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

时间:2024-02-04 10:37: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掌握在Word文档中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美化WORD文档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利用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和专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感恩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图形的叠放次序及填充效果设置

  三、 学生分析(一)学生情况

  上课班级是一年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班,该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积极、活跃。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Windows XP系统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应用、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等基本使用。班中有将近40%的学生来自农村,另有60%的学生来自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层次分差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对学生的教授不能一概而论。

  (二)学法指导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指导他们更好地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具体采用了如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教材中有明确的知识点及操作指导,因此我对于基本问题的处理,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能动性。

  2、发现探索法

  技工学校的学生,重要的是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遇到问题,从而学习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模仿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模仿老师或同学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并学着应用的目的。

  4、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互相帮助,采用这样的同伴间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有助于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的培养。

  四、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法进行综合考虑,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在本单元中,以完成一个总任务——贺卡制作为主线,以三个任务为过程,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完成“任务”及自主思考、创作的能动性。

  (二)问题引导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通过学生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实训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 Word 20xx、演示教学软件。

  五、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文字的修饰进行,掌握了修饰文字的基本方法,还学习了如何插入艺术字和画出自选图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贺卡制作,提高我们美好WORD文档的技能。

  二、新课内容

  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个组中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好上机的座位。

  任务提出:

  在本单元将要学习制作精美的贺卡。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规律,将总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两个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任务课后完成。

  任务一:试做一张贺卡(第1课时)

  任务说明: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又有操作步骤提示,因此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本单元基本的知识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任务过程:给学生欣赏一些用Word制作的较简单的贺卡(并介绍这些贺卡包含的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处理的基本知识点);(3分钟)

  学生观察贺卡后,提出自己对贺卡中最赏识的地方,模仿贺卡自己试做一张贺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课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任务。老师根据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回答。

  学生制作贺卡。(20分钟)

  插入剪贴画、艺术字的方法在上一次课已经学过,通过互相交流和向老师求助等方式可以很快插入自己想要的图形或艺术字。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下列问题:

  问题1:怎样改变图片的大小?

  选定图片→格式→图片,填写长宽值。②直接拖动图片边框控点改变大小

  问题2: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后是否可以改变其大小?

  可以。选定—拖动对象控点改变对象大小。

  问题3:可以将艺术字放于图片之上吗?

  可以。设置叠放次序。

  问题4:艺术字的形状可以变化吗?

  可以。选定艺术字,在艺术字工具栏中选择艺术字的形状

  任务完成小结:知识点小结:(5分钟)

  插入图形、剪贴画、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点击插入位置→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在“来自文件”对话框的“查找范围”内选定图片所在的子目录,选择所需插入的图片,然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相同。

  点击插入位置,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选中所要的图形即可插入自选图形。

  设置图形、剪贴画和自选图形的格式。

  ①选定图片→格式→图片。②在出现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点击“位置”标签,选中“浮于文字上方”。③点击“环绕”,在其中选择环绕方式和环绕位置。④点击“确定”按钮。

  3、设置艺术字的阴影效果。

  作为艺术字插入,然后选中它,再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阴影按钮或三维效果按钮来选择你想要的阴影或三维效果,还可详细设置阴影或三维的位置、颜色、深度、光照方向等。

  4、文本框的作用。

  文本框可以让这一部分文字和整个文章独立出来,便于编辑。选中文本框后可按Ctrl+方向箭任意移动,而文字不可以。另外文本框可加边框也可不加框,一般用在图形标注上等。

  课堂表现小结:(10分钟)

  1、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作品展示。

  2、教师给各小组展示作品评分并进行点评(布局设计、审美、选材和文字上)

  任务二:制作圣诞贺卡(第2课时)

  任务说明:这项任务是前一任务的递进,难度较大,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实现能力目标和贯彻德育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2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掌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

  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掌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1、“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延时”模块的作用;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示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出发,直线前进,准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呢?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人了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分——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单流程图的组成,教师要一步步详细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3

