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8 09:27: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必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10篇【必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吃过的早餐名称及味道。

  2、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知识。

  2、体验做点心师的愉快情感。

  活动环境及准备:

  ppt图片、面团若干、馅料若干、每桌一个盘子、油泥板人手一块、帽子围裙一副。

  活动过程:

  一、 看ppt图片引出主题

  1、 看图片了解天线宝宝们的早餐吃了什么?

  师:吃完早饭宝宝来到草地上,宝宝们边锻炼边告诉小伙伴们早饭的时候自己吃了什么……

  2、 通过看图片幼儿了解天线宝宝们的早餐。

  二、 幼儿讨论自己的早餐和味道

  1、 回忆早上吃的早餐

  提问为什么每天要吃早餐?

  师:我们宝宝们为什么要每天吃早饭。

  幼:……

  师:早饭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是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吃了吃饭,我们就有了营养,就会长个子,变得强壮。玩玩具有力气。

  2、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早餐?味道怎样

  师:那我们小朋友们早上吃的是什么早饭啊?味道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三、资源介入

  1、这些丰富的早餐是谁做的?

  师:这些营养的早餐是谁做的呢?(激发幼儿做点心师的愿望)

  幼:……

  师:哦,点心师阿姨做的。宝宝们,我们来学点心师阿姨做早餐吧。

  2、点心师阿姨做早餐点心。(师充当点心师阿姨,头戴带厨师帽。)

  四、行为操练

  1、提供好面团、盘子、面板(油泥版替代)馅料若干

  2、师充当点心师阿姨做早餐。

  3、幼儿学习做点心。

  4、幼儿自由操练,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赏析幼儿的作品

  1、通过视频展示仪器展示幼儿有创意作品,师幼共同赏析作品。

  2、通过象形词描述结束活动

  圆圆的饼干 弯弯的饺子 大大的馒头 小小的鸡蛋

  六、活动反思

  幼儿的游戏充满了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并努力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因素生成教育活动。教师要支持和推进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幼儿对品种丰富的早餐非常感兴趣,于是就针对吃早餐这个生活环节的内容预设了一次集体学习的活动。

  在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早餐材料,给了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从活动的效果可以看出,幼儿基本能说出早餐的名称和味道。初步了解营养知识。

  在快乐的点心制作活动中,利用了家长资源介入活动,满足了幼儿做点心师的愿望,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获得了生活的经验。了解了营养常识。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

  (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性。

  2、在操作活动中大胆的探究橘子皮的特性。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橘子、人手一个一次性杯子、一包卫生纸、热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会剥橘子吗?

  师:你知道橘子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师:我们都知道了橘子由橘子皮,橘子瓣还有橘子核组成

  师:橘子瓣上有什么?它能吃吗?

  师:平时吃橘子时剥掉的橘子皮你知道都去哪了吗?

  幼:扔垃圾桶里了

  师:哎呀!好可惜呀,其实橘子皮的本领可大了,今天老师又给每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橘子,等会剥掉的橘子皮千万不要扔哦。

  活动反思:通过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提问导入,巩固幼儿对橘子基本部分组成的认识,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通过摸一摸、揉一揉、闻一闻感知橘子皮的特性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揉一揉橘子皮,有什么感觉?(软软的)

  师:请你闻一闻橘子皮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

  活动反思:该环节以幼儿自己亲自感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感知结果。

  三、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橘子皮的特性

  师:请你把橘子皮对着卫生纸捏一捏,看看会看到什么?(有水喷出来)

  师:把橘子皮包在卫生纸里揉一揉,打开卫生纸你会发现什么?(卫生纸湿了)

  师:请你把橘子皮放到热水杯里泡一会,尝一尝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的?(苦苦的)

  总结:橘子皮摸在手里软软的,闻起来香香的,捏一捏有水喷出来说明橘子皮里含有水分,尝一尝橘子皮泡的水有苦苦的味道,晒干的'橘子皮可以泡茶喝还可以治疗咳嗽哦!

  活动反思:准备不同的材料,把主导教给幼儿,做幼儿的引导者。此活动鼓励幼儿大胆的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动手去探索,验证,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橘子皮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

  请你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再来发现一下橘子皮的新本领吧

  活动反思:

  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所以平时在家吃水果也是由大人包办分水果的,孩子自己很少动手。在吃水果环节吃橘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发现有好多的孩子不会剥橘子,有的孩子会请求老师的帮忙“老师我不会剥橘子”,有的孩子则会直接拿起橘子放进嘴巴里咬。在剥开吃的时候,我们老师又会发现好多孩子都会把橘子瓣上的橘络一点一点的撕下来,还有些孩子会把橘瓣放进嘴巴里搅几下就吐出来,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将带领幼儿一起来探讨橘子。而探索橘子皮就是就是了解认识橘子的某一特征。

  在该活动里,通过第一环节,讨论,引发幼儿对该活动的兴趣。第二环节在幼儿自己动手摸一摸、感知橘子皮的特征时,我们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橘子皮剥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复习了幼儿对橘子的基本构造的认识。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并鼓励幼儿自己表述自己的看法。当然,任何活动都不该止于课堂,将活动延伸到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桔子的更多秘密。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回顾和解释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

  2.应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拓展。

  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

  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能对家人和自己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会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4.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5.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三、教学准备:

  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导入×××你长得像谁?你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现象。

  2.观察并比较图片中三个孩子与父母的相似点。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让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他们自的父母。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

  升学仔细观察他们相象的地方并交流。

  开始找同学家人的活动。通过把同学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进行比较,找出身体特征的相似处。

  揭示: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观察植物动物、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体亲代和后代的相似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或交流的资料,从而探究动物植物的遗传特征。

  小结遗传先行是生物体共有的特征。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加深学生对遗传现象的认识。

  5.依据遗传规律推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学生推测并说明理由。

  6.巩固

  今天我们学习内容是,遗传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

  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板书:心跳)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⑤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⑥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65次、70次、75次……

  ⑦小结:测得每分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②学生活动:

  学生运动。(学生蹦跳半分、1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比较3次心跳数。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汇报。

  ③师生小结: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认识心脏。

  ①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

  ②分组观察猪心脏。(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

  ③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仔细观察。

  ③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4)认识血管。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②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③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

  ④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⑤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血管。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

  (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

  ①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

  ②学生观察。

  ③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是为什么?

