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4-18 07:36:17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精品)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精品)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虽然我国的中职教育起步较晚,然而却具有较快的发展速

  度。然而由于不重视文化成绩以及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我国中职教育的对象,而且大多数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以存在学生难学以及教师难教的现象,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必须要改革目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有效的结合“CAD”与“机械制图”,将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打破,对创新以及使用的原则予以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地减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图解空间、阅读机械图样和图形绘制的几何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将图形作为研究的基础,主要是研究平面互换以及图形三维的内容。作为研究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中职机械制图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性。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机械制图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机械制图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打扎实基础;其次,机械制图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目前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课程体系在中职教育中的改革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然而并没有改变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由于各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当地经济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同而引起的,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目前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总体上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因为中职需要的文化成绩并不是很高,而且这些学生很多都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他们在初中时期由于不重视学习或者能力不足,造成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的理解能力较差;(2)学生普遍具有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较差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很难将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消化掉;(3)因为制图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性思维,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改革研究

  由于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图样。学生的整个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能够在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数量程度和掌握情况中反映出来。所以,要想进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不断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予以强化,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1.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强化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以后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基础作为重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本概念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必须要牢牢掌握。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用图形和总结提炼的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化。教师要将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使他们对定义以及基础图形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空间图形,从而能够实现想、画以及看的结合,使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断加强。

  2.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中职学校要加强专业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予以突出。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实际能力的培养时要明确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重点应该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知识点时应该以课程结构为根据,将画图和看图作为教学目标,融合CAD以及机械制图的内容,从而促进新的课程体系的形成。教师可以将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让学生们多学多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试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直接进行绘图操作,将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突出。教师对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强化,是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必由之路。

  3.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来,使学生真正变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创造出高度自由的创造与想象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慢慢地培养出来,逐渐形成求异思维。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将新思路、新方法提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必须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最终促使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上勇于创新。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想在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依靠广大一线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地研究与探索。长此以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未来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云君,李红兵,杜建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xx(12).

  [2]易建东,张一凡,周静.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3).

  [3]谈华,熊春燕.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4]苏秀婷,马娟.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xx(4).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2

  【关键词】机械制图模块教学项目导入

  《机械制图》是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础投影理论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识引绘、以画助读,着重培养识图能力。要求能熟练地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掌握绘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课程的学习为汽车构造、汽车零配件等课程打下基础。

  《机械制图》作为汽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更会对后续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造成重要影响。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而本课程知识点多而散,学习效果常常不够理想。对于本课程的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精心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区分重点内容和技能点,提高学习效率。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知识模块、投影图模块、机械图模块、实践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规定、几何作图的方法及技巧;投影作图模块: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形体的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机械制图模块:掌握一些国家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及识读零件图与装配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模块: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汽车配件的尺寸,并进行实地绘制,使学生初步了解汽车构造,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趣味化

  (一)精讲多练,激发兴趣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比较薄弱,教学过程中需要精讲多练。讲解内容需要进行精选,以够用为标准,删除既不实用难度又大的章节。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就是会读、会画实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根据这一课程培养目标,应淡化在传统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画法几何内容,并降低其难度,保留一些投影所必须的内容,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课上大量的正规练习还可以使学生的绘图规范化、专业化,并能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采用课堂讨论、课堂小测验、帮同学批改作业等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三维图形的空间认识,增强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与理解能力。将一个三维立体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展示给学生,甚至可以播放机械加工或者汽车组装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让机械制图不仅仅是画图,让绘图、读图能力结合汽车构造了解,成为汽车构造、汽车零配件课程的先导。

  (三)项目导入教学

  项目导入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模拟实际项目完成来进行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入教学模式,强调实际项目的完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辐射到掌握这门课程的技能要求,即要求学生熟练读识装配图和复杂零件图,能够画出零件和简单的结构草图。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不再以听课为主,而是在具体项目完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还注重培养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三、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

