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时间:2024-01-25 10:27: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1

  活动名称:

  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活动目标:

  1、学习一篇关于《西游记》故事的儿歌,有节奏地朗读。

  2、通过观察图夹文的儿歌形式,每一句儿歌结尾与下句句首的形象一致。利用图文以及表情、动作等策略记忆儿歌内容。

  3、用不同的表情、动作体现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活动准备:

  实物展示仪一台或儿歌文字,西游记角色图片各2张。幼儿用书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语言的形式,引出主题,激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你知道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吗?下面,我给你们念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教师朗读儿歌,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出示幼儿用书,放在实物展示仪上放大,教师边念儿歌边指放出来的图文。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儿歌中的规律。

  教师:你们仔细看看图文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句首尾人物相同”的规律。

  教师:再跟老师念一念,你又发现了什么?幼儿在跟念时,教师加重每两句末尾一字的发音,引导幼儿发现咚、空等字押韵的'规律。

  3、启发幼儿借助实物展示仪放出来的图夹文儿歌的表现形式,尝试有表情地记忆和朗读儿歌。启发幼儿想一想,认一认,图片旁的汉字读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文念儿歌。

  4、引导幼儿有节奏朗读儿歌,从中体验活动中的快乐情绪。

  教师可引导幼儿逐步提高念儿歌的速度,增加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特别有趣顺口,儿歌内容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熟悉的内容,因此,当老师范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听得特别入神。第二遍我利用下载的动画课件边放边学,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学起来就会兴趣高昂,学得快,记得牢。两遍后大家能较整齐地朗读了。此外,教师恰当的鼓励是打开幼儿大胆朗读的金钥匙。及时、恰当地鼓励,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朗读儿歌,避免一开始就给幼儿挑毛病,否则会使幼儿对朗读失去兴趣。当幼儿掌握了儿歌内容后,我注重帮助幼儿了解儿歌中的人物性格,使幼儿知道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在朗读时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我们还通过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了解重音对朗读的影响,通过练习,幼儿朗读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2

  设计意图:

  (一)作品分析

  1.儿歌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老妖怪等大都是猴子、猪等动物变化的妖精、精灵,这些都是拟人化的动物,也正是童话中的人物,具有童话的色彩。动物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具有超人的能耐和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的作为,情节曲折,角色动作表情的夸张,语言的幽默,这些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2.图画书《孙悟空打妖怪》以红、绿、黄、黑四色表现,给人视觉上的醒目,主要角色突出。从儿歌内容上来说,它是一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传统连锁调儿歌,主要描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情节,大家都非常熟悉。

  3.作品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妖怪,除了孙悟空外,大家都没分清人、妖,差点上当的故事情节,来告诫人们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幼儿分析

  1.大班的幼儿好奇心强,尤其是西游记中变化万千的魔法,是每个孩子所向往的。《孙悟空打妖怪》这种连锁调形式的儿歌朗朗上口,也深受孩子们喜爱。

  2.他们对这些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的事也很感兴趣。

  3.《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所反映的不同时代社会的写照,这些动物以及虚构的神道、菩萨都具有人性,他们的言行中充满这人情世故,他们的性格和活动中有着浓厚的社会关系的投影,这些对孩子了解社会、人际的交往的都会有所帮助。

  (三)设计思路

  1.活动开始教师以儿歌中的角色出场,使孩子一下子就进入了有趣的情境,唤醒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孩子直观形象的学习特点,运用了图谱法给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在第一遍儿歌中,教师运用图谱帮助孩子们熟知人物的出场顺序,并初步感知理解连锁调儿歌的特点,接着,教师采用幼儿自主阅读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连锁调这一特点的认识。

  3.在活动中,教师还运用了多通道参与法,孩子们通过看课件、听朗诵、说儿歌、做动作、玩游戏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感官,使他们对儿歌的感知更加地全面。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中人物出场顺序、动态、表情,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2.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并尝试表演儿歌内容。

  3.知道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人手一本小书,《西游记》开场主题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婆图片各一张、椅子。

  经验准备:有一定自主阅读经验

  活动过程:

  (播放西游记开场音乐)教师戴上孙悟空的面具、手拿金箍棒舞动几下,与幼儿相互问好,活跃气氛。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本领吗?(请2-3名幼儿自由讲述)我的故事写成了儿歌,你们听一听。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打开PPT,教师边念儿歌边播放相应的图文,幼儿初步理解儿歌。

  师:你们听见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出示相应图片边用儿歌内容总结。)

  2.幼儿自主阅读,仔细观察画面,找出儿歌中的规律,初步了解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1)师:儿歌里还有好玩的,我们去图书里找一找。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幼儿说出"句首尾人物相同"的规律。

  师:刚才你们仔细看了图文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后一句的开头,念起来好听顺口又有趣,就象我们玩的接龙游戏一样,这就是连锁歌的特点。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念儿歌,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问:

  (1)这首连锁儿歌里到底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试着一起看图说一说。(看PPT,一起朗诵一遍)

  (2)采用有节奏敲打身体不同的部位来表现儿歌中的角色,以及速度的快慢方式朗诵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师:这首儿歌念起来很有节奏感哦!让我们有节奏敲打身体不同的地方表现儿歌中的各个角色。

  (3)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练习2--3次。

  (4)师:谁上当了?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

  小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三、幼儿表演儿歌内容1.选角进行表演每组选择一位幼儿佩戴上相应的角色胸饰上台做动作,其他幼儿念儿歌2.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站在自己椅子前,边念边做动作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特别有趣且朗朗上口,内容也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我思虑再三,传统的教学形式简单机械、单调而重复,大大的限制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该活动中我就做了些新的尝试:

  1、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与图文相结合进行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为让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儿歌,将儿歌与表演相结合,让幼儿身临其境同时配上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此次活动中,在幼儿指导语言方面欠缺、说话不够精炼准确,我应该多加练习。材料准备不够充分。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3

  设计意图:

  《福建省幼儿园教育指南》在语言领域的指导要求中指出“注意挖掘本地区民间优秀的童谣、民谣,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语言领域《孙悟空打妖怪》这首儿歌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首颇具情趣、易唱易记的中国传统连锁调儿歌,这种儿歌在民间流传广泛,但在教材中出现的较少,同时,本儿歌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兴趣的。把出自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同时又以中国传统儿歌形式来体现的儿歌让孩子们来学习和理解,很有意义。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能大胆地朗诵儿歌。

  2、初步能分角色表演儿歌,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唐僧师徒及老妖婆的木偶;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图谱、唐僧师徒的小卡片。

  2、知识经验准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解唐僧师徒弟的人物形象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它们是谁呢?一起来看看。

  二、欣赏木偶表演,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完整欣赏儿歌,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师:唐僧师徒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听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幼儿再次欣赏儿歌内容,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师:唐僧师徒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一个个是怎么出场的?

  三、分段学习儿歌,运用图谱让幼儿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的第一段。

  师:刚才儿歌里说到了唐僧师徒去打妖怪,他们是按什么顺序出场,怎么出场的?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发现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师:请小朋友认真看看图谱,有没有发现图谱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利用图谱,学习儿歌的第二段。

  师:出现了老妖怪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分组轮流朗诵儿歌,引导幼儿伴以动作、表情进行朗诵。

  四、运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学习分角色表演儿歌,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1、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现唐僧师徒出场的动作等。

  2、分角色朗诵儿歌,提醒幼儿表现角色中人物的特点。

  3、分角色表演儿歌,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神态表现儿歌的内容,引导幼儿合作表演。

  师:唐僧(悟空、八戒、沙和尚)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的动作和语气来模仿它们会会更形象?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4

  主题来源:大班《梦幻西游记》

  涉及领域:语言、艺术、社会

  活动形式:集体、分组

  活动目标: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儿歌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儿歌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儿歌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大班儿歌教案: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孙悟空打妖怪教案11-19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03-26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03-02

大班语言教案孙悟空打妖怪03-18

大班语言教案:孙悟空打妖怪02-24

大班语言孙悟空打妖怪教案15篇11-19

大班语言教案:孙悟空打妖怪9篇02-24

悟空打妖怪教案01-31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03-31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