实施步骤

(一)前期阶段(328日~41日)

全区河道现状普查,制作全区及各镇街水系分布图,制作各镇街河道现状视频、图件。

【河道卫生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卫生间卫生管理制度02-23

卫生管理制度06-15

卫生管理制度06-15

卫生的管理制度01-22

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管理制度02-10

工地卫生管理制度03-21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06-10

宿舍卫生管理制度06-10

单位卫生管理制度02-28

卫生区管理制度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