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5 09:04: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必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6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7个生字。这三组字用绿、红、蓝三种颜色表示,分别显示了“减一笔”、“加一笔”、“加个部件”三种识字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其规律,再让学生说说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7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1、“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2、“日”字中间上一竖,由由由;

  3、“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4、“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这一项是通过“我会读”让学生积累15个词语;通过“我会连”辨别6个平翘舌易错字;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1、“我会读”是通过学生自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词汇。教学时,可以采用“乘坐语言快车”的游戏来认读。方法:分小组开火车横着、竖着、倒着几种方式读书中的词语,看哪组读得准,认得快。

  2、“我会连”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时可先读字,再连线,最后同桌互读。

  3、“读读背背”是一首简短的儿歌。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教学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准“祖、岭、盛”三个难音字。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指导背诵时,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连句开火车背诵;可以四大组开火车连句背诵。以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分两个层面练说。一是交流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过“六一”的;二是设想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教学时,可创设以下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给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一)创设情境一:

  1、播放录象,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象,启发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何怎么快乐?

  2、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想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向大家交流交流吗?

  设计两种方式:

  “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前准备好“六一”留影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享受他的快乐,并对他的解说作出评价。态度是否大方,说话是否有条理,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如果是,奖励他一个“优秀解说员”奖章。

  “我是优秀采访员”:给愿意当采访员的学生戴上一个记者证,拿上自己做的小话筒,到同学中采访,还可以采访老师,然后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活动告诉大家。学生评比最佳采访员。

  (二)创设情境二:

  1、情境引入,激发参与欲望。

  实物投影本校近年“六一”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学校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播放活动时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谈谈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设计两种方式:

  1、个人:自由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过小学生的第一个“六一”,让大家给你参谋,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商量,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

  2、小组:和同学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时间地点主持人内容

  四、展示台。

  “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书上认的字,并和大家交流。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拿课外书来用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同学听;事先把认识的字用电脑打印出来,展示在“识字角”中,给同学交流;把认识的字组词说话,让同学知道认识了哪个字。

  “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在同学都会了的时候比比谁最快。

  五、教学设计。

  (一)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出示一本《新华字典》、《新编小学生字典》。

  1、谁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什么功用?

  2、谁会查到下面这些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我”、“是”、“小”、“学”、“生”

  3、看了他们的演示,你想说什么?是不是也想学会这一本能呢?

  (二)学生介绍学查字典的途径、方法:

  提示:学习查字典的途径有多种,如:家长教,哥哥姐姐教,自己看字典的“说明”学。

  学生介绍方法时,可以边说边做。

  (三)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

  1、按顺序背熟汉语拼音字母表,熟练掌握音序。

  2、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3、在刚查到的大写字母的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的页码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中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找的音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梳理李广的生平并能简要地概括。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评点李广的人生经历。

  4、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和他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重点:

  1、概括李广的生平。

  2、评点人物。

  3、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分析李广的命运悲剧。

  2、司马迁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研习、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以大屏幕代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独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这说的就是李将军。我们今天就一起欣赏李将军的风采。

  二、概括李将军的生平

  请学生回忆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李广的人生经历。围绕他的人生经历中主要发生的事件概括。

  教师提示:李广的一生都在做什么?抗击匈奴。用他的话说就是,“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整个人生都与抗击匈奴有关。曾经为抗击匈奴得到皇帝的赏识,也曾经因为抗击匈奴获罪,更是因为抗击匈奴被捉,最后也是因为抗击匈奴而自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战场。

  三、司马迁传记人物

  司马迁为什么会给他立传,他在李广身上看到了什么?李广对于司马迁来讲,有什么传记价值?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李广的卓越才干。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他在抗击匈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作战才能。

  2、李广的正直品行。结尾评价里反复说他身正、诚恳、忠诚。

  四、人物评点

  司马迁如何展示人物风采的?

  学生活动: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评点人物的风采。提示先寻找有关人物风采的内容,然后运用评点法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范例:

  如: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通过文帝的感叹,可以看出李广的作战才能。“万户侯”就是对他的肯定。课本上第51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正派,以身作则。课本第56页。

  卓越才能可以从骑射、机智、胆量三个方面评点。

  正直品行可以从身正、廉洁、爱士三个方面评点。

  五、人物命运悲剧

  以上是李广的名将风采,但这样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将军为什么最后却引刀自刭?

