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02 09:18:3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走进诗歌,以美促情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春天》就是这样一首意境优美,节奏欢快的诗歌,《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那如何能让幼儿在诗歌的学习中既能很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又能体验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快乐与热闹的意境呢?

  结合“同课异构”的要求,根据《纲要》要求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四次欣赏,包括视频欣赏、配乐欣赏,看图欣赏,结构式图文梳理逐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诗歌内容。

  第一次欣赏。通过视频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多媒体虚拟了现实,再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对春天的情感共鸣。融化的冰水,哗啦啦的溪流,破土而出的嫩芽儿,各种花儿竞相绽开的那一瞬间,孩子们都不由得“哇”的感叹,他们沉浸在春天的场景中,感受着春天的五彩斑斓,鸟语花香。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讲述的愿望。

  第二次欣赏。倾听感受诗歌内容,让孩子初步熟悉诗歌的语词语句,这在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通过“诗人把春天编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从而让孩子欣赏配乐朗诵。孩子们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在老师有感情地诵读中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通过提问:你觉得这首诗歌美吗?哪句最美?引导幼儿将自己听到的诗歌进行回忆和再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组织语言,从而将幼儿听到的零碎的记忆进行初步的梳理,让孩子对诗歌内容能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掌握理解诗歌做好准备。

  第三次欣赏。通过多媒体电子书的形式,将诗歌的内容以及文字做成图书的形式,让孩子看一看,听一听。一方面提出“诗歌里还有许多优美的诗句”,让孩子有目的的来听,诗歌里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说到;另一方面,生动形象的电子书结合了听觉与视觉的渲染冲击,让孩子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多方面的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在此次欣赏过后,我发现已经有一部分小朋友已经能够跟着音乐和翻阅的电子书进行跟读,这时,我立刻进行肯定鼓励,请小朋友自己看着这本书来读一读,不知不觉中,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诗歌的内容。

  第四次欣赏。也是分段欣赏,采用ppt的形式,将图片和文字进行融合,帮助孩子分段进行欣赏: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诗歌里有哪些彩色的东西?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谁笑了?小池塘的酒窝是什么?小池塘为什么会笑出酒窝?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谁在歌唱?怎么唱的?帮助孩子逐段分析出: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春天是快乐的,春天是热闹的。其中,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又是重中之重。怎么样让孩子能感受到春天里动物的`快乐和人们的快乐之情呢?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的游戏,让孩子们想想在春天里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并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让其他的孩子猜一猜“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游戏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所以当我提出:“在读这本会笑的书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跟刚才一样!”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并将快乐带进了诗歌中,从而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尝试利用动作、表情、语气等表达表现诗歌的内容,提升幼儿用多种途径表达的能力”。

  一花需引万花开。创编是大班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可供自主选择的操作材料,让孩子进行自主创编和记录,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好朋友说一说,跟客人老师说一说,《纲要》指出:语言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要尽量让幼儿多说,要鼓励幼儿说,哪怕他说的是错误的,要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所以在创编这一环节,我没有过多的让孩子非要按照诗歌的节奏进行创编,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最后将孩子们的记录纸订成一本新的诗歌集来结束活动。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我认识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培养幼儿向善向美的情感,而不是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从而开展有效地师幼互动。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看了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环保时装秀后,每天都有孩子问我,“老师,那是怎么做的,好漂亮啊!我也想穿!”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它可以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观、想象力,也丰富了孩子的词语。并且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充满了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服装的美,学习与各种服装相关的词语。

  2、能运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服装。

  3、教幼儿学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服装。

  4、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5、启发幼儿对美的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能较连贯、完整的讲述。

  2、幼儿自己操作,制作服装。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图若干、收集不同款式的服装并布置于活动室的四周。

  2、各种旧报纸、旧挂历、旧塑料袋、台布、各种彩纸、色绳等。

  3、剪刀每人一把,、胶带、浆糊、抹布若干。

  4、走时装秀的音乐。

  5、自制话筒和摄影机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从大大班的环保时装秀入手谈话,这样不但丰富了谈话内容,并且抓住了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引发举办时装秀的构想,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为接下来的主动、大胆参加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请幼儿担任解说员,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服装,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衣服。

  1、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衣服(老师向幼儿介绍自己的衣服)。

  2、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服装,并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衣服有哪些特点,老师观察并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词语。

  3、鼓励引导幼儿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衣服,丰富幼儿关于服装的词语。

  三、欣赏活动室四周不同款式的服装和服装图片,感受服装的美。

  1、师:我们现在穿的衣服,都是设计师叔叔、阿姨发明设计的,服装的款式有很多,也很漂亮,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启发、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讲述。