  《机械制图》作业批改的方式不光是教师批改对错一种,这种形式教师、学生的互动少,效果一般。可以通过变化批改形式,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在作业中指出错误,让学生自己更正;同学之间作业相互批改,并改正错误,让学生做同学的老师;向全班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同学,激发同学竞争意识;作业批改后要对普遍错误重点讲评,对错误较多的同学做重点辅导。多形式的'作业批改,将学生纳入批改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考核内容综合化

  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的考核不仅仅是依据最后的考试,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也是考核的对象、评价的要点,即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着重知识点,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过程考核着重技能点、素质点,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过程考核按照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项目完成中的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完成项目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3.项目完成汇报的口头表达能力;

  4.项目完成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几年的教学效果验证,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趣味化、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综合化等方面的改革,确实能够明显提高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3

  【关键词】机械基础制图教学教学方法几点看法

  机械基础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机械基础制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一、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要求中专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需要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基础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机械基础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相比,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大减轻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保证绘图精度,所绘出的图质量高;三是计算机绘图易于图样编辑、修改、管理、交流。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必将逐渐淘汰。目前教学机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中使用的各类国内外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下几十种,但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绘图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命令齐全,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在我校中专机械类各专业中,我们还将autocad课程教学与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组织的citt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力争提高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成为机械类中专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基础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基础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4

  关键词:创新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研究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基础课极其重要,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读有关的机械图样。但考虑到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参加技术革新与改造的需要,他们又应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因此,我们将“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以培养识图能力为中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图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该课程教学难度大,难点是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和机械零件表达方法的正确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打破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实现一体化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就是进行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做三合一的新型教学方法。即将传授知识与能力提高并重,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灵活,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以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要求。因此,我们要采用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下面,笔者结合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创新性教学

  方法。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备课要备好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兴趣、需求和个性特征;二是备教法,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确定教材的组织形式,课程的类型、课程的展开方式和进程以及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其中,教学内容是核心部分,是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首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小知识点,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机械制图中“视图”的讲解可分为以下几个知识点:一是视图的概念及分类;二是画视图前准备工作;三是为看图和画图方便,表达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形状的机件,视图分哪几类;四是何时何地画何种视图;五是每一种视图的画法。

  教案做到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学生易掌握,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迈出创新性教学的第一步。

  二、课堂上采用“四段式”的创新教学方法

  1.第一阶段新课导入,用时约8分钟

  教师采用大脑风暴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录像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如讲螺栓连接的画法时,我们可以先找到现实生活中螺栓连接的实例,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如何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螺栓连接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2.第二阶段为重点内容讲授,用时约25分钟

  这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如螺栓连接这节,教师先提问,若要完成螺栓连接需要哪些零件?继而启发、引导学生去学习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画法,引出3个子任务。在学习螺栓的画法时,教师出示螺栓模型,让学生观察螺栓由几部分组成,如何正确表达,哪些运用以前知识可以解决。在学习螺母画法时笔者采用对比讲解法,通过录像给出内螺纹的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螺母和螺栓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螺母是内螺纹而螺栓是外螺纹,内外螺纹的牙顶和牙底正好相反,因此大小径的画法也相反。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笔者编制了两线口诀:

  表示螺纹两条线,用手来摸可分辨;

  摸得到画粗实线,摸不到画细实线。

  笔者通过对比讲解和两线口诀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垫圈的画法,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就能够画出。学生在基本掌握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画法后,教师先通过动画演示螺栓连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螺栓连接图的画法,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螺栓连接图的画法,对细节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着重强调。本节课将主要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由易到难,逐个击破,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第三阶段为总结练习阶段,约7分钟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我们采用不同形式总结教学内容,指出重点难点所在,理顺学生头脑中的零散知识点,让学生知识结构化,便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进而转化为能力。在练习题布置时,我们分层次布置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检查教学的效果。教师及时检查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四阶段为任务拓展阶段,约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重点知识加以引申,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如学完螺栓连接,笔者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螺纹连接?他们的连接与螺栓连接有什么不同?

