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0 10:13:5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生学习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学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出示长城的远景图,简介:这是我国的长城,它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你们知道有关长城的故事吗?

  1、请同学们讲解,老师及时加以表扬。

  2、老师补充几首古诗。

  3、简介长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势险要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且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明代为了抵御外敌,前后修筑18次,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说说长城的形状、样子,指名说说(特别提问学习后进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

  2、同学间互相说。

  3、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怎样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端厚5.7米,女墙高一米,的确又高又坚固。

  2、指名读第二段。

  3、同位间指出垛口、城台等的位置。

  4、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考练习”3的前两个句子的.含义。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2)一个“才”,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1、自己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读第四段,读出自豪之情。

  八、小结。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多谈一谈。

  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16个汉字,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 生:想。

  师: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请小朋友听清楚,看准了,咱们现在就开始。

  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

  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 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

  师:请你跟我来认字。 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师:小朋友喜欢认字吗? 生:(非常高兴)喜欢。

  师:的确,认字是很有乐趣的,我们在《认一认1》中知道了身体某部分的名称,《认一认2》中知道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名称,我们还在《认一认3》中知道了大自然真奇妙,

  《认一认4》中我们也已经学习了8个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1、复习第一课时中出现的“出入开关坐卧立走”。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棒极了!

  2、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大苹果。(出示苹果树)这可不是普通的苹果,是智慧果,在它的后面藏着拼音呢,谁能把它读准,老师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他。(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的拼音)

  3、进行摘苹果游戏。

  (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上台摘取苹果并拼读出字音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让他们上台来实际操作,学生更感兴趣,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更直观。】

  q没有摘到的小朋友不要急,只要你表现好,以后老师就把机会给你。

  二、新授

  前后左右的`教学

  1、认一认4中还有八个字也很有趣,生:想。

  2、 师: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学认这八个字。出示“前后左右”

  学生交流是如何认识这4个字的,并请学生指读,领读、齐读。

  评价:你真棒!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生读)

  你是位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处处留心学习识字。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也为其他学生指明识字的途径,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3、教学图文结合的方法识字,学生自学这4个字。

  剩下的字,怎么学呢?老师教你几招。瞧(师指投影),每个字上面都有图,你可以看图识字;咱们正在学拼音,这里面凡是用红色标出的音节你已经会拼了,你可以拼读音节来认字;还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就这样来学,谁学得好,我们就请谁来当小老师。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 页,拿好书,坐端正,姿势不对不读书,检查一下你的读书姿势。(学生坐好后,自学这八个字,师巡视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自学反馈。指读、齐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书姿势最正确,送你一颗小星星。(送星星)

  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师:大家都能读准了吗?请小朋友一起连起来读。

  谁在前,谁在后?

  左和右怎么分?写字那笔的是哪只手?

  5、分清左和右的字形

  左和右,两兄弟,比一比不同之处在哪里?(

  6、左和右长的很像,下面有工就是左,下面有口就是右,因为我们吃饭拿筷子的手是右手,和吃饭有关系,所有右字下面有个口。

  教口诀:左下工,右下口。

  7、老师领读左右,拿生字卡片辨读。边读边举起相应的手。

  8、游戏:“跳房子”。

  一名学生出示卡片,两名学生听口令“跳房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全身,不仅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更易记住字形,也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9、儿歌

  有一首儿歌里就有这几个字,请学生上台找一找,指一指,其他学生跟读。

  学生跟老师读一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就像一条小花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就像我的好朋友。

  课间操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音节、欢快的节奏中,让孩子们动口、动手、动全身,消除了疲劳,使学生很快又以饱满的情绪继续学习。)

  东南西北的教学

  1、猜谜语:东边升起西边落,又发光来又发热,万物生长离不开,八大行星围它跑。

  2、你知道太阳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吗?

