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30 09:35:0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3、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283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8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5、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

  2、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课文体现以下特点:(1)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2)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3)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4)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5)传递深切的人文关怀。

  3、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确定,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4、“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习作教材内容为:(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2).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3).向大家推荐自己难忘的经历(一本书、一个地方、一种游戏、一道菜等),再写下来;(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5、“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另外,教材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安排一个“学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经过八个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中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3课时课文1~2680课时习作1~714课时

  练习1~721课时共计:118课时

  六、教学进度:

  教学要求:

  1、结合平时的教学,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俺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秉笔直书》。

  谁能来说一说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让同学根据自身的预习回答。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他到底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

  让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的了解。

  教师总结预习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A、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准确的读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词反复朗读。

  B、将自身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读反馈:

  a)师检查同学的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全体同学一起读一读所学的生字。

  教师个别抽查。

  B、初步交流自身新学会的词语,(说意思及用法)弄清“国国”、“竹简”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考虑一下文章主要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同学的概括的能力。

  让同学在再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

  2、观察插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吗?

  用自身喜欢的符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课文内容,画下来,再读一读。

  你觉得自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对。

  让同学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体会人物的语言。

  指导同学对读出太史的刚正不阿。

  3、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据吗?

  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谈一谈。

  进行朗读的练习与指导。

  4、从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

  小组(同桌)分角色练习。

  全班分角色朗读。

  小结:大家把太史“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精神表示得真是充沛,淋漓尽致。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这种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的词语找出来,画一画。

  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他们宁可死也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你现在知道太史所担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责吗?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太史精神。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找并阅读历史名人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依照事实写历史忠实、本分、不屈服

  太史的职责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第一节课文。

  二、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乌鸦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

  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教学乌鸦

  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乌_______鸟进行区别。

  2、板书“喝水”教学“喝”,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喝水?根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

  3、质疑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

  (2)读通句子,不连贯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分节朗读,评价。(学生评)

  4、根据反馈教学生字,纠正字音。

  5、区别形近字。

  石——右喝——喝办————力

  (三)再读知意

  1、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节,质疑。

  3、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

  4、“到处”表演理解并造句。

  (四)写字

  1、看板书记字形。

  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

  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

  4、展示学生作业,评价后修改。

  (五)读文感悟

  1、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

  3、解决知识点:

  (1)联系课文,说说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指导朗读,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着急样子。

  (2)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A 理解“渐渐”并仿造说句。

  B 看插图想想乌鸦喝水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六)总结全文

  1、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

  着急———高兴———着急———高兴

  2、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

  4、指导背诵。

  (七)拓展

  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有什么办法?

语文教案 篇4

  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

  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

  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身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身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同学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同学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预习要求】

  1.读一读,写一写: 恬静、 凝重 、播种、 种苗、 惬意、 湛蓝、

  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锲而不舍

  2.写出近义词:凝重( ) 恬静( )惬意( )平添( )

  3.理解下列词语: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锲而不舍

  4.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把读得不顺畅的句子、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5.根据要求摘录下列语句,想想一年四季的大海都有什么特点?

  冬天的海浪:

  春天的海水:

  夏天的海面:

  秋天的海水:

  家庭作业

  第一课时

  1.抄写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

  3.仿照例句写话。

  例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 夏晚的夜空),是( ),是( ),是( )。

  ( ),是( ),是( ),是( )。

  第二课时

  基础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课文以总分总的顺序描述了烟台的海冬天( ),春天( ),夏天( ),秋天( ),以及烟台的海给人们带来的( ),表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3.请积累文中描写人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天的游客:

  春天的渔民:

  夏天的游人:

  秋天的渔家:

  这样写的好处:

  选择题

  1.请你当小导游介绍烟台的海。

  2.观察我们的学校,选择校园一个季节的景色选词写下来。(春意盎然 破土而出 烈日当空 追逐嬉戏 郁郁葱葱 秋风送爽 寒风凛冽 阳光明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19

语文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