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复习计划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计划 篇1
从本文撰写之日(5月9日)起到司法考试之日(一般为9月第二个周六日,每年不一定)止,约有四个月零三周大约140天左右的复习时间。除以4张卷子,每卷的复习时间约35天。打上必要的提前量,保守计算每卷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多出的5天左右作为机动指标,以备不时之需)。实际每卷花费时间并不相等,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从简单学科上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拿给复杂学科用,但并不要以学科复杂为由任意拖延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时间并非一轮复习的时间,而是将某张卷的内容掌握到能够过关的程度所需时间只能控制在这个时间之内。
一、各卷科目分布情况:
卷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共9科。
卷二: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共3科。
卷三: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共3科。
卷四:简答,案例分析,论述,综合性较强。
二、理想的复习顺序:
按试卷:二、三、四、一。
按学科:
1、刑法,值得吃透,性价比高,历年变化小。
2、民法,民法庞杂艰深,建议不求甚解,分值虽高,性价比低,保底即可,切忌死磕。
3、商法,民商不分家,放在民法后面复习。
4、行政法及三大诉讼法,对理解要求不高,识记成分偏大。各科均喜欢出表格。这几个放在一起,对比学习,有利记忆。
5、卷四,其中案例分析根据前面学科复习知识比较好解决,不必刻意专攻,找往年真题练手即可。第一题简答与最后一题论述需要早作准备,一定要动手多写,一方面熟悉做题的.套路,另一方面提高写字速度和工整程度。速度优先兼顾工整。
6、卷一各科。其中经济法和三国法放在前面,其余放在后面。卷一属于考前背诵系列。虽然背书为主,但不可轻视。性价比相当高的一张卷子,传说中的背多分!
考前最后阶段除了背卷一之外,将之前的学科用做题的方式再滚一遍也十分必要。卷四内容在这个时期多关注各个名师预测的考点,把法治理念和法理学的几个核心要素好好记一记。
因各个培训机构排课顺序不同以及名师出没的时间地点不同,上述复习顺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不要因为非要按顺序等待一位良师的课程出来而浪费时间。
三、具体到每科的时间安排:
在大顺序敲定且课程已出的情况下按照课程量和知识点重要程度具体安排。不在这里详述。
以我自己给刑法制定的计划为例,选择刘凤科在三校的系统强化班:
课程下载下来后,统筹总量:音频20节课,每节课1小时20分左右。讲义120页。
第一轮复习,每天听课4节,5天完成。当天听课任务完成即做配套的分类真题,认真看答案解析,对听课内容进行巩固。其后用猿题库刷相应部分的真题,提高正确率。当天任务即告完成。
根据计划列出如上表格,每天按完成情况作出相应记录。不想列表也可以在台历上直接划出来。不管怎样至少要做到哪些课程的哪个阶段需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心里有数。
上列表格仅供参考,具体每天多大的复习量,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估。比如我脱产复习每天听4节课之后还能有时间做相应练习,照这个计划也许还有不少时间可以进行第二轮;如果是在职,时间就不得不分散一些。不管怎么说,进行了一轮复习就要有一轮复习的成效,不要因为赶时间逼自己坐飞机。
各学科讲师的推荐,请参考网上相关文章,不赘。
另外顺便推荐一些能加速听课的软件吧。电脑上用KMplayer(音频、视频加速),安卓平台用astroplayer(视频加速),IOS平台不知道用什么。加速到多少倍这个因人而异,跟你的耳朵和老师的嘴都有关系。原则上加速到速度挺快还能听清每一个字的程度为宜,我个人的经验一般都在1.25—1.5倍这两档上。个别语速极慢的老师1.75倍都没问题。加速听课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腾出的时间请用来做题。
最后,简短的经验谈:听课为辅,多多做题;教材讲义,沦为工具。少做模拟,多做真题;不背答案,要记解析!
复习计划 篇2
月考刚刚过去回月考没考好老师把考点重点都讲了,但是总以为复习好了,就不再复习了,老王说离期末考试还有十五六天,期末考试想考好必须在这十几天里加倍努力,我必须把我制定几个计划:
1、 每天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 每天复习上课所学的知识,预习新课。
3、 准备改错本,巩固复习错过的'题。
我希望期末考试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取得好成绩我一定坚持把这些计划做好。
“努力、坚持”说来很容易
xx班 王xx
复习计划 篇3
一、第一轮复习(4—6周)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
(1)目的:过三关
①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
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
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
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
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③统计与概率
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2周)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突出重点,综合提高”————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①进行专题化训练
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
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
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
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
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
(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
每个专题内的知识点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点同样会发生关联融合,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规律。
三、第三轮复习(2—3周)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
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
(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
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
(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完成一道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知识点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不少典型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既节约了做题时间,还保证了结果正确。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
复习计划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