  以上四段式授课一段接一段,衔接紧凑,其中预习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总结练习是知识浓缩、能力提高的体现,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创新性教学。

  三、创新性教学的新路――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

  1.多媒体教学经常化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同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2.语言表达准确化

  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才能通俗易懂、准确生动,才能把概念本质核心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易接受,便于记忆。

  3.讲授过程轻松化

  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感到厌烦并且疲倦,而且也缺乏思维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差。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到上课严肃,又要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这样学生思维情绪放松,学习气氛高涨,使学生轻松而又紧张地学习。

  4.知识记忆重点化

  教师通过对当堂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提炼出重点知识,让学生知道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怎样应用。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5

  关键词:机械制图;技工院校;教学策略

  机械制图课程既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机械制图的实践课程,通过机械制图课程,能够教授学生如何看图、识图、校正图纸,以及培养学生的平面识图和三维立体看图的能力。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客观反映现阶段技工学校学习问题,并结合当下实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现存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正处于传统模式向新教学模式转化的过程当中,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当中并没有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机械制图的课比较枯燥且有难度,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主要以教材为主,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教师课堂的跟随者。

  (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

  技工院校学生的底子薄、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学生很容易因为课程的枯燥和难度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问题。机械制图课程要求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强调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转变学习态度,更加打牢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目前机械制图的课程成绩考核依旧采用纸质考试,考试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概念和技能,忽视了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实践性的本质,也过分的以成绩界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和教学水平的好坏。很多学生专业知识和概念掌握的很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问题百出。技工院校更应注重培养有实际运用能力的技术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优质生”。过分化的重视学习成绩也为学生日常学习带来了误导和偏差。

  (四)学生的实践经验薄弱,实习机会不够充足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在良好的专业基础上进行实践认图、试图、画图。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当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实习安排不够充足,教师的课下作业也是以偏概全,紧靠几道题目的练习是到不到机械制图灵活运用和深入学习的目的。缺乏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会缺乏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的对应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当中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兴趣的作用,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参与度。教师在机械制图课堂之初可以向大家介绍机械制图在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机械制图是他最基本的技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提问和请教,及时解决困惑和疑问。其次,在机械制图的课堂中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互动与问答环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可以结合班级同学的特点和实情,对于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反复推敲,借助多媒体、教具等辅助器具吸引学生的关注度,降低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的难度。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同时结合动态试图便于大家的理解和学习,既能够保证课堂的参与度也能够提升在学习过程的认知。

  (二)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能够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这就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机械制图的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试图、能够手工绘图。在机械制图课堂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基础识图后,快速画出草图并掌握计算机制图。一味的停留在识图阶段,单靠老师的讲授凸显不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快速绘图以及计算机制图,保证学生作为课堂能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视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才能够在机械制图的课程中达到游刃有余的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一些绘图技巧、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将以往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归纳学习方法,通过自身对于机械制图知识的归集,夯实基础,提升学习能力。

  (四)提供实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

  再好的理论知识终归是要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学习和联系能够强化理论知识也能丰富自己的实习经验。在机械制图的课程中学校以及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合理结合的重要性。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之余学校以及教学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厂区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的学习了解工作流程以及了解机械制图在整个环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课程结束后既要有相关的基础知识考试、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考试,同时也要增加车间实习的环节,学生通过实地学习和深入工厂之中能够加强机械绘图理论知识的运用,以及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习经验,为日后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处于不断的完善和改革过程中,作为机械制图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结合学校教学实情,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创新、优化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将繁琐、抽象的知识体系化,在教学的环节与实际相连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益英.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20x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6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高考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但笔者所在的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当学生在高三再次接触该课程时,已经一年多没有接触该课程了,很多学生基本上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能否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围绕浙江省单招单考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考试大纲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发现,尽管高一已经进行了1年的制图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制图水平参差不齐,与高考的要求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复习方案的实施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整个高三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每个复习阶段的时间不同,但都有明确的任务。