  四、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服装,并交给幼儿制作的方法。(帮助幼儿复习工具的实用技巧和注意的安全事项)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欣赏作品,教师参与幼儿讲评。请幼儿讲述:我的时装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体现什么特色。

  3、老师向幼儿介绍话筒和摄影机,引导幼儿通过采访的形式,自由结伴扮演角色介绍自己制作的服装。老师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或同伴的服装。

  4、活动延伸:教幼儿如何走台步,如何展示服装。请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时装展示给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看。(放走时装秀的音乐)

  教学反思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

  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2、以语言活动为主,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

  3、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1、教师引导、鼓励不够。在幼儿之间互动这个环节,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能形容服装的词语很少。

  2、在动手制作的时候,时间比较短,很多幼儿自己制作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动手,很茫然。在这个环节应该安排在活动延伸里,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来操作。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大狮子的许多许多辫子》,感受狮子惊讶、害羞、快乐的情绪变化。

  2、尝试讲出故事中感兴趣的部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配具有音效的对话),大、小图书各一本,狮子表情图片(大、小若干),可操作的背景卡若干。

  2、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有更换发型的经历;欣赏过动物角色的故事。

  活动过程

  1、采访小朋友换发型的感受,调动对发型的已有经验。

  (1)指导语:今天的发型有什么改变?换了新发型有什么感觉?

  重点:引导幼儿在观察伙伴发型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经历讲出换发型时的心情,为故事中的线索做铺垫。

  (2)指导语:有一只狮子也梳了新发型,你猜“他”的心情怎样呢?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猜想。

  (由于调动了孩子们对发型的经验,在引起共鸣的同时,孩子们用较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出对改变发型的看法。)

  2、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边播放PPT边带领幼儿欣赏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指导语: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一段?

  重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中喜欢的部分。

  (这是个开放的提问,孩子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内容进行表达,有的“喜欢小兔子帮狮子梳头”,有的“喜欢狮子跑”,有的“喜欢动物之间对话”,有的“喜欢最后大家都梳辫子”。由于在备课时考虑得细致,所以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关注的地方基本与预设的关注点一致,在帮助幼儿分享的同时梳理和提炼需要掌握的要点。)

  3、分析故事中狮子情绪的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尝试讲述。

  (1)集体讨论狮子表情的变化。

  指导语:狮子喜欢这个发型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狮子一共出现了几次不同的表情,我们来学一学。为什么狮子会有这样的表情,狮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重点:充分感受狮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内心的变化。

  (孩子们理解了狮子的表情变化,包括现场探讨了大狮子最后躲在洞里的孤独,让大家印象深刻。可在这个环节孩子们表达的热情不高,与设想的表现以及平时参与活动的`激情很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调整后,在这个环节我加入了“如果你是狮子,心里感觉怎样”,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2)幼儿操作材料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或故事中的语言再现故事。

  指导语:在什么情况下狮子出现这样的表情变化?

  重点:摆表情图的重点——情节;讲的重点——使用故事中的语言。

  (由于材料十分吸引孩子们,大家在操作环节比较投入,但请孩子们讲时,大家都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喜好,把故事简单呈现,但讲时也没有更多的热烈气氛,显得比较沉闷。)

  活动延伸

  教师展示故事的原版图书,拓展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故事梗概

  大狮子来到小兔子的家,发现小兔子头上梳着一条大辫子,可爱极了!

  小兔子说: “大狮子呀,你的头发真乱啊!”

  大狮子说: “是呀,真不好意思!”

  小兔子站在高高的梯子上说: “那我来给你梳梳头吧。”

  大狮子坐在矮矮的凳子上说: “好啊,谢谢你!”小兔子给大狮子梳头,梳梳着,给他梳了许多许多辫子。大狮子一照镜子,吓了一跳: “哇,你给我梳了这么多辫子啊,可我不是女孩呀!”头上有许多许多辫子,大狮子一点也不喜欢。 “太难看啦,太难看啦!”大狮子用手捂住脑袋,逃出门去。大狮子跑过小马(陆续跑过水牛、山羊、骆驼)的身边,小马(水牛、山羊、骆驼)说: “大狮子,你的头发好特别啊!” “特别,特别难看吧?”大狮子反问。 “好看,你的头发就像麻花一样,多可爱啊!”最后大狮子躲进山洞里,藏起来了。第二天,大狮子从山洞里出来了。他看见了小马、水牛、山羊、骆驼。小马把辫子梳在鬃毛上,水牛把辫子梳在尾巴上,山羊把辫子梳在胡子上,骆驼把辫子梳在驼峰上。