  出示“金山打字”程序,并让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金山打字”程序中,都有生么样的事件发生,请学生阐述讨论结果。

  教师做补充分析

  任务一:程序运行分析

  首先让学生操作完整的易语言“打字练习”程序,并分析其所发生的事件及过程,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任务二:窗口界面分析

  通过上面的事件和过程分析,让学生再次分析本程序的'启动窗口界面中应包含哪些组件及元素,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教师演示在“窗口界面中”加入本程序所需要的组件及元素。

  任务三:程序数据类型及代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各个子程序进行分布步讲解。

  1、“开始”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教师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真”、“按钮1.禁止=真”。

  重点讲解事件“处理事件()”和“延时(100)”

  2、“停止”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假”、“按钮1.禁止=假”。

  在这一部分,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上一部分的逻辑变量进行相似性分析。

  3、按键盘字母键的过程

  这一部分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按下某键”事件,和实现判断按下程序中A、B、C、D的某键。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4个班及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仅有小部分同学操作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由于每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再加上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游戏,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对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与巩固。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上要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现在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多策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导到系统地学习上来的。

  二、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的。

  2、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4、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会对文本进行编辑;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

  5、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6、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微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内容与现在本地七年级学生信息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有要针对性重新设置教学内容。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分别为: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网特网上浏览信息,获取与管理信息;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常用操作等,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加强上机操作练习,领会使用技巧。

  四、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理论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确定教学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基本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

  1、认真分析、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划分好课时、进度,注重教材研讨,灵活恰当地处理好教材。

  2、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组织好上机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保证学生课课有收获,真正学以致用,掌握好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得力工具。

  3、计算机教室。建立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保证学生学习使用的机器完好无损,以使基尽可能大地发挥作用。

  4、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看几本计算机报刊杂志,或通过老师摘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各班成立兴趣小组,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各小组间可展开竞赛,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与热情的。

  5、抓好优生优培工作,重点培养特长生,积极参加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并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加强业务教学能力的。

  六、教学措施

  1、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主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例子,如有关的生活实例或优秀的学生作品等,通过学习可以轻松完整地掌握新知识和把示例作品做出来,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学习一些操作技术与技巧的。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把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

  4、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将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1、数据表格化处理的一般过程:

  2、表格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3、表头由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对应,用于保存的数据。在数据区域中的每一行,称为。

  第二环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称为电子表格的一个,它可以存储多个。

  2、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3、第F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地址是;从A2到F10所形成的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可用单元格地址表示为。

  4、激活单元格的方法有:。

  5、在单元格中输入完数据后,可按键进行确认。

  第三环节利用公式计算

  1、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公式的开头字符必须是。

  2、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由公式所得到的运算结果会不会自动发生改变?

  3、探究:将公式复制到不同的单元格中时,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不会发生变化?

  第四环节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1、表达式“B3+C3+D3+E3+F3”如果用函数表示,可以写成。

  2、单击编辑栏前面的插入函数按键

  ,打开的对话框是。

  3、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语法与功能,可在中查到。

  自我反思

  1、学习过程:

  遇到的困难:

  存在的困惑:

  2、学习成果:

  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分析》是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四章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中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工作表的建立,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在整个章节中本课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3、教学重点

  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4、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手段实现数据分析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是本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教师更要提出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同时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水平有差异,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三、教学与学法指导:(重难点突破措施)

  1、教法分析

  在教材中有一个实践活动材料“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比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于是我对这个材料进行加工,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炼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根据歌曲大赛的评分表确立某几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从而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对歌曲大赛评分表的数据分析为任务明线,数据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数据分析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问题。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成果进行交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分析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还精心设计了学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我还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在前面新知识的学习中设计了每个小组必答的任务环节,并为完成得好的小组加分。