  认读东西,东西都是表示方向的名词。

  3、你还知道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认读南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教学。既交给了学生相关的生活常识,又创设了一个语境,为学生后面学习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突破难点,准备了条件。)

  4、齐读

  5、儿歌

  太阳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教学儿歌

  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把东西南北4个字贴在教室的墙上。

  (设计意图:寓识字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音、形、意三者结合,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7、出示中国地图。祖国的很多省份和城市的名称中都有这4个字,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会说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注重实践。出示中国地图以及省份城市的名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巩固、在生活中认字这一思想,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都可以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巩固

  1、对口令

  这几个字都是表示方位和方向的,而且像东和西,左和右等等都是相对的,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

  我说左---

  我说前面----

  我说南极-----

  我抬左手------

  2、找朋友。把第一环节中的苹果拼音卡片贴在汉字的下面。

  把8个字的拼音分发给学生,将卡片贴在汉字下面,并带着其他学生读两遍。

  3、读书

  师:咱们今天学了八个字,你能把这八个字连起来读读吗? 生:能。(生练读)

  师:谁愿意读? ( 生争先恐后要读,齐读)

  师:拍着手打节奏会读吗?(生边拍手边练读)

  师:你能把《认一认3》所有的字连起来读吗? (生练习有节奏地诵读)

  背诵认一认3(师生共同背韵文,并逐步加快节奏)

  师:今天小朋友读得不错,如果还想读,我建议咱们课后在班里搞一个诵读比赛。

  四、作业

  1、有位学生,名叫贝贝;走出家门,进入校门;坐的位置,前面是东。猜一猜:贝贝的后面是什么?右边呢?左边呢?

  2、这些字在生活中都能够见到,你可以在爸爸妈 妈的带领下找一找,认一认,你们一定能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五、板书设计:

  认一认4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太阳》一课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 学习说明方法

  1、回顾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2、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合作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⑴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数字和举例子方法来进行说明,更准确,更容易理解。

  ⑵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⑶ 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的说明的方法。

  ⑷ 指导朗读,深入体会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四、作业超市

  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写月亮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

  2、积累一句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节,熟读4、5节

  4、能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师:这些都是哪些动物尾巴?

  2、出示壁虎的尾巴,让学生猜,学习虎字头,书空

  3、师简介小壁虎

  4、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借”

  5、听录音,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6、学习第一节,学习“蛇挣断”

  7、指名朗读第二节,指导朗读

  二、教学第3~~5节

  1、分组学习,出示要求:1)读通课文,每人选一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

  2)说一说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3)再想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没有?为什么?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2、交流

  3、说话训练

  出示句式:小壁虎向、和借尾巴。(指名)

  小壁虎向借尾巴,不肯借,是因为。

  谁能读读这节中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指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4、师生配合读第3节

  5、学习4、5节

  6、到了家里,他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6节

  7、有感情朗读课文

  8、出示松鼠啄木鸟图,说说它们尾巴的功能

  9、选一幅图说一说:小壁虎爬呀爬。

  三、出示第一张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四、课外阅读《动物世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朱鹮”。

  朱鹮: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光和伙伴们带领科学考察队的叔叔们寻找朱鹮并精心养护的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先讲小光遇到几位寻找朱鹮的考察队员,然后和小伙伴们带领叔叔们寻找来鹮,最后讲他们终于找到了朱鹮并认真观察,精心养护它们)

  2.朱鹮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3.小光和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4.讨论: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从保护里野生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方面来谈感受)

  (五)总结、扩展

  经过小光的小伙伴们以及考察队员叔叔们的努力,使得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朱鹮得以生存、繁衍下来,那么在当今的社会中,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应做点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野生动物的资料,图片、向人们宣传并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它们,保护生态环境。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2)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渎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汇报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的组可以补充。

  (2)哪句话你的理解和他们不一样?

  (3)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

  (4)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这句话?练读

  (5)刚才他你们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教师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哇!)

  4)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生动?

  3、感悟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3)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4)善听的子期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吗?还听出了什么?(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4、想象说话

  善弹的伯牙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想一想好吗?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听的子期,你能试着把你听到的,想到的,用课文中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5、点明中心

  无奈世事难料,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齐读最后一句话,用一个词来概括伯此时的心情。能够感受到什么?(感情深厚)

  2)我们再读这句话的时候感情就不同了。读书就是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对吗?

  3)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写的悼念诗。

  2、出示诗学生读

  3、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在乐曲中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总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绝招》教案06-0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