  学生依据内容思考。首先是自刭,面对刀笔之吏他自杀了,这就说明与他有关,表现了他的正直,有宁死不屈的气节。另外就是卫青的原因,他让李广去和别的'部队合并,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就没有合并行军的条件;而在行军路上向导逃亡,最后延误了会师的时间。

  归纳以上的原因,既有个人的,也有别人的,既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如果我们纵观李广的生平,发现他的一生并不平坦。连写《滕王阁序》的王勃都对他有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在这篇传记里文帝感叹他生不逢时;自己曾被活捉;也曾经被贬为平民;他能射杀老虎也能被老虎伤害;为抵挡单于请命不许;一生作战七十余次,在六十多岁的时候面对刀笔之吏。统观这些经历,我们会逐渐明白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

  那李广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朝廷不用。

  “天子以为老”、“毋令当单于”、“令广并于右将军军”。朝廷不用的背后是对人不信任,迷信思想在作祟,用人唯亲的原因。

  2、性格局限。

  如他抗击匈奴,极具作战才能的他却被活捉?他能射杀老虎的时候能被老虎伤害?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有个作战特点,他善骑射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这个能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自恃其能并且思想保守,甚至有些顽固。

  后来明知卫青和公孙敖的关系,但还对大将军做出请求。不与大将军辞别;对大将军的问话不做解释。可以看出他讷口少言,不谙世故,性情冲动。

  那么这两个原因,哪个是主要的?性格局限。其实刚才我们在梳理他一生经历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不如意与自身有关。所以李广的命运悲剧也可以定性为性格悲剧。这与项羽类似,这种悲剧更让人显得悲叹惋惜。

  六、司马迁的评价倾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司马迁为李将军列传,既有对他卓越才能的赞赏,也有对他正直品行的颂扬,还有对他命运悲剧的同情。那么这三点哪个是最为重要的,是最被司马迁重视的?

  是他的正直品行。依据一是他结尾对李广的评价,引用《论语》的话赞扬他的为人正直,直接评价“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说他的“忠实心”,引用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他的为人。二是司马迁对多个传记人物的评价都注重的是他为人的品行。如评价孔子“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评价屈原“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等。三是只有肯定了传记人物的为人,才可以推崇他的才能,因为具有这样的为人的才能才可以发挥出社会效用,如果没有为人,只有才能,那样他对社会的作用是极其狭小的。也只有在肯定了为人之后,才会为他的悲剧命运产生同情和怜悯,借此感同身受地抒发心中的愤懑,而这也正暗合了“发愤著书”的传统。这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的“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样就在肯定为人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懑。所以司马迁特别看重传记人物的为人。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说《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那屈原则用《离骚》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人,而司马迁则用《史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七、作业

  解释“不虚美、不隐恶”这个观点,并用《李将军列传》来说明。

语文教案 篇3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文背影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学习重点】: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 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背影 》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A纵观全文,找找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情,体会父亲对儿 子细致入微的爱。

  B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 :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找 出来并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

  2、细节中悟父爱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 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文背影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比较阅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些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

  3、感动中谈父爱

  “背影”成了父亲 最好的诠 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课堂小结】:

  教师赠言:

  同学们,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 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如果你们对父母、亲人心存感激,就趁他们还健在的时候,趁他们还爱着我们并能接受我们的爱的时候,珍惜这份爱并好好地表达出来吧。哪怕只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哪怕只是给父母端上一杯水,或盛上一碗饭……有关亲情,有关爱,老师没有确切的答案给你们,今天的课只能算是一块“砖”,抛给你们,希望引 出你们对家人爱的“玉”来。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今天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

  --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

  --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

  --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三)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

  (四)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五)阅读之后,梳理字词。解释下列词语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长绒 溟濛 飒飒 蜿蜒

  (六)分组讨论:

  1. 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2. 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

  3. 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

  4. 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

  (二)第一个问题: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

  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

  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

  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

  (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

  (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

  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

  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五)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六作业:

