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时间:2024-02-27 07:48:59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现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1、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2、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定期开展现患率及前瞻性调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对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4、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强度进行一次监测。紫外线强度照射,照射指示卡监测法,每2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6、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以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调,分析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8、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9、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多重耐药菌定期进行监测,并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0、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提高感染病例的鉴别和上报率。

  11、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12、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

  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

  2、各诊室、治疗室、输液室应每日清扫,定时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诊桌、诊椅、诊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定时清洁(不少于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1000/L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3、所有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环境中保存,各种急诊监护仪台面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后及时消毒清洁。

  4、呼吸机管道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终末送环氧已酸灭菌或用2%二醛浸泡10小时。

  5、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湿化瓶每周消毒2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6、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浸泡消毒,每2天更换1次。

  7、血压计及听诊器每日用75%酒精擦试1次,袖带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被血液、体液污染后随时消毒清洗。

  8、碘酒、酒精应密闭存放,每星期更换2次,注明更换日期,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使用后每日更换。

  9、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定期更换。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

  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组织

  (1)组织形式:

  1)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组成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一般设主任(组长)1人,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兼任;副主任(副组长)1~2人,分别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兼任。委员由医务科、内、外、妇、儿、传染科医师、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总务科科长等有关人员兼任,人数可视医院规模、性质、任务而定,一般委员会不少于10人,小组不少于6人为宜。

  (3)任务和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以及省、市卫生管理部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各项卫生学标准及管理制度。

  2)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

  3)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4)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5)负责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填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监测表。发生暴发流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医院感染机构

  (1)机构设置:

  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机构,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医院感染各项计划的实施。2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可在预防保健科或护理部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专职人员组成。

  (2)人员编制:

  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设主任、副主任、专职医师和护师、专职或兼职检验师,并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科主任应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担任感染管理的医师,要求是医学院校公卫系毕业或临床医师经专门训练者;担任感染管理的护师,要求正规护校毕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专门训练的护师以上人员。

  2)按照每人负责250张床位的比例配备医院感染监控护师。

  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属职能科室,在业务上属医技科室,具有双重性质。该科医护人员享有同级医护人员的一切待遇,如晋升、护龄、卫生津贴等。

  (3)任务和职能:

  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拟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每月监测、分析、报告发病情况和消毒效果。

  3)对医院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发现暴发流行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时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开展全员医院感染在职教育,组织对监控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3.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中的三级管理机构,由科(副)主任、病房监控医师、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组成。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主要任务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经治医师对于医院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以报告卡的形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一旦发现暴发流行,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

  (4)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制度。

  (5)实施本科室职工的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监督检查】

  市、区卫生局每年组织检查,内容包括:

  1.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各级机构的有关文件、培训证书、职称证书等资料。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运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况,如会议记录、各项工作记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隔离监测等资料。

  3.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年度计划、再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文字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并给予效果评价。

  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控制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监督检查】

  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2.感染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计漏报率,漏报率应<20%。

  3.成立消毒隔离小组,每月不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清洁、消毒,灭菌质量检查。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对不报者将追究各级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应对本单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销毁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3.设备科每次购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做到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和有效期,作详细登记并保存。

  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要严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应室负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并作详细登记。各科室在领取后应按用途设专柜妥善保管。

  5.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毁形或焚烧,作无害化处理。受到严重污染的,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密封后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设备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等查验,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检查,是否做到及时消毒、毁形或焚烧。

  3.凡不按制度要求购买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务用品者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责任。

  4.医院感染科及卫生防疫部门每次检查到不符合标准物品要追查进货渠道,追究采购人员及主管人员责任。

  四、消毒剂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改。若遇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剂室。

  7.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消毒剂的购置和配制,并指导临床使用各种消毒剂。应每月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临床上凡不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检查药剂科购置的消毒剂,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配制的消毒剂必须经过质检,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有无使用不合格消毒剂。

  3.市、区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对特别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反馈有关医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购买、配制、使用消毒剂者为失职,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院内感染者依情节严肃处理。

  五、医院污水、废弃物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应有污水处理设施,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医院污水排放必须符合标准。

  3.无机废弃物应定点集中,定时清除外运。

  4.有机废弃物应采用焚烧处理。焚烧炉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5.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监督检查】

  1.现场检查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有专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记录,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2.现场检查有机废弃物的收集和焚烧处理过程。

  3.焚烧炉应由专人管理,设备应运作完好,工作记录完整。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六、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制度】

  1.对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每季专题讲座一次,每年外出学习一次。

  2.对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由各临床科室挑选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威信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染监控员,由医院感染科对他们进行定期业务培训。

  3.做好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可采用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文件、书刊或讲义,观看医院感染控制教学录像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等。

