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刘帮怎样管理团队

刘帮怎样管理团队

时间:2022-04-16 08:22:52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刘帮怎样管理团队

秦末,刀兵四起,随着阿房宫的熊熊烈火,秦王朝灰飞烟灭。

这时,形成了两大势力集团:以项羽为核心的楚集团、以刘邦为核心的汉集团。在形式上,项羽已经夺取了天下,分封诸侯,刘邦也是被项羽分封的诸侯之一。

在此之前,刘邦率先攻破函谷关,封禁了秦皇宫。于是有了“鸿门宴”的故事。在鸿门宴后,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就做出了一个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须知此时的刘邦,人马不足项羽的1/4,而且此时还没有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位大将,可谓羽翼未丰。而范增如此预言,必然有他的原因。

项羽把刘邦封到了四川一带,当时尚带有些蛮荒之气。以韩信的话讲“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也就是说,此举是把刘邦“发配”了。此时刘邦的军队“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可谓“以狐疑之众率疲弊之卒”。

然而,五年后,刘邦就打败了项羽,以七十万军队布下十面埋伏,项羽全军覆没。

刘邦是个大老粗,文化不多,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刘邦原名“刘季”,季就是第四的意思,所以就是“刘老四”,和“王老五”没什么区别。刘邦的父亲也没有名字留下,只知他叫“刘太公”。根据刘邦的身世,他不可能懂得什么兵法以及治国之道,更不会懂得什么团队管理理念。刘邦为什么成了胜者?史学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影响最大的观点是:

会用人,而且从谏如流。刘邦自己的总结:韩信、萧何、张良,三位人杰是他的胜出之道。

对于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如果刘邦出身贵族,本身就位高权重,帐下有一批能人志士,那么有几个人杰助其成功很正常的。但刘邦是个大老粗,不过亭长出身,为什么象韩信张良这样的不世出的人才能甘心为其驱使?

刘邦的起家,根他的岳父吕公有一定关系。刘邦起家,源于在沛县闹-事,当时无非是个百人左右的骚乱,如果刘邦受过圣贤教诲之类,事情一定闹不大。但是刘邦就是个无赖,唯恐不乱,所以直至打死了县令,事情做大了,不得不继续做下去。如果说刘邦有“雄才大志”,那叫胡说。他在这个时刻顶多就是个土匪。但是就在这个时刻,萧何、曹参跟随了刘邦。《史记》中“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很明确的解释了萧、曹加入的原因。这个心态,有点像后来瓦岗英雄中,众人拥立程咬金做混世魔王。他们谁也不知道闹下去是什么结果,只知道没有了退路,只能扩充实力,拥有军队,保护自己。

在这个时候,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加入了,那就是张良。

张良和萧何不同,萧何不过是县城中的刀笔小吏。而张良则出身名门,受过当时的高等教育,可谓有“雄才大略”。但是张良的性格,《史记》记载张良画像“状貌如妇人好女“,以及他对刘邦劝谏时的方式,可见其性格温顺有一定的柔性,没有称霸的魄力。这就决定了张良不能自己创业,而要做”帝王之师“。张良在投奔另一位军阀景驹的路上,见到了刘邦,并且选中了刘邦。《史记》: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从此也可以看出,刘邦有很高的天分,悟性极佳,如果他有条件去读书,学术成就不会亚于张良,军事成就不会低于韩信。或许正因为他没有受过教育,保持了一颗比较天真的脑袋,才能被张良教育。

如果说刘邦起事时还是个无赖,那么正是张良一步一步把他教育成了一代枭雄。

此时,刘邦集团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智囊团,以他为核心,有张良为他规划大计,有萧何曹参为他管理内务,这左膀右臂配合得完美无缺,为韩信的加入奠定了基础。如果说后来韩信是投靠了刘邦,不如说他是和刘邦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其说韩信是被刘邦所驱使,不如说是被以刘邦为核心的智囊团所驱使。

韩信被称为“一代兵仙”,说他能忍胯下之辱。其实韩信在闹市中佩剑而行,恰说明了他是个极高调的人物,不肯与屠场酒肆之人为伍;忍胯下之辱,正是因为他头脑非常理智,把得失算得非常清楚。正因为这个缺点,他自己也不能创业。试想,如果在沛县之时,不是刘邦,而是韩信,事能闹的起来吗?首先,韩信过于高调,不会有一帮兄弟哥们跟他混;其次,韩信断不会冒这种风险,去做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