  1.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耗时最长,达到4个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旨在夯实学生的制图基础,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显然,在本阶段,学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老师犹如指南针,指错了方向,学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觉得,第一轮复习与其说是对学生的考验,倒不如说是对老师这个引路人的考验。为此,第一轮复习之前,老师先必须做三件事。其一,研究考试大纲,在浙江省机械专业的单招单考中,机械专业总分150分,其中机械制图占60分,机械基础60分,零件测量30分。机械制图占的比重为40%。相比较其他两门记忆型的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得分率较低。通过研究考纲,教师知道哪些知识点考,哪些知识点不考,哪些知识点考得多,哪些知识点考得少,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达到的`层次也不一样。教师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可告知学生,制图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其二,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高职考的历年真题是对考试大纲具体的诠释。哪个知识点用什么题型考,占多少分值,历年真题都是标准化的试题,分析近3年的试题,这些问题就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分配复习时间,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学情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学生原有的制图水平参差不齐,制图的薄弱环节也因人而异。再加上老师不一定是从高一开始带起,所以对学生原有的掌握情况不甚了解。高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旨在扎实知识基础,但有的老师不会按照讲授新课的方法去复习,而是走马观花地匆匆把知识点过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复习效果又不佳,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中的难点很难突破,从而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需要对学生原先的掌握情况略知一二,了解他们已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什么学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内容,设计学生习题复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另外,教师必须告知学生,机械制图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第一轮是第二轮的基础,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认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第三轮根本不明白,从而引起学生对第一轮复习的重视。其四,精心设计学生习题。切忌盲目采用题海战术。高三复习资料比较多,教师必须正确选择学生使用的参考资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资料,而应结合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最好自己精选题目认真制卷,卷子上要同时分布基础题、拔高题和拓展延伸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次练习,以便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如截交线与相贯线是每年高考必考项目,以方形与圆柱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题中由浅入深,从简单形体入手,由一个方向一个平面切割到几个平面组合、多方向切割,再过渡到组合体的切割,进行分层次练习。对相贯线的考查,主要是圆柱、球、长方体的形体相贯,由外表面相贯到内表面的相贯。老师教授学生应由单独的相贯与截交线练习,过渡到这两种情况的组合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的做法。制图的题目很多,千变万化,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做题目,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未必能达到练习的真正目的。另外,作业最好面批,既省时间,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第一轮复习最忌讳拿难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制图学习差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相当于把学生拒之于高职考试之外。总而言之,第一轮复习教师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同时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认真对待复习,为第二轮复习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2.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为期2个月的时间,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第二轮复习,教师研究真题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第一轮研究真题,旨在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便于第一轮复习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方案。而第二轮复习则完全不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练真题,让学生把握高职考的命题脉络。对每一种题型,教师做到精讲做题方法,学生做到精练。每一道真题,教师都要要求每位学生强化练习,每题必会。笔者依据近4年的每年高职考真题的题型,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总结,精讲每一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以专项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强化练习。下面是笔者根据历年真题总结的9个专项练习,每个专项练习耗时约1周,共需2个月完成。如果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严格把关,学生基本上在第二轮复习结束之后,从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高职考的要求,对高职考的每一种题型都很熟,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都已经了如指掌。

  3.第三轮复习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7

  关键词:课程改革机械制体验式教学高效课堂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遵循规律和准则,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等能力的重要任务。能否学好这一门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其他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的学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将来的专业水平。学习机械制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但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为机械制图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教师上课时常常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外,还应增强自身素质,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机械制图。

  一、设计教学任务和实践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课堂的“建造师”。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提高主动性,进行自主体验式学习。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和教学过程,多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不同的任务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结合相对甚少,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内容多以平面二维为主,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立体、三维空间动态对象的效果,使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概念,这对于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又进一步打击了他们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针对机械制图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应与生产企业联系,让学生到工厂实习体验,了解零件生产加工常识,使学生对图形形成感性认识;或让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厂体验工作,亲自动手参与生产操作。这样能让学生感悟到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训的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前期理论学得好,实训做得扎实,就能很快地适应相应的生产岗位,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课除要教给学生绘图规定、图示原理、绘图方法及图样的表达和识读外,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除了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仍然要重视板书绘图的作用。

