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整理超市教案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整理超市教案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整理超市教案反思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3.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
材料准备:
1.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 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 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4)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整理超市教案反思2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大班数学整理超市教案反思3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 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 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
2、 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
3、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开一个超市,我当老板,你们当员工好吗?我已经准备了这些货物,你们看是什么?
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
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
2、 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
3、 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
4、 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 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
1、 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
2、 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
3、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
四、 结束部分
1、 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
2、 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
【大班数学整理超市教案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超市教案01-13
《整理书包》大班教案05-19
整理书包大班教案05-22
《整理物品》大班教案05-20
整理书包大班教案11-25
大班整理活动教案03-18
大班整理图书教案01-12
大班教案整理书包10-12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