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加强员工管理方法

加强员工管理方法

时间:2022-04-05 22:43:45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强员工管理方法

员工关系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和-谐。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加强员工管理方法

从短期看,企业应该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维持良好员工关系的手段,表现在: 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及时准确的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很多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准确度低,不能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员工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为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这种渠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式的报表系统,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报表系统对各业务领域进行监控,报表系统要做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并举;二是非正式渠道,大凡有效的管理者都非常关注“小道消息”,特别是那些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的领头人的动态,可以和他们进行定期的沟通。 第二,员工参与管理。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必须重视员工对管理的参与。员工参与管理首先需要组织保障,要从公司治理和终极决策的角度确保员工的意见表达,比如监事会、决策委员会中员工代表的确保;其次,优化和员工个体利益切实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从事前意见征询、事中管理研讨、事后决策表决三个角度确保员工对管理举措的理解和决策参与。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员工代表表达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理解接受管理方案的过程,参与不是员工一切说了算,不是员工的盲目抵制,是“我们”兼顾各方利益共同决策的过程。 第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招聘制度、培训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它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员工关系的最直接的表现,这些具体制度反映了企业的人才观,即对于人才,企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首先,我们希望这种观念是清晰明确并且强有力的,而不是含混不清并且自相矛盾的;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必须能把员工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整体利益中去,这就是把企业人格化,这种人格特征体现了股东、客户、社会、管理层、普通员工等诸多利益群体的集合。 第四,慎重处理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

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裁员或者变相裁员成为很多企业的应对之策。然而,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提倡要同舟共济,一旦遇到风浪就把员工从船上往水里推,这样的裁员只会让员工彻底看清企业的无情。这就是典型的失败的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裁员不是一定不行,但一定要慎重使用,因为它对企业文化的伤害是巨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经常强调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家,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能让一个人落下,这才有人情味。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把人员冗余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变废为宝,这其中的关键是建立和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特别是基于核心竞争力要求的培训体系的建设,把人员冗余和培训结合,促进人力资源的转型;如果一定要裁员,要把它和绩效考核结合,确保裁员的公平合理性,其中关键是绩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 第五,建立员工援助计划。

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企业伸出援手,会让所有的员工感觉到温暖。在建立员工援助计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援助基金,援助基金不仅来自于企业的利润,更需要来自于每一个员工的捐献,即使额度很小,也能体现员工之间的关爱;二是明确援助计划的组织保障,这样的组织通常是工会或者人力资源部,这样的援助是企业职责的一部分;三是确立援助标准,什么事项、什么人有资格享受什么水平的援助;四是确保援助计划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让更多员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保证援助计划实施过程的公平合理,真正起到凝聚员工激励员工的目的。

从长期看,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共同的愿景和梦想,为此,要做到: 第一,加强企业家自身的修炼。

中国许多企业家的“家龄”不过区区十几年乃至于更短,属于在“野蛮”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人,他们有许多优异的品质如勤奋、敏锐等,但也有致命弱点,常见的有机会主义、过度的市场导向、严重的成功路径依赖。真的企业家是一个领袖,具有领袖的风采和极强的人格魅力,善于搭建团队并领导这个团队去管理企业,他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平台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从企业主成长为企业家,需要他们加强自身的修炼,首先是培养自身的企业家精神,有梦想才有未来,做企业不仅是为了赚钱,其次应开放胸怀,让心灵走出去,到各类专家群体中,到企业家群体中去,到竞争对手中去。 第二,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即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员工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Y理论认为员工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所有的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都有自身的人性假设,在这样的假设下,他们可能会是“严厉的”、“强硬的”、会强调强迫、威胁、严密监视,严加控制,也可能是把重点放在创造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人是复杂的、多面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员工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通常高层次人才内在驱动会更强一些,他们更希望得到尊重和授权。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的最终目的是从人性的角度确定对不同员工的管理方式。 第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用文化去导向员工、协调员工、激励员工、约束员工、凝聚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基于三位一体的基本方向,对既有文化的继承,如何挖掘、发扬光大现有企业文化资源优势,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如何发现现有文化中与公司战略相悖的成分,加以剔除;以市场为导向,如何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确立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要实现“三化”:一是权力智慧化,将企业家的意志、直觉、创新精神和敏锐的思想转化为成文的公司价值观和政策,使之明确化、系统化地传递给管理层,由管理层将其规范化,这是一个“权力智慧化”的过程。二是理念政策化,阐明企业处理管理的基本矛盾和企业内外重大关系的原则和优先次序,建立调整企业内部关系和矛盾关系的心理契约,这是一个“理念政策化”的过程。即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处理内外关系时,应遵循什么规则。三是行为规范化,指导企业的组织建设、业务流程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推动管理提升,这是一个企业行为规范化与员工行为职业化的过程。

加强员工管理方法2015-05-02 8:37 | #2楼

为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员工行为,正确评定员工的工作实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队伍的优化、廉洁、高效,在公司上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考核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员工考核考评小组负责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考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推荐的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员工代表组成。

二、考核目的:

1、明确员工主要工作职责和目标;

2、加强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开发,激励员工奋发向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通过考核为员工工资调整、职务和职称晋升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4、通过考核使员工明白个人素质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员工今后发展与努力的方向。

5、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位的重要依据,考核不过关的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三、考核原则:

1、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考评每一位员工;

2、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组织纪律性等均应体现在工作绩效考核上;

3、将考核作为评价员工的手段,考核的过程作为完善和规范日常行政管理的过程。

四、考核对象:

公司机关和生产部门所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 五、考核内容:

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主要侧重于绩效考核。

1、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在工作上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肯钻研业务、实事求是、踏实肯干,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职业道德;

2、工作能力:主要考核员工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即是否胜任本职工作,具有所在职位应必备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是否服从工作安排;

3、工作业绩:主要考核员工的工作成绩,完成工作任务的速度、数量、质量及工作的改进程序。

六、考核程序、量化打分和惩戒办法:

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考核,每年的考核工作要在次年的三月底前完成,通过考核判定员工的全年工作绩效。考核考评小组要重点从员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对员工进行量化打分和全面综合考核。

<一>量化考评办法:

1、对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在落实工作过程中推诿、扯皮、严重影响工作(10分)。

2、对交办工作不负责任、被动应付、未按交办时限完成或虽完成但应付差事未保证工作质量、影响工作进度或造成损失(10分)。

3、违反工作程序和超越职责权限开展工作,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5分)。

4、在执行公务和业务交往中索贿、受贿、收取回扣(5分)。

5、偷盗、侵占同事或公司财物经调查属实(10分)。

6、在公司内煽动怠工或非法罢工(10分)。 

7、造谣惑众诋毁公司形象(10分)。

8、在职从事私人设计或将设计费体外循环(20分)。

9、工作失误失职造成安全或工程技术质量事故(10分)。 

10、未经许可兼任其他职务或兼营与本公司同类业务(10分)。 以上十条总计分值100分,若员工经考核存在某一问题,则从总分值100分中减去该条问题的分值,剩余分值为员工的实际考核得分。

<二>惩戒办法:

对考核得分在75分以下的员工降一档工资标准,得分在60分及其以下的员工,公司将给予解除劳动合同或不再续签劳动合同的处理。

七、本办法自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加强员工管理方法】相关文章:

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方法04-26

加强员工管理05-10

如何加强员工管理05-10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05-16

加强员工培训工作05-16

如何加强员工培训05-16

加强员工仪容仪表管理05-10

如何加强员工技能培训05-10

公司加强员工档案管理05-19

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管理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