  4.凡在临床科室任总住院医师或即将晋升主治医师者,均应到医院感染科短期学习一周。

  5.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6.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班,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医生抗生素学习班、护士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的保洁培训班等。

  【监督检查】

  医院每年定期逐项检查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及其它各类人员在职教育的各种记录。

  医院感染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均属医院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存在多样性,感染途径具有复杂性,感染人群独有的特殊性,使得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变得日益严峻与复杂。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为题。笔者就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些情况,运用现代医学管理理论,对医院感染管理采取的措施略书浅见。

  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着医院内人群的身体健康,为减少病人痛苦及经济损失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如:多种抗生素的使用使是耐药菌珠增多,如易感人群抵抗力低下、破坏性检查治疗手段、医务人员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大型仪器和多种医疗用品的应用等均易引起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员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的自身感染。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或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的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乙型肝炎流行等。常见的医院感染分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病毒性肝炎、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④医院内所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⑤医院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

  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⑥医院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⑦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⑧医院应当严格按照《无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无菌药物临床实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⑨医院内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历,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历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处理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病例检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爆发和流行的关键。能否在临床一线及时发现耐药细菌感染的流行是控制医院内耐药菌爆发和流行的至关重要环节。能否主动在现场发现消毒隔离,抗菌素引用等为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环节。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卫生学指标的合格率,有效地控制了高危人群的感染,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应穿专用工作衣及专用鞋,外出更换,每日刷洗消毒,工作服一经污染,必须马上更换。认真戴好帽子,需将所有头发装进帽内。在做治疗操作及诊检新生儿时,必须戴口罩。

  2.工作人员在接触婴儿前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与感染性或传染性患儿接触时,应穿隔离衣,除先进行一般性洗手、戴手套外,接触后必须进行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3.为避免发生感染,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出入,室内只限于本科室及新生儿医疗护理直接有关人员。因工作需要,需按规定程序进入。探视新生儿应隔窗进行,有关情况应在接待日或通过电话询问。禁止在病区看随访门诊患儿。

  4.为预防环境污染,非必要用品禁止带入室内。新生儿室内的一切日常卫生清洁工作均应采用湿式。室内温度应在24~28℃,相对湿度应保持60%~65%。室内采用的十万级层流设备,每小时应保证换气20次。

  5.特婴室、淋浴室、配奶间、治疗室保持整洁,每日淋浴前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桌椅、工作台、小床等物体表面。地面每天湿拖二次,每月彻底打扫一次。

  6.对医疗器具进行科学的消毒和管理,是减少感染,杜绝间接传播的关键。

  (1)保暖箱:对连续使用的保暖箱,每日擦洗,每周更换,湿化水每日更换。使用过的保暖箱要把能拆下的部分全部拆下来后认真消毒和擦洗,可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或250mg/L碘伏溶液擦洗消毒。感染症患儿用过的保暖箱应用高效消毒剂消毒。

  (2)呼吸器:在使用呼吸器时,尤其要预防呼吸系统的感染。气管内导管和吸引管使用时必须保证无菌,并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加湿器内的无菌水,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3)布类制品:新生儿所用毛巾、衣被、单子等消毒以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专柜保管,专柜应定期用消毒剂擦拭。换下的尿布、衣物应随即放入集中的污物袋(桶)内。

  (4)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配乳器具必须保持清洁消毒。消毒效果以未检出大肠杆菌和致病菌为合格。调乳前应认真洗手,配乳时戴口罩。

  (5)新生儿每天淋浴一次,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新生儿单独处置。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6)新生儿脐部护理每日1次,必要时做脐分泌物培养,防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7)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暖箱等彻底清洗、消毒。

  7.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对隔离新生儿认真做好隔离工作,隔离区的物品固定使用,用后双消毒。

  8.层流设备应由有关部门定期清洁、检测、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其层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9.工作人员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病区应按常规做好每月消毒隔离的监测工作。

  探视产科、新生儿新规定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产妇及儿童非典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为加强产科、新生儿科的消毒隔离管理,我院对上述病房实行严格探视制度。现规定如下:

  1、 原则上不许探视。

  2、特殊情况确需探视的,在进入产、儿病房以及母婴同室区前须经体温检测,无发热、咳嗽等症状者,须穿隔离服、带口罩、手套、脚套后准予进入。

  新生儿病房、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工作人员入室必须衣帽整齐、换鞋、戴口罩,接触婴儿(新生儿)前先洗手。每年查体一次,对换有乙肝或上感应暂调离。

  2、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门窗等物体表面,紫外线消毒1小时;每周大消毒一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3、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处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4、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5、婴儿用眼药、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的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6、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7、严格探视制度,探视着迎着清洁衣服,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8、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设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三、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四、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按有效期长短分别从里到外分柜放置。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五、产前应做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阳性者及急诊产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接生。