所以,韩信也必须找个平台,才能实现他自己。他先找了项羽,没有被重用,又找到了刘邦,因为偶然的机缘被萧何看中。萧何一句话,刘邦就让他做了兵马大元帅。这里也看得出刘邦的为人,他不懂兵法,甚至都没面试,就把兵权交给了韩信,根本就没有左思右想。

韩信有了兵马大权,攻克齐地,自立齐王。在此时,他完全有能力与刘、项这两个集团鼎足而立。他的动向,决定了刘、项的生死。如果他自立,则“背,有帝王之向”。但他没有选择自立称帝,而是服从刘邦,灭掉了项羽,从齐王升为楚王。

韩信犯了一个错误,也因这个错误成就了刘邦。

韩信不是孔夫子的门徒,他能对齐国失信,陷华阳酒徒于死地,就能背叛刘邦,事实上到了最后他也确实背判了。他是一个相信实力的人。他在此时没有背叛刘邦,第一,确实刘邦对他很信任,他不可能没有一点感激之心;第二,上面说他为人高调,形不成自己的一个团结紧密的实力团体,只有一个李左车算是他的亲信,如果背叛,会失去军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韩信的理想就是做一路诸侯,拥兵自重,割据为王,这个目的他已经达到了。让他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做一个选择,显然他倾向于刘邦。

在秦朝之前,中国帝王採取的是“分封制”,有功之臣都有封地,自立为王,有自己的军队、法令、税收。而天子也只有一小块领地。如果天子有事,则会召集各路诸侯共同商议。实际上,天子没有什么权利,各路诸侯也就是名义上臣服天子,实际上各自独立,互相争斗,胜者为王。到了秦朝,秦始皇才废除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但秦朝很快就灭亡了,项羽和刘邦又採用了分封制度。

韩信犯下的错误,就是他仍然沿着这个思路,所以他已经满足了做一路诸侯,不愿意成为天子。封为楚王,实际上是佔了半壁江山,没有必要再反叛。毕竟他只是个武人,不是政治家,看不出分封制的弊端,不会用帝王权术做出改制的决策。后来刘邦用帝王之术夺取了兵权,屠杀功臣,那就是他始料未及的了。

刘邦的胜利,是个“制衡”的结果。刘邦集团中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长处,他们互相补充,彼此依存,无论离开哪个,剩下的人都不能成功。他们就象一个狼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图,又不能单靠自己成功。反之,项羽自己很强,所以他傲视众将、赶走范增,以一人之力对付一个集团,就象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

这个团队,和“唐僧团队”相比,高下立见。

刘邦团队如何管人、管钱、管事、管心2015-09-12 15:59 | #2楼

【导读】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划分不同的职务,不管公司大小,总归内部无非就是管人、管钱、管事、管心。姑且从名人大把抓的西汉“刘氏集团”中,抽出四位管理层典型人物来。

管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要有一个战斗力满级的团队,首先要有一个HR,不管是由老板冒充也好,还是职业的也罢。

怎么样去评价一个HR是件麻烦事,因为HR有很多细分,从招聘到劳务关系管理种种。简单来看,HR最关键的事情就是中心化。

譬如,刘邦和项羽争市场,刘氏集团大HR萧何(萧何不应该是CEO吗?杀鸡必用牛刀,方能游刃有余)为了集团利益,推荐了后勤部的韩信上前线去玩命,结果韩信真的把项氏集团给并购了。但是问题来了,并购了项氏集团成了寡头,年轻有为的明星员工韩信成了刺头。矛盾随之激化了。这个时候大HR萧何又为了集团利益,在吕后的通报下,配合把自己举荐的韩信从地球上给彻底开除了。兵权已解的韩信要动手反向收了刘氏集团,萧何不也成了罪人吗?这种自私的阴谋论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HR萧何是以集团利益为中心的。

作为HR,为啥要拿萧何说事,而不论举贤不避亲仇的祁奚呢?只要老板舍得,找人不是啥难事,难的是跟得上节奏,更难的是怎么管人。一心想着左右逢源的好老人、整天拿着职权鼓捣各种规定政治狂都不成。将士冲锋陷阵,大HR萧何总能保证粮食和兵力的补给,在刘氏集团初创期作好后援,市场稳定之后管好后院,不够狠,就没有稳。

萧何是看出韩信是个人才,定然是懂刘氏集团所在行业的。所以HR最好还是懂行业。

能让企业不因缺兵而贻误战机,也能让企业不因内部矛盾而自损实力。总归一句话:能顶事儿!

