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8童年的发现教案

8童年的发现教案

时间:2023-12-29 07:21:0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童年的发现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8童年的发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8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总第18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在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的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题解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啊?故事发生在童年,童年的时候作者有了一个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呢?你们觉得好奇吗?有没有想要读下去的感觉?

  三、检查预习

  (一)字:

  1、会读写的字:

  胚 澄 赋 岂 绞 汁 窘

  2、会认的字:

  胚 祸 臂 赋 妨 岂 绞 汁 厘 愧 痴 亏 患 淘

  3、多音字:

  尽 禁 格

  (二)词:

  1、理解的词:

  澄澈:水清见底。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2、反义词:

  轻盈—笨拙

  澄澈—浑浊

  惩罚—奖赏

  3、近义词:

  迷恋—眷恋

  澄澈—清澈

  困窘—窘迫

  误解—误会

  眉目—头绪

  天赋—天资

  四、围绕“发现”,初读课文:

  1、现在就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吧!你们到文章中去看一看,作者到底发现可什么?

  2、课文读完了吗?现在,有没有同学来告诉我,作者童年到底发现了什么?(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对,就是这句。好,那作者又是怎样发现的呢?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快速浏览,思考: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件?

  4、根据这几件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五、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

  2、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童年的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六、布置作业:抄字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19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发现》的第一部分,“我”的发现有趣吗?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听朗读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我梦中飞行(3)—请教老师(4-11)—想象研究(12)—思考推算(13)(板书)

  2、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 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听朗读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3)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4)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三、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四、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做基础训练

  2、写一写自己童年的发现

  板书设计

  梦中飞行

  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请教老师

  想象研究

  思考推算

  富于幻想

  执着探索

  幽默风趣

  教后反思

【8童年的发现教案】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案12-07

童年的发现教案02-17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1-22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06-06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01-12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15篇03-01

《童年的发现》教案(14篇)03-10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2-26

《童年的发现》教案14篇02-27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