  教师每演示一幅图,也就是多锻炼一次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演示次数越多,学生观摩锻炼的次数也就越多。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制图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读、绘图的基本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读、绘图的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思实物的过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否则要想学好制图课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效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是首要的问题。

  三、加强绘图练习

  要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多练习绘图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把任务练习题分为基础练习题和拓展延伸题两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终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积极性,形成良性有序的竞争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制图教材的潜力,不断去发现、总结规律,还要读懂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观上想学;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还要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论学习基本完善,具有初步动手能力”的水平,实现高效课堂,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8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9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教学内容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0-0097-0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船舶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热、机、电、管理论基础,掌握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电工电子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是高等工科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在形式上浓缩了原有的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基础以及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材料加工(成型技术以及切削加工以及特种加工)、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材料及其处理、制造工艺的选择关系等主要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参考教材的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材料性质”部分主要给学生提供材料性能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为产品选材、零件改性、材料成形和产品制造提供材料基础知识。“材料加工”部分包含材料热处理、材料成型以及机械制造工艺。材料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的手段,获得不同组织和性能的加工工艺,主要介绍了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的作用,了解材料的适用性。材料成型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形状的产品或毛坯的外形制造技术,了解产品制造首先是对外形的制造,材料成形是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理解各种成形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材料成形的技术基础与材料和选材部分密切相关。机械制造工艺部分主要介绍毛坯的切削加工与精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该部分与材料成形和毛坯生产部分紧密衔接,是产品获得所需几何尺寸和精度的重要生产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同样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零件性能”部分是总括性的内容,包含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以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方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难以前后联系的问题。《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多,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梳理三大模K之间的联系,归纳整理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工艺方案评价的递进关系,进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授课教师的工作重点。据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汇总,我们初步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关系图。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10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职学校;教学方法;主动性;直观教学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先进制造技术》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其知识点“碎”而“杂”,内容多而广,而其课时量却并不富足,因此给任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多年来,该课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内容与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了技术的应用性,教学模式带有很大的学术型成分,与中职教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背离。《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纸上谈兵”,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主要以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影响授课速度,使课堂信息量和教学内容的扩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理念

  (1)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中职教育是以实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因此,可以以此为主线来精选授课内容,以实用性知识点为主,突出重点,简化难点,并且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学生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将教材适当删减或补充,从而合理安排课时,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例如,将教材中内容陈旧,与实际联系有些脱节的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内容多却课时紧张的情况,又可以深入浅出,使学生重点掌握一些实用性强的'应用性知识点。(2)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全面实施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但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教学可采用由工程实例启发学生总结出新知识的“启发式教学”;也可以利用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讲授法与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好的教学气氛,活跃而高效。例如,对于一个新知识,我们可以先引入一个与之相关的工程实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调动起来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总结出这个新知识的理论内容。然后由教师重点突出的详细讲解该知识点,使学生对其形成一种系统的认识后再另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使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本次课内容的学习。(3)加强直观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尽管学生进行了一定的生产实习,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由于受知识程度、经验程度的限制,其所学知识还没有系统化,而且对本工种以外的其它知识接触极少,对企业一线的生产状况不了解,因此实践知识仍然缺乏,学到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与实践联系起来。因此要尽量多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所谓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常用直观教学方法如下:第一,利用挂图、教学模型教学。使用挂图、教学模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可起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建立形象的认识。第二,采用现场教学。学校一般都有实习车间,理论教师可以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在实习车间进行现场教学。第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也是现在非常方便的一种直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利用图形、图片及动画的功能将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更可以利用录像视频足不出户的将工厂中的设备结构、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关键是要寻求出最符合其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针对不同的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嘉元,曾家驹.机械制造工艺学(吉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02-23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02-23

机械基础知识点总结04-02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03-11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03-11

公共基础备考知识点02-20

语文基础知识点02-16

语文基础知识点11-27

高考政治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04-12

计算机基础知识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