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4-03-14 14:17:40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

《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1

  搔首风尘双短鬓,侧身天地一儒冠。

  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

  苜蓿秋高戎马健,江湖日短白鸥寒。

  金尊绿酒无钱共,安得愁中却暂欢。

  注释:

  1、原作五首,选录一首。

  2、风尘:此处喻世事艰难。短鬓:犹言鬓发稀少。

  3 、儒冠:此处代替儒生,实际又是指作者自己。

  4、王猛:东晋时人,其时南方为晋,北方有若干割据政权,王猛是北方人,家境贫寒,当东晋桓温率军攻前秦入关中时,他曾往见,扪虱(摸捉虱子)而言,纵论世事,旁若无人。但桓温撤兵回南时,他不随行,后为前秦苻坚的.著名谋士,官至丞相。

  5、此句和上句意甚隐晦曲折,似含有对北人受重视而南人受轻视不满的意思,实际上表达了企羡功名之念。

  6 、却:此处是反或倒之义。

  赏析:

  赵孟頫出仕元朝,有各种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功名欲望和不耐生活贫困,这首诗正是他在出仕前的心情的反映。

《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2

  《秋怀》

  宋代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译文/注释

  译文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

  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注释

  ⑴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⑵节物:节令风物。

  ⑶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⑷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⑸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⑹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颔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究竟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

  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绘得以展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

  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势,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总之,这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3

  [宋]欧阳修《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终自驾,归去颍东田。

  注释:

  1、本篇为英宗治平二年(1065)在汴京作,是作者在这个时期所作的一系列“思颍诗”中的一篇。

  2、酒旗:旧时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

  3、悲双鬓:悲叹头发已经花白。

  4、包羞食万钱:对自己空居高位享受丰厚的俸禄感到羞愧。包羞,承受羞辱。《周易·否卦》:“包羞,位不当也。”指所作所为违义失正,一切只有耻辱。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5、鹿车自驾:典出《后汉书》卷八十四《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这里指欧阳修想要辞官归隐。鹿车,一种用人力推挽的小车。

  赏析:

  这首作于治平二年(1065)的'五言律诗,真实地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政治处境和心情。细察作者履历可知,这一年他两次上书要求辞去参知政事(副宰相),但都未获允准。此前他先在立英宗的问题上和富弼有矛盾,接着在议定英宗生父濮王的称号上,又与司马光意见冲突,发生所谓“濮议”之争。因此思想很消沉,归隐的念头十分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此诗感叹国事,自伤衰老,羞于食厚禄而愤然思归隐,这正是他当时消极颓唐心态的形象化的呈现。全篇字句凝炼,诗意浓缩,章法严谨,艺术表现手法十分高超。作者还成功地以乐景写愁情,这主要表现在“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一联,它道尽秋日之佳趣,并借此反衬出作者黯然神伤的意态。这首诗广为后来的诗话家所称道,“西风”“细雨”一联,更被公认为描写秋景难得的佳句。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引《雪浪斋日记》道:“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晚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岂不似少陵?’”方回称赞此联“全不吃力”(《瀛奎律髓》卷十二《秋日》)。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也评点此联曰:“名隽。”他们都未能说明这一联诗究竟好在哪里。我们认为它好就好在不用一个虚字,不着半点雕饰,而纯用白描,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而且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秋怀》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秋怀原文及赏析03-26

秋怀原文及赏析04-15

江上秋怀原文及赏析04-01

(合集)秋怀原文及赏析08-14

秋夕原文,注释,赏析03-31

春怀示邻里原文、注释、赏析08-15

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赏析03-25

《清江引·秋怀》原文及赏析05-01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04-05

秋怀原文及赏析15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