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合集]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管理职责
第一条公司主管安全副总经理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安全运行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对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条安监部对全公司危险源的安全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
(1)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并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检测、评估、监控、登记、建立档案与备案;
(2)负责组织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并组织演练;
(3)审核各有关部门、项目部编制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监督、协助各项目部进行项目级应急预案的演练;
(4)督促、检查各项目部对员工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培训教育的情况。
第四条工程部对重大危险源所在项目的生产操作负监督指导责任,遇到生产中的异常情况,有可能影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时及时安排处理。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设备的计划检修、抢修工作;定期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校验。
第五条项目部对本项目重大危险源的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1)建立重大危险源台帐并根据本项目危险源特点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及相应职责;
(2)制定本项目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并组织职工培训和演练;
(3)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章危险源的辨识
第六条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因素:
(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员的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索;
(4)来自工作场所外部会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之下的人员造成不利于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
(5)来自工作场所周边、由组织控制下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产生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中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不论由组织或其他部门提供;
(6)组织的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已纳入计划的变化;
(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的变化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8)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方法的实施有关的适用的法定义务;
(9)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第七条作业活动和场所的划分通常包括:
(1)公共场所:如办公楼、会议室、员工餐厅等;
(2)作业活动场所:如作业场所、运行场所、抢修现场、施工现场、仓库等;
(3)各种设备设施:如运行设备、作业设备、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等;
(4)危险作业活动: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
(5)特种作业活动:如厂内机动车驾驶,特种设备操作、起重作业等。
第八条危险源的分类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辨识:
1、按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后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结合公司实际,将危险源分为十四大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化学性爆炸;
(12)物理性爆炸;
(13)中毒和窒息;
(14)其它伤害等。
2、按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时,将危险源分为六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的信息收集
第九条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活动场所、活动过程、进入活动场所的所有人员以及运行、作业活动的所有设备设施。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充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
(1)过去: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过去遗留的危险源;
(2)现在: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在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下的危险源;
(3)将来: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第十条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
(1)正常(常规):在进行正常的作业活动时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设备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2)异常(非常规):在作业活动中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如电气、机械设施设备的试运转、维修、停机及发生故障时的危险源、恶劣天气(风雾天、雨雪天﹑高温寒冷天)作业时等危险源;
(3)紧急(事故):主要指在作业活动中不能预见因素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发生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高处坠物或滑坡掩埋窒息等危险源。
第十一条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询问和交流
由安监部组和工会组织,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收集各部门、各项目工作活动中存在的没有得到控制的危险源,再组织评价,确定控制措施。
(2)现场观察
由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会职工代表对作业现场的观察或检查,发现存在的危险源,再评价风险的大小,确定控制措施。
(3)工作分析法
组成专业组,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识别有关的危险源,再进行评价,确定控制措施。
(4)查阅有关资料和记录
查组织内以往事故记录,从中发现的危险源。
(5)获取外部的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确定控制措施。
(6)安全检查表
对于组织已识别的危险源,编写成检查表,列出问题清单,逐一调查填写,通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发现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再进行评价,确定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1、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步骤:
(1)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
(2)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3)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
(4)最终确定公司的重要危险源。
2、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
计算公式:D=L×E×C
公式中: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
表一: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
表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表三: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十三条重要危险源的确定
1、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划分:按D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见表四。
表四危险等级评价标准(D=L×C×E)
2、重要危险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2)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
(2)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但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5)D值>70的。
3、D值在160分以上的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组织整改,采取了适当措施后重新评价,直至达到可接受程度。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第十四条各项目部对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1、落实管理和监控责任,编制监控实施方案,如建立改造设备降低机械伤害事故率、设备设施完好率、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率等目标指标;
2、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加强在设施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各环节的技术保障措施;
3、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
4、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险源认真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4-24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5-10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09-02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04-06
车站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04-18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规定04-03
[精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12-05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通用20篇)08-24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范例(2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