  ①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

  ②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思想

  1 文本维度。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

  2 学生维度。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 教学理念。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言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力,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目标

  1 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 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 品味语言,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使学生人情入境。

  难点:深人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 课型:品味鉴赏课。

  2 教学方法:诵读、品评、点拨。

  3 学习方式:自主发现、自主品味、自主表达。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高》(《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文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古典文学知识》,20xx年第3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请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山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二、活动之一:诵读——感受韵律之美

  1 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

  诵读提示:

  ①注意重音。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

  ②注意韵脚。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仄声字短促急迫,从音乐效果看,仄声韵较沉闷,容易传达愁苦的情绪。

  ③注意节奏。例如“有暗香盈袖”为1-2-2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

  ④注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

  2 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

  3 再请全班学生静静地阅读。

  三、活动之二:品味——体悟情感之美

  1 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拈取“愁”这个情感基调。

  2 学生活动:自主发现、自主品味“愁”的具体表现。

  3 结合诵读,品味语言。根据学生自己的发现相机点拨,师生、生生完成对话交流。例如:

  ①“薄雾浓云”勾画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也衬托出女词人烦闷的心绪。“薄雾浓云”,可以说是抒情主人公心境过滤、染色后的景象,也可以说是她心中之愁云惨雾外化所产生的“幻景”。其实,暗淡阴沉的自然景观与孤独伤感的情怀已完全融为一体。

  ②“永”,白昼如此漫长,着实令人发愁!重阳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已是深秋时节,依地理常识看,白昼应是越来越短,怎么会是“永昼”呢?原来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

  ③“销”字写出香料慢慢燃烧,烟雾缓缓腾起:腾起的又何尝不是愁、不是苦?!时光悄然流逝,而相思之苦何时有个尽头!

  ④“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重阳节又是亲人团聚、共登高处、饮酒赏菊之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包含多少美丽的回忆,而又包含多少委屈与无奈,伤感与愁苦!也有人认为,“又”字可以理解为“却又是”,在此处起递变和加重语气的作用。索然寡居时,碰上一般性的节日,譬如说端午节,也还罢了,可恰巧遇上重阳节。词人意在突出这个佳节思亲怀人之情的炽烈。

  ⑤“半夜”和“昼”“黄昏”联系起来思考,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思念之殷切,已达到了每时每刻之地步。

  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何以成为千古名句?“瘦”字又包蕴怎样的情感?

  这三旬一方面暗示自己在离别中的憔悴与期待,另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与清品。

  有一种版本为“人似黄花瘦”。“比”与“似”孰优孰劣?

  答案不求统一,自圆其说即可。“比”,重在程度,超过几分,意味更胜;“似”,重在物我合一。怜菊即怜人。

  引用名家论述(出示幻灯片二):

  李清照先是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之瘦,次又发现自己之瘦,最后才见出自己之瘦还有过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早已与菊花化而为一了。(李长之《论李清照》)

  结尾一句是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

  4 再请学生诵读。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诵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放进去。

  四、活动之三: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1 词主要通过什么抒发愁情的?

  “黄花”“黄昏”“酒”“西风”等意象极力传达相思之愁情。

  2 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闭目想象。学生充分想象后,教师随着背景音乐轻吟此词。

  3 师生交流: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到的也许是,薄雾迷蒙,弥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脉脉;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

  五、活动之四:练笔——表达诗意之美

  以“相思”为话题写一个句子。写好后让学生逐一朗读。形成一首首现代诗。

  例句(出示幻灯片三):

  相思是风筝,飘飞的你,永远在我的视线里。

  相思是暗夜里那盏不眠的灯,醒亮着寂寞。

  相思是眼角悄然流下的红泪,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六、齐背全词

  七、总结(出示幻灯片四) “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清代陈廷焯评《醉花阴》)

  相思是如此美丽,而又如此凄苦。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相思?你如果在现实中体验不到相思,那么请到《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里去寻找吧!