  六、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七、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八、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

  九、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检测不合格要有追溯记录

  十、医疗废物规范放置,专人收集处理。一般胎盘应归产妇所有,特殊感染的或产妇不要的双包双扎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

  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病科门诊、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收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3、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做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4、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诊桌、诊椅、诊查床等应每日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用1000/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5、各诊室有专用流动水洗手设备,并备有手消毒设施。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齐,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6、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垫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听诊器应每天由医师进行清洁或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进行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如有明显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

  7、门诊抽血实行标准预防,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抽血后将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棉签等按感染性废物集中处理,防止随便丢弃。

  8、放射科、口腔科要使用一次性杯子。眼科遮眼板要求一人一板一消毒。

  9、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定时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10、对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以及消毒药械进行定期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效果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用后处理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

  11、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一次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防止污染扩散。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

  制定目的及意义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各科室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院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二、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原则上由全院人员参加。

  二、随机抽查病历、处方,查有无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力争控制使用率在80以下。

  三、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配伍禁忌。

  四、药剂科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协助调查,执行控制措施,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二、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二、发现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随时报告。

  三、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垃圾应当及时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合理应用抗生素。力争控制在80%以下。

  五、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六、执行标准化预防,做好双向保护,有被锐器刺伤后要立即处理,并报防保科备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

  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扩展资料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监测内容和方法、感染预防与控制,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诊疗过程中感染防控、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质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概况、防控要点等。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强化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拓宽大家的感控思路,为进一步规范操作、保护患者安全以及消除医院感染隐患奠定基础。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

  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在供应室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物品、空气进行抽样,培训监测。结果: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疗效果。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将供应室就如何协助搞好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方法:

  1.医院领导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医院领导重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化验室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每季度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加强供应室各区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独立,环境清洁,内部划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天花板光洁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设回收间、洗涤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敷料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储蓄室,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污染路线与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同时在供应室各区域内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各区域责任明确,保证了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2.2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2.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

  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2.4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2.5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2.6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储。

  3灭菌及灭菌后物品的贮存

  供应室空气消毒:医院感染多为呼吸道疾病,空气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控制空气中的细菌量,减少病原菌借助空气传播,用三氧消毒机消毒空气,因医疗用品通常需要消毒、灭菌,严把消毒关是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医疗用品的性质、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油剂,应选用干热灭菌,对不能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但是高压灭菌不能替代浸泡和洗涤质量,我院现用的三效热原灭活剂为复方含氯消毒剂,有去污、消毒和除热原作用,再严格按照四步洗涤法洗涤,达到玻璃不挂水珠,胶管不发粘,ph值中性等要求,配合正确的`包装、灭菌及正确的装载、排列,保证了消毒灭菌的质量,灭菌后物品贮存:无菌区作为贮存和提供无菌物品的场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区域,无菌区采取封闭式管理,由无菌物品发放人员负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灭菌后物品放入无菌柜前逐件清点,合格者分类按灭菌日期或有效期顺序旋转,便于发放取用,聚乙烯塑料袋封存无菌包保存期,有文献报道,用聚乙烯封袋的无菌包在灭菌8个月,包内物品仍然无菌,由于无菌包干燥,细菌无法通过水分进入而污染包内物品。塑料袋的封闭又阻断了尘埃及水分的进入,使无菌包长期保持干燥,延长了保存期。

  4.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0xx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预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4.2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二.结果

  1通过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即我室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1次,要求包装间、无菌物品间空气菌落≤200 cfu/m3,物体表面菌落≤5 cfu/m3,对无菌物品每月随机抽样培养1次,结果表明,合格率为100%,如灭菌包外用指3m胶带,标示物品是否灭菌,包内中心用化学批示卡或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标本包内物品是否灭菌合格,每天早上对预真空压力灭菌器作bd试验,测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情况,如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全,及时分析查明原因,使监测效果准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2提高供应室护士业务素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供应室工作人员日常接触污染后医疗用品及化学制剂较多,要求工作人员每月由主管护士或护师讲课1次,理论考试和晨间提问等,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并列入年度重点考核内容,从而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同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接触易挥发化学制剂时,戴好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并正确洗手,每次洗手持续10 s~15 s,从指端到指尖、手心和手背。

  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及专职人员的目标监控和科室的自查自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向自动监控转轨,达到自我约束,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9

  一、人员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需器械物品的供应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科室周围环境无污染,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有实际屏障,人、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三、在器械物品处理工作流程中,要有必要的设备与设施,如:回收间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四、非本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工作区要做好各项防护后再进行操作,离开本区域时要更衣、鞋等,并进行洗手或手部消毒,工作鞋应每日刷洗,晾干备用。