  ②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三节。

  ③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

  ④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1)认识脉搏的位置。

  ①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71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②学生观察汇报。

  ③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

  ①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③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①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

  ③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①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③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科学教案 篇7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找空气。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也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从而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通过小实验《手绢湿了吗?》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的争论非常激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通过实验幼儿知道杯子中确实有空气。接着孩子们拿着保鲜袋去装空气和感受空气的流动,孩子们都在想哪里有空气呢?不过部分孩子对空气还是有一定的已有经验,很快就装到了空气,还有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先后也都装到了空气,孩子们拿着装满空气的保鲜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同时也感受到空气到处都有,通过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亲亲幼儿的脸蛋,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空气的作用,通过《吹泡泡》、《捏鼻子》两个游戏活动向幼儿展示空气的作用,使幼儿对空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幼儿对《吹泡泡》游戏非常专注,入神,都带着神秘的眼神看着杯子中时大时小的泡泡,从而让幼儿感受空气在我们周围并且身体里也有,空气是我们的朋友,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教师的无言是上好科学课的最高境界”。但由于自己的语言过多,导致了活动效果没有预期的好,还有活动环节设计还不太紧凑,老师准备的材料还应该更仔细选择,这样孩子的探索欲望可能会更强,游戏参与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佳。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教幼儿学习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经验准备:听过故事〈小熊拔牙〉,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讲述。

  材料准备:

  1。小熊头饰一个,并请一位老师扮演小熊。

  2.牙齿模型、牙膏、杯子、镜子、每人各一个,牙刷每人两把。

  3.老师:抹上黑芝麻糊的牙齿模型两个,牙刷两把、牙膏和水杯各一个。

  4.录音机、磁带、音乐〈刷牙歌〉

  过程:

  一. 老师:“你们听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吗?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可爱的小熊。(小熊出场,和幼儿打招呼并坐在幼儿中间。

  二. 引导幼儿讨论,不保护牙齿的害处。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熊的牙齿为什么被拔掉?不保护牙齿有哪些坏处?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请小朋友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坏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坏牙齿,谈谈是怎样保护的)

  4.老师对幼儿的见解给予肯定并小结。

  三.1.小熊说: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睡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麽办?请小朋友快来帮帮我。

  2.老师和小熊一起走到幼儿中间参加讨论:正确刷牙的方法。

  提问:

  (1) 刷牙时先要做什麽?

  (2) 牙膏应挤多少?

  (3) 你平时是怎样刷牙的?(幼儿有可能会出现横着刷,也可能出现竖着刷,老师引导幼儿做一个小试验)

  (4) 老师做实验:咱两个牙齿模型上分别粘满黑芝麻糊,在分别用横刷和竖刷的方法刷牙,请小朋友得出结论那种方法最好。

  (5) 刷牙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刷牙会牙刷应该怎样摆放?

  3.老师总结并和幼儿一起利用牙齿模型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幼儿听着《刷牙歌》自己练习刷牙,教师巡回指导刷牙方法。

  五.结束:刚才大家都刷过牙齿了,小熊要检查一下你们的牙齿干不干净和你们牙刷摆放的对不对。

  设计思路:幼儿对牙齿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我园夜托班老师及家长的反映,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刷牙,即使刷也很随意。缺乏保护牙齿的意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2. 体验与气球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打气筒若干,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故事:气球兰兰的肚子饿了,看它的肚子饿的扁扁的,想吃东西,小动物们都来帮助它,小狗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骨头给兰兰吃,兰兰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 小猫拿出自己最喜爱吃的鱼给兰兰吃,兰兰看了摇头说:“谢谢你小猫,我不吃这个。”小兔子也来了,它拿出胡萝卜请兰兰吃,兰兰还是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这下可难住了小动物们,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一想,气球兰兰到底吃什么呢?它吃什么才能让自己的肚子鼓起来?(空气)

  哪里有空气呢,气是怎么来的?请小朋友找一找。(嘴巴、打气筒)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帮它们吃吃空气,让它们的肚子鼓起来。

  二、 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空气它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的肚子

  里偷偷的跑出来,怎样才能让气球吃的饱饱的,不让空气跑掉呢?请你们自己找找办法。

  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感受气球轻轻吹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请小朋友把气球吹起来,把它的嘴巴露出一点缝隙,放在脸的旁边,有什么感觉?

  在把气球的嘴巴放大一点,放在脸的旁边感觉一下。

  与幼儿一起讨论后老师总结。

  ·玩气球,把气球吹起来,摸摸它的肚子,跟气球碰碰,捏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气球吹起来以后,如果突然放飞会怎么样?请一个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气球四处乱窜的样子,提问:为什么气球突然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三、 游戏“流星气球大战”

  请小朋友找个空地,我们把气球吹起来,老师喊“一、二、三”,小朋友一起把气球放飞,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气球了,你可以到老师这儿来拿气球。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经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