  2、学法分析

  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媒体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提供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五、课堂设计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虽然紧张忙碌,但也充实有趣。尤其我们的课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参赛选手是大展才艺、各显身手啊!比赛结束后,要举行颁奖仪式。评委会设立了几个奖项,其中主要有这样几个:

  最佳校园歌手奖

  年级优秀歌手奖

  优胜年级奖

  引入分析任务:根据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的评分表来确立各个奖项的获奖同学名单。

  假如现在评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咱们团结智慧,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呢?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来,为了圆满完成该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激起学生学习Excel数据分析方法的兴趣和动力。在开始学习前,也要把小组竞赛的规则讲清楚,即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指定完成的任务,由教师任意抽取一名小组成员代表该组答题,完成的好则加分,否则其余各组作补充并赢得加分机会。通过此种竞赛方法,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数据分析任务的完成:

  1、评选最佳校园歌手:

  公布评选规则:按照得分高低对选手进行排序,得分最高者为最佳校园歌手。

  在开始排序之前,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快速找到得分最高的那位选手,通过研究分析方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思考分析的方法和习惯。

  针对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很简单的任务,教材中针对排序按钮的使用有详细的实例步骤,并且学案中也有方法的提示,所以学生参考学案和课本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学会了排序按钮的使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课本、学案等进行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然后教师抽选学生上台演示即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成果,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为其所在组加分以示奖励,也在暗示学生每个人的努力都会给本组赢得荣誉,时时刻刻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评选年级优秀歌手:

  使用“数据/排序”菜单项完成。

  在教材中有一个“试一试”的小栏目,这第2项任务就是我根据它而加工得来的。它其实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数据/排序”菜单的使用在教材中并没有详细涉及,但这是排序的一个重要方法,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同时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把“数据/排序”菜单的使用也当成了一个重点来讲解。由于这个任务涉及到两个关键字的复杂排序,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和学案展开组内合作探讨、以优促慢、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抽选学生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该任务的时候故意把活动单元格置于数据表之外,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定位活动单元格的印象。

  3、筛选任务:

  虽然筛选在这个任务链中并不能确立某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分析的方法。于是通过查找各个年级优秀歌手信息的不便,引出筛选的意义:通过筛选,缩小数据的观察范围,有助于我们发现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

  教师演示筛选3年级选手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左边的行号,让学生明白筛选并不是删除不满足条件的记录,而只是暂时将之隐藏了。

  教师演示了一个简单任务后,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筛选出3年级选手中得分在40以上的选手信息。这就用到了自定义筛选条件的命令,在教材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之所以在本堂课中提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筛选的方法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必然有很多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也必然会用到自定义筛选。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在本堂课中把这项内容引入进来,但并没有针对筛选条件如何定义展开深入讨论,而是留给学生课下思考,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自我提升的.问题,并且也为下节练习课做好了铺垫。

  4、评选优胜年级:计算每个年级的平均得分,确定优胜年级。

  由于分类汇总是这三个数据分析方法中的一个较难的方法,所以我先采用了教师讲解加演示的方法。首先讲解分类汇总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将数据分类(排序),然后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汇总统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该任务应该按照年级进行分类,并强调在分类汇总之前,必须先按分类项目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接着教师演示该任务如何进行分类汇总。为了让学生巩固练习分类汇总的方法,接着教师又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分析任务:比较男选手和女选手的平均得分谁更高。并且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巡视检查,找到一个在分类汇总之前没有进行排序的学生的操作结果展示给全体学生,让学生们帮助分析和查找出现该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分类汇总之前进行排序的印象。

  5、巩固练习:

  通过对校园歌曲大赛评分表的分析后,学生也掌握了三种数据分析的方法,这个时候我及时让学生通过一组连线题对这三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加以总结。

  然后以某校运动会成绩表为材料,由教师广播对所需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给出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所需的信息要求有:

  比较各班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分类汇总、排序)

  铁饼的最好预赛成绩多少米;(筛选、排序)