  大狮子看到大家,笑着说: “哈哈,原来你们也梳辫子啦,真好玩啊!”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寒冷的冬季,是各种花草树木枝叶枯萎凋谢的季节,而“梅花”却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生长特别旺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特设计了古诗《梅花》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PPT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梅花》含PPT课件

  三、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大班教案 篇5

  一、选材原因

  《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编写的一个芭蕾舞剧,它的内容是根据霍夫曼《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的。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童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很适合让幼儿欣赏。之所以选择这个舞曲,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给孩子播放动画片时,放到了一个胡桃夹子的片段动画片《特巴雷克舞曲》,当时孩子们有的拍着小手打着节奏,有的忍不住想跟着跳舞,让我感受到这段音乐强烈的感染力。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平时的活动中这类型、这种风格的音乐,孩子接触是比较少的。本着让孩子尽可能多的积累音乐素养,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二、活动前遇到的问题

  《特巴雷克舞曲》是一首节奏很快,比较抽象的乐曲。乐曲主要有4段,结构为ABCA式。乐曲的节奏点清晰、重拍鲜明。但怎样让孩子在欣赏、演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了解乐曲的结构及节奏特点师本节活动的一个重点。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打击乐演奏的经验,做为下学期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该有怎样的提升,我们将其定位为双声部的合作演奏,并将此目标定位为活动中的.难点。

  三、活动后思考

  ㈠有效策略

  ⒈情景贯穿

  在了解了《胡桃夹子》的故事后,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欣赏糖果王国人们跳舞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们看舞蹈动作时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学舞蹈动作时感受不同乐段的节奏特点;帮小老鼠跳双人舞时,初步了解合奏的方法。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探索打击乐活动。

  ⒉课件运用

  开始环节,将不同的舞姿用简笔画的方法记录并做入课件,提示幼儿在不同乐段可以做些什么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逐步出示图片,很好的帮助幼儿熟悉了不同的节奏型。

  此外,课件的运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图谱的提示下,幼儿能够看着图谱,较清楚的演奏出这个活动。

  ⒊自主学习

  其一,是幼儿自主解析动作图谱,在图谱的提示下,幼儿自主尝试学做动作,并在用身体动作跳舞的过程中逐步的掌握节奏,使得节奏的掌握有趣且有效。其二,是给予幼儿自由练习的时间,在幼儿解析完节奏谱并为不同乐段配器后,给予幼儿一点时间,供幼儿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能力幼儿锻炼、表现得机会。

  ⒋乐器演奏方法的创新

  本次选择的乐器是铃鼓、串铃和钹,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演奏方法。铃鼓我们尝试在重拍处拍鼓面,弱拍处拨动铃鼓的铃片;串铃棒我们尝试重拍处敲击串铃,弱拍处晃动串铃。这样的演奏方法使得乐器与音乐的情绪、特点更加吻合。

  ⒌指挥提示

  教师对音乐的透彻的分析以及熟悉程度,能够在活动中更好的指导幼儿。在本节活动中在孩子对图谱已经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教师的指挥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家齐奏第一声部时,由于是新的演奏方法,教师尝试用模拟乐器的方法对不同乐段指挥,每个乐句结束前迅速的转头提示下个乐句需要演奏的孩子。而在两声部合作演奏时,教师尝试用两只手同时对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指挥,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两声部的合奏。

  ㈡存在问题

  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⒈由于一节活动中融入的内容较多,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孩子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在组织活动中我忽略了一个环节,没有帮助幼儿小结提升,让幼儿更清楚的感受音乐有四段,在接下来活动中讲到不同的段落,孩子们会出现不太明白的情况。

  ⒉最后一段为了表示音乐越来越强、越来越快,图谱中显现出的又密有多,不利于让孩子看清楚图谱。将图谱进行调整,将每个小节用加深背景的方法让孩子能够更清楚的看图谱。

  ⒊活动中由于教师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遇到突发情况的能力,出现每个环节都较快较肤浅的过渡过去的情况。对于孩子的一些回答没有深入的听听孩子的想法,主导性较强。可以多让孩子讲讲她们的想法,肯定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

  ⒋本节活动中运用的音乐被放慢速度后,有杂音,导致音质变差。可以在孩子已经熟悉音乐旋律、节奏、配器方案后,尝试用原速的音乐进行演奏,更利于幼儿感受歌曲激进、有力的风格。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节音乐活动《一只狼》是一节可以随着歌曲玩游戏的一节音乐活动,游戏中幼儿在三个角色中不断转换,他们可以多次边唱边玩。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快速反应的智能游戏,这个游戏对歌唱有推进作用。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

  2.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能快速反应。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巧妙与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头饰、九宫格、"狼、羊、枪"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讲故事:在高高的山上住着一只狼,听,他来了!教师唱歌曲:一只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东张西望,想要吃羊,想要吃羊,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什么呀?