管钱: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搞定人之后就是钱了。和找人的道理一样,现在的商业环境找钱也不是什么难事了,难的是管好钱,花好钱。

刘氏集团易主到了汉武帝手里之后,市场比较混乱,财务比较紧账。这个时候大市场总监桑弘羊管钱的能力开始显现了。 大秘书马迁写了一句话来评价他:“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不增加税赋经济还很好。用到公司上,就是说不用降低工资来节约成本,公司财务状况还很好。不影响团队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因此影响团队的战斗力。

之所以说桑弘羊不是财务总监而是市场总监,是因为其代表刘氏集团召开了盐铁大会,敲定了一系列政策,深入落实了盐铁官营。相当于罢黜了经销商改为自产自销的直营模式,保证了产品品质,实现了利润增长,打击了价格不统一、服务不规范的经销商。总体战略上是企业和消费者都划算。再加之卫青、霍去病等等技术干将,刘氏集团的市场规模达到了新的高度。

优化供应链条,向市场要利润,而不是盲目的压缩成本、扩大供应、固化资产等等。不重视钱的市场总监肯定不靠谱,但只把注意力放在钱上的更不靠谱。很多初创公司在没有盈利之前,不能开源而去截流,但是截流不当会有两个大方向:第一,从员工福利上截流,搞的怨声载道,削弱了内部战斗力;第二,从生产成本上截流,容易透支品牌信用,后果更糟。

能让企业实现市场增长,又不透支品牌信用。总归一句话:能抗事儿!

管事:萧规曹承,落地执行。

萧何和桑弘羊之间有一个共性。就是执行力。萧何能月下追韩信,桑弘羊把盐铁自营落了地。

说到执行力,在萧何之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曹参。 曹参也是和刘氏集团创始人刘邦一起开发市场的老员工。但是并购了项氏集团之后,曹参却只被委以分公司的差事。直到萧何临终举荐,曹参才升迁到总公司任职。

但是曹参升值加薪之后,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整改公司,集团第二代董事长刘盈看不下去了,不满意高薪提上来的这么个高管不作为。后来曹参说:我比萧何厉害吗?刘盈说不。曹参接着说:你比你爹厉害吗?刘盈自然不敢跟亲自跑市场的创始人老爹比,又说了不。曹参又说:既然咱俩都不如他俩,那还瞎倒啥乱啊,按人家的路子执行就完了。

企业,尤其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曹参这样的员工,比只有创意值、各自为政的员工强多了。史大胆(巨人董事长史玉柱)做脑白金时有个别市场不按总部的稿子打广告,这种事情很常见。曹参是刘氏集团的第二届领导,第一任可能有些政策现在还没有明显收效,因为集团创意时间短,还不到时候,而不能代表是错的。外行指挥内行,管事的比干的人多战斗力就降级了。

有自己的辨析能力,又能照令执行。总归一句话:能办事儿!

管心:直言不讳,内行脩絜。

每一个组织都会有唱黑脸的角色。刘氏集团的这个角色非汲黯莫属。

汲黯这个人是典型的毒舌,看不惯就说,看谁不顺眼就直蔑视,但是大伙还都挺敬畏他,就连刘氏集团时任董事长刘彻也敬畏他三分。刘彻见小舅子卫青的时候没个正形,要是汲黯来了,得赶紧把帽子戴正了才令人召见(能说汉武帝丢人吗?肯定不能)。汲黯对比自己级别高的卫青自然也不客套。在谏言上比东方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人通常不受团队待见,但是谁也拿他没辄,因为他本身除了嘴黑之外没什么大毛病。所以汲黯也当过大官。汲黯的毒舌,不是打小报告,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外行指挥内行,而是正儿巴经的当面斥责。这类似于管理学上所谓“鲶鱼效应”。

对于偏执的设计型老板和团队来讲,产品就像是孩子一样,心里容不得别人说不好。但是主观上当孩子一般看待产品,必然会有疏漏,要么被自己人毒舌,要么被消费者拒绝。 乔布斯也有一个决策委员会来弥补缺失。一个团队里有一个汲黯这样的人物,基本上与飘飘然的心态无缘了。

嘴黑人不黑,心正口也直。总归一句话:能防事儿 !

很多企业的没落,并非是创造力不行了,多数是因为内部机制原因,如果有一个能服众的毒舌或许可以改变。 不论一个集权的老板,还是窝里斗的决策层,有一个“怕”的人没什么丢脸的,反而是大智慧。这样团队才能明白大局是什么,才能有以向心力。

【刘帮怎样管理团队】相关文章:

怎样管理餐饮团队06-09

怎样管理员工05-06

怎样管理好员工05-18

如何建设与管理团队05-10

团队管理的认识与方法06-14

团队冲突管理技巧06-06

创业团队的管理技巧04-19

企业团队管理的特点04-26

建管理团队的意义03-17

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