  通过以上这些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及时全面地总结巩固,从而让学生在当堂课中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下面的小组竞赛做好了准备。

  6、小组竞赛

  综合利用三种数据分析功能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处理某班跳绳成绩表和我国部分城市月平均气温表,并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开展小组竞赛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和习惯,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分别奖励相应分值。

  7、利用排序对各组成绩进行总结评价,在这儿把本节课所学的排序方法立即应用到对小组竞赛成绩的分析中来,也在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体会。在这儿,可以让获胜小组谈他们成功的方法和体验,同时让落后的小组谈经验和不足。通过总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学习。学生填写学案上的自我评价表,学会自我评价。

  教师结束语: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学习了数据分析的几种方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但这只是我们学习数据分析的开始,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格,要真正掌握其数据分析的用法,还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8、作业

  思考并收集生活中哪些数据可以整理成表格形式,对于这些数据可能会用到哪些分析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一种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竞赛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的设计上很好的利用了教材中的内容,但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尤其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在课的具体实施中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信息和文化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上。整个课的结构有情景导入、新课教授、总结巩固等环节,相对来说较为完整。但本课在具体实施后,我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主要有:

  1、本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前所学没有很好地加以结合利用。本来打算在开始学习数据分析之前,让学生利用函数或公式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总得分,并在中间的新授部分利用填充柄填充名次,但考虑到对学生的不了解,所以在设计时尽量避免涉及到以前所学内容的部分。

  2、课的容量太大,以至似乎面面俱到,但每一个知识点处理的并不透彻。学生容易产生更多的疑问,同时在课的时间把握上不好控制。

  3、重点、难点不突出。三种数据分析方法在具体讲授时用力均匀,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重点和难点解决的过程来。

  4、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对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应加强探究。

  ㈤巩固与提高

  1、为自己的小论文增加页眉与页号。

  2探索如何应用纸张类型自定义功能制作一份简历卡。

  3、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印自己写作的文章。

  4、为同学打印2页空白稿纸(推荐使用WPS软件)。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在Word的中的页面设置,通过教学发现,同学们对页面设置能够很好的掌握。

  但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是页眉和页脚的设置,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因此也比较不容易掌握,因此在下个班级的教学中,要把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加重对页眉和页脚的设置上。对于这个班级,在下周的课节中要拿出一点时间来重点强调一下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第3节制作图表

  (1)教材分析。

  利用图表直观地呈现数据,不仅仅只是数据的一种形象描述,更重要的是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体的结构特征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是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制作图表是电子表格软件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本章的重点。但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制作图表的技术方法的同时,应该最终落脚到技术价值的体现上。作为本节课的技术价值,就是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因为我们制作图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数据中的价值和规律。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Excel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了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编辑、数据的统计计算等操作能力。另外对学生来说,用图表描述数据的方法是不陌生的,在地理、数学课上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图表知识,对用图表表达数据的优势也有了一定的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数据;了解各种图表的作用和适用环境;能够根据问题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从分析气候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利用电子表格制作图表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图表特点与作用的分析比较,增强学生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本节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配合使用演、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利用EXCLE实现数据图形化表达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恰当的运用数据呈现形式,从分析数据到发现、探寻事物本质、规律的洞察能力和客观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所带来的喜悦。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两组数据分析龙口市气候特征,引出图表分析数据的优势,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初步探索,了解主题

  通过比赛使学生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采用自学法,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三:学以致用实验主题

  学以致用,开阔学生思路。结合地理学科中的知识解释结论,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环节四: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结合事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精彩片段

  片段一:在初步探索,了解主题环节: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和地理课上都画过统计图表。我和学生做比赛,看谁制作的折线图又快又准确又美观。我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表。结果当然是我胜了,我趁机说明将我们学到的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现实生活用中,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开始设计时,在此处我直接用电子教室演示用EXCEL制作图表的过程,但在上课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我用电子教室广播时意见很大,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参照课本的步骤试着自己制作图表,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学效果很好。于是我找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评价。学生制作的图表往往不是很完整,我趁机在此处设置一个探究问题:“如何修改和完善图表?”通过问题的探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发现、探索并总结操作规律。并要记住这个右键快捷菜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便捷的操作命令。