  八、教师改诗相赠(出示幻灯片五)

  相 思

  晚来的风摇曳烛影

  惊醒了

  蜷缩在梦里的冷

  北去的雁衔去相思

  伤感了多少西风

  系在窗棂上的眼神

  枯瘦一地的黄花

  寂寞了一个人的黄昏

  却盛开着满野的柔情

  九、布置作业

  1 从课外搜集有关相思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

  2 将《醉花阴》改写为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歌。

语文教案 篇6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拽zhuài 战栗lì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快不乐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2.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词语积累:P155 注释1;P156 注释1;P157注释1;P158注释1-2;P159 注释1;P161注释1、2

  1.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记叙:9个时间点(人、地、事)

  2.重点语句理解:P163 练习二

  3.中心句(主旨句):P163 第16段,起点题作用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砭biān骨 崎qí岖qū 窒zhì息

  2.解释下列词语。

  (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2)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是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称谓)郭超人(人名),前任新华社社长。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演讲词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阴霾mái 哀悼d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孜孜不倦:勤恳不知疲倦。

  (3)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我们。

  (2)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真正的英雄》选自《前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是美国前总统里根。

  1. 感情脉络变化:悲痛(前)—— 力量(后)

  2. 写作思路:总 — 分 — 总

  3.重点语句理解:P188课后练习二

  第25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yú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6)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点拨: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

  2.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点拨: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点拨:重点理解“孰”“知”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夸父逐日》神话,选自《山海经》

  词语解释:P190 注释2、3、5、6

  1.文章主题:表现夸父地英雄气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周朝列御寇)

  词语解释:P191注释3-7;P192 注释1-4

  通假字:“知”通“智”

  1.启示:(1)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视觉(车盖、盘盂)、触觉(仓仓凉凉、热如探汤)得出太阳一大一小的不同结论。

  (2)反映了古人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孔子不能决”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谦虚的态度。

  2. 句子翻译:P192 课后练习三

  第26课 珍珠鸟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细腻nì 眼睑jiǎn 眸mó子 呷xiā

  2.解释下列词语。

  (1)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2)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2)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称谓) 冯骥才(人名)。

  词语积累:P197 注释1-2;P199 注释1-3

  1.记叙线索: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

  2.鸟儿与人关系变化:胆小 — 渐渐胆大 — 开始亲近 — 完全信任

  3.重点段落:P198 第11段(动作描写),P199第14段(神态、外貌描写)

  4.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建立信赖的基础是互相尊重,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

  5.移情手法:将人的性灵赋予鸟儿

  第27课 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对峙zhì 咩miē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2.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3.用恰当词语填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词语积累:P202 注释1、3;P203注释1;P204注释1-2

  1.详写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试跳的情景(P204第9段 动作描写)

  2.重点语句理解:P207课后练习二

  3.“彩虹”(共出现3次):环境描写

  “彩虹”作用:(1)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2)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第28课 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栅zhà栏lan 拂fú动 抽搐chù 掠lvè过 咆哮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8课 《华南虎》 新诗词语积累:P210 注释1

  1.重点语句理解:P211 课后练习二

  2.运用象征手法

  3.华南虎的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争

  第29课 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 疮chāng痍yí 遒qiú劲 妒dù忌jì 觑qú 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勇猛,强健。(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创伤。

  (5)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6)遒劲:雄健有力。(7)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P214 注释1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

  词语积累:P215 注释1;P216 注释1-5;P217注释1-2;P218注释1-2

  1.对比:(1)家马(驯养、勇毅)与野马(美德、美质、美形)

  (2)野马与7中动物的对比(P217第5段)

  2.重点语句理解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P215 第2段)

  运用拟人,说明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地寻找食物。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原来。(4)屠大窘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瞑:闭眼。(11)意暇甚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16)狼亦黠矣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词语解释:P220 3-7;P221 1-14;P222 1-9

通假字:“止”通“只”,仅仅

  词类活用:洞(打洞)、隧(钻洞)、犬(像狗一样)、变诈(欺骗手段)、笑(笑料)

  句子翻译:P222 课后练习二

  一词多义:之(6个)、其(6个)、前、意、敌、以

  1. 主要内容:遇狼 — 惧狼 — 御狼 — 杀狼

  2. 启示:(1)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勇于抗争到底。

  (2)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害人终害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