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做好公安绩效考核
长期以来,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总是沿袭着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习惯于依据事物发展的结果来评判个人的是非功过,尤其关注那些反映工作进展状况的数量硬指标,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公安基层绩效考核模式存在着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单纯强调一把手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任何工作成绩的取得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这一基本事实。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工作取得的成绩,其主观努力和自身素质是分不开的,甚至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既包括前任留下的工作基础,班子成员及全体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也包括其所在辖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条件。当这些因素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之际,就是平庸之才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反之,就是开拓之才也难以短时间打开局面。在这情况下,仅靠结果就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被考核对象的能力水平、主观努力程度以及实际贡献的状况。
基层绩效考核如果忽视现实基础和民-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与工作进程割裂开来,简单地把实际工作的某个方面进展状况作为考核标准,这种表面上看似公平的做法,对于那些长期在环境艰苦、基础条件薄弱的地方辛勤工作、成效一时难以体现的民-警,显然是不够公平的。
误区之二:把公安工作简单地数字化、甚至指标化,忽视了公安管理工作以及其绩效体现方式的特点。对于商业、企业经济领域的经营管理人员来说,其能力和绩效能够迅速从其经济效益中比较直观地体现出来。而对于公安基层民-警来说,其能力和绩效的体现过程则相对较为复杂。基层派出所工作的目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发案少可以用发案数或发案率来表现出来,而后两者则很难用数字来准确表达的。某地刚出台的对基层派出所的考核机制中,就明文规定:“坚持以考核结果为主,考核结果和民-警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可见在对基层工作的考核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误区。
公安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的双重职能,前者可以用诸如逮捕、劳教、罚款等数字体现,而服务群众工作绩效主要是通过社会公众的实践过程来体现的,不仅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而且会有一定的显现周期。对于基层社区或农村警务区民-警来说,他们成天与群众打交道,有的几年也很少有惊天动地的大要案,靠得就是要有服务群众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一年忙到头,但年终考核时,却很难体现出一年的辛辛苦苦。对同一起治安案件,如果依法调解,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不仅化解了矛盾,而且消除了隐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了展。如果不看社会效果,生搬硬套法律地拘留或罚款,很可能会使矛盾激化,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但对于民-警来说,第二种处理方法会更具有吸引力,这就是结果式考核的弊端。对于有些工作来说,从短期来看,结果可能是正面的,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就是相当负面的。比如,群众对“双抢”、机动车被盗、入室盗窃等治安问题反映强烈时,我们往往习惯于采取严打、专项整治等大运动式、人海战的办法,虽然在一定时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实际是一种奖励失败和消极防御的措施,因为阶段性突击取得的成果越辉煌,暴露的日常管理失误也就越多。
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决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立竿见影,基层绩效考核如果忽视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一味强调各种数字、报表,易于诱导公安基层工作偏离防范犯罪、服务群众的正确轨道,导致急功近利等行为的滋生。
误区之三:单纯关注公安工作所取得成绩的现实意义,忽视了其行为的多重价值意义。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的辩证关系,关注打击的法律效果和预防的社会效果。我国在法律制定中,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规定了若干从轻、减轻和免予处罚的情节,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不仅要关注考核对象能否干事,还要注意是否取得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对群体性事件、信访案件的处理,其政策性、法律性很强,其稳定效果处于突出地位,决不可用抓人或罚款的多少来评定好与差。如果以此强调有作为才会有位子,有人会为了位子而乱作为,如违反规定插手经济纠纷等非警务活动等,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而且只能给党委、政府添乱。
公安基层工作更多地体现在与群众全方位接触的细节中,不但工作要做好,而且还要门易进、脸好看、话中听、群众满意。基层民-警不仅代表公安机关的自身形象,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绩效考核如果把视野仅仅放在工作结果上,忽视对公安管理过程的全方位关注,这不仅影响了考核的可信度,也易刺激个别人的投机心理,在服务水平和热法质量上也会打折扣。“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之所以久禁不绝,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这种关注工作结果的考核方法,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被异化为从“数字”到“数字”的 “数字游戏”。
传统的效绩考核单纯关注工作结果,这种因果验证式的线性思维方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对基层工作的考核不仅关注各项成绩,而且也要关注社会效果。考核要增大公开性和透明度,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基层民-警不仅要对上负责,更要对辖区的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负责,如各地开展的行风评、述职述廉等活动,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的具体体现。
抓基层基础建设涉及诸多方面的关键问题,基层绩效考核好比指挥棒,决定着基层基础建设的走向和成败。只有走出基层绩效考核的认识误区,才能建立一套能够科学考核评价基层基础工作的指标体系,既要保持严打态势、社会稳定的硬指标,又要坚持服务群众、社会和-谐发展的软指标,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才会纳入制度化、正规化的发展模式。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如何做好公安绩效考核。
【如何做好公安绩效考核】相关文章:
如何看待绩效考核03-16
绩效考核如何制定03-17
如何强化绩效考核04-22
如何做好女员工的管理05-26
如何做好雷锋精神02-27
如何在春季做好宝宝的养生工作05-19
如何做好门店员工管理03-06
如何做好职业人生规划01-19
面试如何做好自我介绍07-24
绩效考核如何做到公平公正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