  五、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效果,动脉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前须进行B-D实验并详细记录。

  六、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分区存放,下收下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大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袋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八、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剂、洗涤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检测、监督登记,并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和洗涤、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及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九、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所有诊疗器械经初步冲洗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对一般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1)手工处理时直接加酶浸泡,如果污物已干,应煮沸消毒(2)机械处理时应用洗涤机煮沸

  处理。

  十、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安全处理锐利器具,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3/4满封口,由专人回收后焚烧处理,禁止利器盒重复使用及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及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十一、每月对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及灭菌器械应进行检测并符合标准。

  十二、科内每月的检测资料要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有关科室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1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血液透析室应当环境整洁、安静,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二、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清洁区物体表面、环境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以及室内空气的消毒标准必须达到GB15982—1995中对Ⅲ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卫生学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必须进行复查。当怀疑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必须增加采样点。

  四、医生和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更换手套。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五、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必须穿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操作前后严格洗手。非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人员不得在血液透析室进餐或吸烟。

  六、透析患者进入室前应更换拖鞋,所用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换下的污染隔离衣、床单、被套、枕套等消毒后再送洗衣房双消毒处理。

  七、如果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时,必须遵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使用经批准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八、患者透析前必须做肝功能等各项检查;透析器和透析管专人专用。血液出、入口和透析液出、入口消毒后即使盖上盖子备用。

  九、血液透析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复用标签必须能够确认使用该血液透析器的患者。复用标签上应标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使用次数、每次复用日期及时间。复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

  十、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应在隔离透析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十一、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病人时,必须及时向院感科汇报,并及时进行血培养,暂停收、出病人,积极查找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十二、废弃的'血液透析器、注射器、医疗垃圾按我院医疗垃圾处理规定处理。

  2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一、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二、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三、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四、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五、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50%。

  三、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于每月2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 “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列病历最后一页。

  九、填表质量作为甲级病例评分标准的内容之一,纳入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和医院目标考核内容,实施目标考核。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上报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减少病死率。

  二、如果同一病区一周内出现3例及3例以上同种类型医院感染暴发,或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送至院感科;必要时协助专职部门进行调查分析。

  三、临床科室按要求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

  四、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在院感科的指导下,临床科室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五、督促管理本科室人员进行标准预防及必要的额外防护。

  六、检验科发现特殊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向院感科报告。

  七、在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检验科承担相关病原学的检测工作,并保存菌种以备进一步检测分析;对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疾病预防机构。

  八、检验科负责指导全院细菌培养送检标本留取工作。

  九、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十、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十一、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十二、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

  1、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控医师应在24小时内登记,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12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3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确定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医院应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2

  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负责贯彻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效果评价。

  二、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

  三、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理性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对医院感染暴发时间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监督检查本科室传染病药物使用情况: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科室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分析资料。

  五、组织本科室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六、对本科室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七、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管理标准、医疗废物管理。

  八、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3

  1、医务人员诊治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及时洗手或手消毒,毛巾专用或使用一次性纸巾。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治患者必须一人一单一窥器一手套;每个诊桌应摆放快速手消毒液;采集标本须一人一部位一棉签一玻片,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4、无菌物品如窥器、棉球纱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剂选择要特别注意毒性和刺激性,把碘伏作为妇科主要消毒剂选用。

  5、各种器具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收集,焚烧处理。

  6、必须重视职业防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熟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性病等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4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二、保持治疗室的整洁,每天进行清洁打扫,操作台面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紫外线消毒。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三、医务人员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及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应按照“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一般诊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要严格进行消毒及灭菌。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做到一人一份或一用一灭菌。

  五、治疗用的棉球、敷料必须高压灭菌,用后焚烧处理,其它各种污物不准乱扔,应集中消毒或焚烧处理。

  六、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培养,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强度监测。

  七、对紫外线灯的使用、消毒液的更换、细菌培养等活动应有文字记录备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

  1、室内布局合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2、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肌注、静脉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操作前后须洗手或手消毒。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4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酒精、碘伏使用小包装,密闭保存,打开时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6、使用中的.消毒剂有品名、浓度及更换日期标签,并对其浓度进行化学监测:含氯制剂每天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须记录监测结果。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应配备手消毒用品。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医疗废物分类投放,专人收集。

  9、台面、地面每日清洁、消毒2 次。

  10、室内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2 次,每次60分钟,记录并累积使用时间。

  11、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总数应符合GB15982-20xx标准

  13、小心操作,预防刺伤。不慎发生刺伤及被病人血液、体液喷溅入眼或污染非完整的皮肤粘膜时,应立即按规定进行处理并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8-1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3-30

2018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 2018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04-05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4-13

[优]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7-19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热】06-24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版12-0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必备]07-2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必备】07-2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