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2 09:02:1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合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培养学生学生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

  品味细节,感受课文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饭后散步——一般都谁去?喜欢去什么地方?意见一致吗?记忆中争执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样有]的?结果呢?

  【设计理念:阅读为写作服务。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样解决?有一位莫老师也遇到这类似的事,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理念:阅读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对文章的理解。这种理解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语文教案-17捞铁牛。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7捞铁牛》。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几、用,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十一个生字,正确书写几、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小朋友们,前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全白了,在这样一个雪白的世界里,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雪地上玩耍,他们成了学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读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字。

  (2)指名读字。

  (3)指名朗读。

  (4)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检查学生合作交流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词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型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了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读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3、同桌互听互读。

  4、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几、用

  1、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用。

  4、学生描红,练写几、用

  5、展示较好的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展开想象,知道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各爱吃什么?

  2.能看图有顺序地、连贯他说几句话,并注意用上礼貌用语。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片,问:①屋子里谁是主人?从哪里看出来?②长颈鹿在于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说话课《长颈鹿请客》,大家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话

  (1)长颈鹿请了哪些动物来做客?出示句式练说:长颈鹿请()、()、()和()做客。(指名说、开火车说、齐说、同桌互说。)长颈鹿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三)听老师讲故事

  开饭了!开饭了!长颈鹿分食品给朋友们吃,给小白兔盘子里放上红红的,给小山羊盘子里放上绿绿的,给小公鸡盘子里放的全是胖胖的`,给小花猫盘子里放的是新鲜的。

  (四)说话训练

  (1)听后讨论练说:

  长颈鹿给小白兔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山羊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公鸡是一盘什么样子的东西?给小花猫是一盘怎么样的东西?

  (2)请你帮助长颈鹿招待客人,想一想,每个客人的盘子里应该放上什么?指名学生上来移动投影片,在每个小动物面前的盘子里放上爱吃的食物。

  (3)指名分句练说:长颈鹿请()吃()。

  (4)谁能连起来说说,长颈鹿怎样招待这四位客人的,按顺序说:长颈鹿请()吃()。请()吃()。请()吃(

  指名说——一组开火车说——同桌两人互说

  (5)说具体训练:

  ①长颈鹿请小白兔吃怎样的萝卜请小山羊吃怎样的青草?请小公鸡吃怎样的虫子?请小花猫吃怎样的鱼?(可以说颜色或大小或味道)。

  ②指名连起来说四句话,评一评,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再开火车说,同桌互说。

  (6)想一想,长颈鹿请客人吃东西时,会说些什么呢?这四位客人又会怎么说呢?请加上礼貌用语说。

  (五)按课后第3题的提示,有选择地请同学练说

  (六)分角色表演说

  (七)教师

  (1)跟别人说话,要用上礼貌用语。

  (2)说话要有次序。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这位叫玲玲的小女孩画得也十分棒,她就要参加评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课文,要求: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个别读文,注意读准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玩游戏“过关夺旗”。

  第一关:读词。

  第二关:扩词。

  第三关:说话。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己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3、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质疑:

  ⑴读了课文之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

  六、扩展活动

  1、把你喜欢的字、词、句积累起来吧!

  2、找一些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开一个交流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2.学习本文抓特征、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基础知识:

  1汜水 演绎 脖颈 呢帽 不肖

  甘霖 逻辑 接触 跳蚤 兴奋

  麂皮夹克 熙熙攘攘 鳏寡孤独

  2、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枯zào jiàn赏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细jūn 屋yán 一fù镜片

  3、理解词语

  谈吐 深居简出

  熙熙攘攘 一时无二

  4、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堂学习】

  1、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同学,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100字左右)

  【小 结】

语文教案 篇7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

  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十分惊讶。

  10.郑重其事: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插叙旧事,采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部分(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极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这永不变更的话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顺序交代的?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信”在小说起什么作用?

  这两封信,神奇地改变了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印象。第二封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还给别人看,这封信还促成了菲利普二女儿的婚事,使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围绕着这两封信,更好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惟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二姐夫的求婚就是例子。所以,“信”是作品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4.第20自然段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景色的明丽,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为下文他们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作铺垫。

  5.文中描写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处细节描写极为形象地描写了两位太太吃法的文雅,也正是这种文雅的吃法打动了爱慕虚荣的菲利普,为下文他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妻子、女儿吃牡蛎,直至于勒的出场做了铺垫。

  6.“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分析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此处菲利普神态异常,多处省略号可以看出他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7.“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种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默念的话语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语意上的重复,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写“我的亲叔叔”,其中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8.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多余的吗?

  小说写若瑟夫付完牡蛎钱,按情节的发展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安排了若瑟夫给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让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来一次集中表演。于勒接过钱,赶紧道谢,并尊称自己的侄儿为“年轻的先生”,表现了他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辛。

  9“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此处的“紫色的阴影”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展示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经典)10-10

[经典]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