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6 08:43:5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②.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③.集体订正。

  ④.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①.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④.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50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语文园地八,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会读绿色通道里的5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着”,重点指导“种”、“浇”、“拔”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思考,了解文章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和儿童作品的特点——反复,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猴子、乌鸦、喜鹊、杜鹃图)。它们几个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就随老师一起走进22课《猴子种果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让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

  (一)出示自渎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猴子种了哪些果树呢?结果怎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词语。

  zhòng jiāo shī féi

  种 浇 施 肥

  nài xiǎng bá gǎi xǐ

  耐 想 拔 改 喜

  3、去掉拼音读词语

  浇水 施肥 将来 成活

  农谚 耐心 结果 拔掉

  改种 喜鹊 杜鹃 着急

  樱桃树 等不及

  4、出示词串:

  猴子 乌鸦 喜鹊 杜鹃(关注鸟的叫声)

  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关注说具体的话)

  浇水 施肥 拔掉 改种(“浇”、“拔”的书写)

  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农谚”的理解)

  多种方式读词串。

  5、检查读课文。

  (1)猴子种了几次树?种了哪些数?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板书: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三、默读第二—七自然段。

  1、用“—”划出乌鸦、喜鹊、杜鹃说的话。

  2、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动笔画,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感悟。

  3、我会填:

  (1)猴子种果树时,先种( ),听了( )的话,改种( ),接着听了( )的话,改种( ),又听了( )的话,改种( ),最后( )。

  (2)这是一只___的猴子。

  四、设疑结束第一课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什么树也没种成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2、猴子种果树

  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语文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 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 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近字。

  4、 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6、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书写大比拼 1、 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 2、 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 3、 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 4、 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 5、 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变字小魔术 1、 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 2、 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习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比一比组组词 1、 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 2、 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习效果良好。)

  四、我来说一说 1、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 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 3、 学生练习造句。

  五、想一想再分类 1、 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 2、 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这个星期,水娃娃和风娃娃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水娃娃还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呢!

  二、编故事: 1、 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 3、 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 4、 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 5、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

  三、天气播报站 1、 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 2、 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4、 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 5、 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

  四、自读短文 1、 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2、 有不认识的生字吗?想办法解决。 3、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4、 生活中,你见过雾孩子吗?它和你捉什么迷藏?

  五、拓展学习:欣赏短文《雪娃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阅读课文,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两课时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拔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语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

  二、释题、简介文体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

  育家,编辑家,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

  三、录音机朗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画出来,给它查字典,予以解决题目。

  1、录音机朗读课文,正音正音,查字典,解释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四、看图,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点。

  1、投影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具体讲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教进

  行引导点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原文中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五、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深入研究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2—7自然段,确立说明对象,及之间的关系。

  3、朗读第二、9段,思考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那为什么作者又不继续写下去呢?

  5、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全文紧紧抓住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哪能一点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的?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读课文,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如何?

  讨论并归纳:

  从全文来说,从整体到局部;从各部分来说是从主到次,由大到小。

  三、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学生举例说明。

  1、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

  4、描摹

  四、理解课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1、“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务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2、比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与至于池沼,全文引作活水”这两个句子,说说效果为何不同,并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三个同样的句子。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意肯定,一点不含糊,这同样是用词准确的典型例子,但要注意用得准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听写: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花 (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 回 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 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A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 B严格的要求 C温暖的关怀 D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 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板书;成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学生在 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 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四、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五、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

  参考题目:

  A成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 我不想(渴望)长大

  板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 “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殷切的希望 1 1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严格的要求 2 2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温暖的关怀 3 3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热忱的鼓励 4 4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 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及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学生叙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在进入““成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及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你们发现什么了?(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 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 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 集体读词语。

  4、 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唐寅。

  3、学生试说古诗含义。(教师提示、补充)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附《三只白鹤》教案参考 :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是《三只白鹤》

  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幻灯片)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三只白鹤的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思考: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么找鱼的'?

  2、结合图理解埋鱼的位置。

  (1)指导看图。

  注意白鹤的头朝向什么地方。

  两只抬头看,一只看太阳,一只看白云,还有一只看河边的大柳树。

  (2)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一句话,即每只白鹤以什么做标志,板书:太阳底下,白云下面,柳树旁边。

  “底下”“下面”“旁边”都是表示什么的词?(方位词。)

  再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看,书中说的“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白鹤,你能从图上找出来是哪只吗?

  (3)三只白鹤,都记住了埋鱼的地方,记得方位是不是一样?(不一样。)

  哪只记忆办法最好,能够准确地找到鱼?

  3、图文结合,理解找鱼的过程。

  (l)指导看图2

  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它们怎么找的?

  第一、二只白鹤的翅膀和脚正在展翅飞向太阳、白云。

  第三只白鹤的翅膀收拢,脚也缩起来,落下来了,落在河边柳树旁。

  (2)读第三段。

  三只白鹤怎样找鱼的?

  第一只为什么朝太阳飞去?(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

  第二只为什么朝白云飞去?(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

  第三只为什么飞到河边柳树下?(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

  三只白鹤都是按照自己所记住的标志去找的,标志不同,找的方位也不同,结果如何呢?

  (3)读第四段。

  哪只白鹤能找到理在地里的大鱼呢?(第三只。)

  另外两只呢?(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太阳的位置是在不停移动的,从东方升,在西边落。第一只白鹤记得是太阳底下,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找不到鱼。

  第二只白鹤向白云飞去找得到吗?为什么?

  (因为白云不停地飘动,位置在移动,所以找不到鱼。)

  小结:因为太阳、白云的位置在不停地移动,所以用太阳和白云做标志是找不到鱼的。

  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

  (“河边柳树”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所以按这个标志能找到鱼。)

  4、深化总结。

  (l)三只白鹤谁最聪明,为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懂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3)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五)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经典)10-10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精选】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