  教师: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

  幼儿:一只狼。

  教师:它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事情?

  幼儿:到了村庄,想要吃羊。

  教师: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找羊的呢?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听一听歌里的是怎么说的。

  教师:谁来告诉我,狼是怎么找羊的`?

  2、教师范唱歌曲,重点理解东张西望的意思。

  教师: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谁能学一学东张西望的样子?

  幼儿自由做动作。

  3、教师演唱歌曲,加入东张西望的动作。

  教师:我来唱歌,请你们来教我做东张西望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

  教师:会唱的可以跟我一起来唱一唱喔!

  2、 幼儿演唱歌曲。

  教师:我不唱,你们唱,但我会用动作提醒你们。

  三、根据情境,逐一创编歌词演唱: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狼看到羊的歌词。

  教师:我就要来说一说关于这只狼的故事了。有一天,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想要吃羊,终于看到了,狼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呢?

  幼儿猜测:羊、乌云、羊圈、人……教师唱:听"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一只羊。"(教师出示羊的图片)狼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是一只羊。

  教师:第一次进村庄就看见羊了,狼好幸运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狼看见羊的事情吧?

  2、引导幼儿加入羊的动作。

  教师:刚才大家在唱歌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个羊的动作,我是唱到哪个字的时候做这个动作的?

  3、幼儿和教师一起唱羊的歌曲。

  教师:唱到羊我们就要变成羊的样子。

  4、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枪的歌词。

  5、引导幼儿加入打枪的动作。

  6、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狼的歌词。

  四、通过游戏,学唱歌曲。

  1、介绍九宫格教师:今天这只狼跑到我的九宫格上来了,当我翻九宫格后,翻到谁,我们就要唱谁。唱出它的时候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

  2、教师翻九宫格,演唱歌曲加入动作。

  3、教师扮演狼,个别幼儿转转盘,大家随乐游戏。

  教师:这次狼又会遇到谁呢?用动作来告诉我。

  4、回忆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

  5、教师当狼,随乐游戏。

  6、幼儿当狼,完整游戏。

  【活动反思】

  第一步当然是研究文本。我喜欢每读一遍有了想法,及时记录,这样汇总起来便是可贵的备课材料。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有了一点认识,那就是:1、这是一场较量,形式紧迫,扣人心弦;2、屠户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让人感同身受。但是这些认识终让人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龄为何把这件事记录于书呢?”“有什么深意吗?”“教材选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选进教材?”

  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读透了文本。

  于是我又分析了教参。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让我欣喜。教参倾向于本文并无深意,只是故事奇异,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于是我又在书上写下了一句话:3、蒲松龄作此文,盖因狼之奇异:与人一样的心机。

  接下来我又找出《聊斋志异》,找出《<狼>三则》。慢慢品读几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三则单选这一则了:这一则最长!换句话说,这则故事写得情节最曲折、最丰富、最生动。

  我又找出袁行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了一流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认识。读着读着逐渐明白情节曲折正式《聊斋志异》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龄对人物的刻画是无比的惟妙惟肖),而《聊斋志异》的成就却是在文言小说极度衰微之时蒲用文言这一高度精炼的语言所达到的。鲁迅说它“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着对它情节曲折的高度评价。

  至此,这篇小说的特质我基本已经把握,那就是:内容奇异(狼狡诈似人),情节曲折,文笔简练。

  那么紧接着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这篇小说的特质呢?

  我曾经查找过一些名家讲《狼》的实录,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样,何况评优课我必须有自己的创意呀。我再次阅读文本。领悟到可以用朗读来贯穿教学,情节的曲折问什么非要说呢?朗读也是可以体味到的呀!于是最初的简略的教学设计便诞生了。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01-21

大班教案(经典)11-16

【精选】大班教案10-02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0

(精选)大班教案09-15

(精选)大班教案09-12

大班教案【精选】09-20

大班教案[精选]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