  通过这次实例,我深刻了解到,在课堂上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去总结、探索,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自我反思

  ⑴、本课主要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课堂设计主要整合地理学科、数学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整合。

  ⑵、导入部分运用对比的方法,体现图表表达数据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⑶、本节课以“分析龙口气候特征”为主线,让学生在用图表分析龙口气候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掌握制作图表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信息,提升学生分析、运用图表的能力。

  ⑷、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拓展练习环节,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合理运用Excel图表表达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图表数据,挖掘图表中隐含的信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第四节应用图表

  导引

  1、在文章中应用图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

  2、在文章中应用图表还有哪些优越性?

  第一环节依据图表

  分析问题

  1、如果在文章中插入的是柱形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从事物的数量多少关系进行分析,如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在文章中插入的是折线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在某个时期内上升(或下降)了多少,为什么?。

  3、如果在文章中插入的是饼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谁占的比例最大,谁占的比例最小,占的比例大的有哪些,原因何在?。

  第二环节插入图表

  1、插入图表时,要执行“ ”菜单项。

  2、如果要插入已有的图表,需在“对象”对话框中选择“ ”选项卡。

  3、当图表插入到文档中后,拖动图表周围的编辑点,可以调整图表的。

  4、如何设置图表的版式?

  5、如何修改已插入的图表中的数据?

  6、探究:嵌入式图表与链接式图表的区别是什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7

  分析

  本课教材通过报纸、杂志上的标题醒目美观引入为日记做封面的任务,首先介绍在Word20xx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接着介绍了艺术字工具栏,说明利用工具按钮可使艺术字的变换形式多样,从而制作出各种漂亮的艺术字,然后小结本节所学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练习做一份有艺术字的小报《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明确两种不同的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的方法。

  2、应用上节所学设置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及文字的绕排方式。

  3、利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填充颜色、改变形状、式样及旋转角度等更多形式的变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艺术字的步骤。

  难点:艺术字的编辑和修改。

  教学过程

  (一)出示任务

  常言道:看报看题。我们常见的报纸、杂志上的标题都很醒目、美观,课本、练习本的封面上的标题是这样,街头的广告字等更是如此。我们能不能如这节课开篇的日记中所说的那样,在Word文档中做出这样的文字效果来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我们的日记设计一个的封面——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板书课题)。

  (二)实施任务

  1、引导探究:

  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作品范例)这是仿照课本内容做成的艺术字效果。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制作出比这更漂亮的文字来。为了方便大家有目的地去探究操作方法,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问题,大家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探究问题:(出示)

  (1)如何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 还有别的方法吗?

  (2)我的word窗口中怎么没有“绘图”工具栏?如何打开它?

  (3)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4)怎样移动艺术字、改变它的大小、设置它的文字绕排方式?

  (5)想把艺术字的文字由“日记本”改成“笔记本”怎么办?

  (6)我对艺术字的式样、颜色不满意,能换换吗?怎么换?

  (7)春节人们常贴倒“福”字,意喻“福倒了”。你自己能设计一个倒“福”字吗?

  (出示:快行动!相信自己能行!)这几个问题,相信大家能自行解决。下面你们分头行动,边看书边操作,尽快靠自己的理解和尝试去探究方法步骤,看谁做得又好又快。

  学生尝试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和应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2、让有体会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师生共同关注操作过程,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统一认识。

  3、引导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三)升华任务

  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设计并制作一份有艺术字的小报。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编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03-29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05-05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优秀]07-04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0-19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2-3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优秀)09-0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优秀(精华7篇)12-30

初中优秀英语教案02-17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范文01-23

信息技术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