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复习计划【优选3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复习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复习计划 篇1
一、复习目标
以教材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末考试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本学期内容多、时间紧,只有一个星期的复习时间,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整册内容,取得好的成绩,需要给同学把知识系统起来,便于学生复习,同时给学生精心编制复习提纲,删去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成绩。
三、复习安排
第一课时: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1.生物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给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生物的特征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生态系统
第二课时: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
1.显微镜
2.玻片标本
3.细胞
4.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5.单细胞生物
6.病毒
第三课时: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植物的分类
2.孢子植物
3.种子植物
4.被子植物的一生
5.水循环
6.光合作用
7.呼吸作用
四、指导思想
(1)处理好初一生物教材,揭示单个知识、知识联系、知识扩展3个层次知识的内涵及内在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
(2)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即把导、学、讲、练融为一体,优化课堂结构。
(3)识记知识和知识运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目标要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
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和原理。
(2)用各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3)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解释。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出1——2张生物复习试卷,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2)把每单元重点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针对一些难点,对照基础训练进行知识的订正和讲解。
(3)每节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考题,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促进学生的复习兴趣。
(4)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复习,让优生带动后进生更好的复习。
(5)让学生自己举出某一个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6)针对某些差生老师进行单独辅导。
七、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观察法、调查的一般方法、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植物细胞实验、动植物细胞结构及比较、细胞的生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细胞的生活。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孢子植物与种子植物、病毒、种子植物、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紧张的复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组继续发扬踏实的工作方式,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计划3
转眼间,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新课程已经结束,即将转入紧张的复习。为了系统、科学、有效利用仅有的剩余时间,初一生物组的老师,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上好复习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步:系统和归纳知识点
我们打算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课本知识复习一边。一周有三节生物课,在上每节课之前,学生自己整理知识间,上课时老师穿插补充。紧接着发一套针复习知识点的综合练习题。
第二步:复习方法的指导
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复习,好的复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教给学生这样记忆:首先记住目录,然后对着目录回忆课本知识,没有记忆起来的地方做好标记,之后重点攻克做标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以目录为基础的知识构架。
第二步: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本环节主要是讲解经典例题,达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例如: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一般都综合运用,或者和农业联系起来。通过典型题,告诉学生该怎样思考,用到哪些重点知识,还能怎样出题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计划 篇2
通过复习,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梳理功能:
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明晰知识内部关联;同时,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学会整理复习的方法(本学期以教师梳理为主,下学期尝试独立整理)。
2.强化功能:
通过复习,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以巩固强化,更便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3.补漏功能: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如判断、选择、概念辨析等题型的`练习反馈,查漏补缺。
4.提升功能:
重视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堂作业本》,结合配套练习《科学学习与评价》,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要点: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短路 。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11、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科学实验
1、会用1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是导体。
4、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5、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简答题
1、说说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
2、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 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 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 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 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1、 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有借助果实裂开时产生的弹力传播;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借助水力传播、借助动物传播的。
12、 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3、 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14、 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 鸡蛋由壳、蛋白、蛋黄、气室和胚等部分组成。壳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蛋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蛋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实验探究
1、能够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称。(见作业本13页)
2、能够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称。(见作业本14页)
3、能够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称。(见书本27页)
4、能够指出种子内部结构各部分名称。(见作业本17页)
5、能够指出鸡蛋的各部分名称。(见书本35页)
简答题
1、说出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三)食物单元
科学概念
1、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2、 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等。
3、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 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5、 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糖类和脂肪能变成热量、力气。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6、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
7、 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多种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8、 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潮湿、温度、空气有无、光照强弱等因素。
9、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0、 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1、 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实验探究题
1、设计实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2、设计一份营养晚餐。
简答题
1、怎样分辨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含有较多的淀粉。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 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滴盐酸等。
2、 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页岩。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3、 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4、 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5、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6、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透明度和光泽、观察矿物的形状等方法研究矿物。
7、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实验探究
1、能够将岩石名称和岩石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2、能够将矿物名称和矿物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简答题
1、说说认识岩石的方法有哪些?
2、知道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四、措施
(1)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克重点和难点。
(2)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比如,老师出题,学生答;学生之间的你问我答。
(3)以优帮差,加强督促与辅导,使每一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结合课堂作业册和练习卷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11-06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
复习计划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