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只有空气清洁才能保证人体健康;知道吸烟对人有害;建立初步的健康保护意识。
重点:向幼儿介绍沙漠
难点:怎样生动形象的向幼儿介绍,激起幼儿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蒙头大睡的人;禁止吸烟标志。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午睡后为什么要开窗通气?
使幼儿知道,午睡后室内空气变得污浊,易使人传染疾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益于人的`健康。
2、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请幼儿观看蒙头睡觉的图片。
讨论这样睡有什么不好。
3、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说说自己见过哪些空气不好的现象。如:灰尘、烟囱冒黑烟、乱倒垃圾、吸烟等。
4、结束活动。
让幼儿与父母制定协议,保证家庭室内空气的清洁。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喜欢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愿意听从成人的劝告学习保护牙齿。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大嘴怪来引入。在幼儿平时的交往中我们又常常看到,幼儿非常乐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经验。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于是也要妈妈买同样的牙膏;在游戏中学着给娃娃刷牙,并告诉娃娃要保护牙齿……为此,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使他们乐意主动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牙齿的作用,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刷牙的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刷牙习惯.
4.学习在集体活动中表达和倾听同伴表达,初步形成乐意帮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牙齿的作用。
2.学习正确的刷牙的`方法。
3.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牙齿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用纸盒做的“大嘴怪”(嘴里有龋齿),糖果、饼干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绒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大嘴怪
1.出示“大嘴怪”,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2.请幼儿自由给“大嘴怪”喂食。
二、“大嘴怪”的烦恼
1.引导幼儿分析“大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儿自由表达牙疼的原因。)
2.请幼儿想办法帮“大嘴怪”解决问题。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及时进行归纳、小结。)
三、“大嘴怪”学本领
1.讨论刷牙的方法。
(幼儿讨论交流,“大嘴怪”边听边做各种刷牙的动作。)
2.创编刷牙歌。
(师幼一起创编刷牙歌《大家来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们大家来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里面里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这边刷,那边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后喝口清清水。啊,牙齿好舒服呀!)
3.与“大嘴怪”一起边唱儿歌边做刷牙动作。
4.与“大嘴怪”再见。
四、帮小动物刷牙
复习巩固《刷牙歌》。)
活动延伸:要求家长在家里配合、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案设计的教“大嘴怪”刷牙,虽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但我们尝试一下就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幼儿给自己刷牙和给别人刷牙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成人或者大点的孩子来说,这可能只是个简单事情,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我会在第二课时加强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我在活动过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让幼儿练习给自己刷牙,但活动结束后,我认为还可以把步骤细化些,比如,增加“幼儿自己模仿练习刷牙,教师指导”“幼儿互相观看,纠正刷牙动作” 等内容,以帮助幼儿真正学会正确地给自己刷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2、探索复制指纹的方法,萌发多样探索的意识。
3、初步激发对科学、创造和探索自身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纸片、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等。
趣味练习 剪手指甲
活动过程
一、观看手指,提问交流。
1、请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
2、引导幼儿观察手指,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如:上面的线长得怎么样?
二、操作体验
1、讨论: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让别人观看?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纹等。
三、观察比较
1、介绍自己是怎样复制指纹的,渗透多元探索的意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
四、拓展内化
1、讨论:除了指纹与别人不一样,还有什么也是与人不同的?
2、讨论:指纹有什么用?
五、教师介绍有关警察用指纹破案的事和指纹锁的好处,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材质的纸毛毛虫在水中“长大”,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观察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铅画纸、手工纸、报纸制成的毛毛虫若干份;三种纸的纸片若干份。
2、记录用具若干份;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它们是三条毛毛虫。
二、认识、感知。
1、毛毛虫自我介绍。
关键提问:它们都用什么纸做的?
2、小结:它们是用铅画纸、手工纸、报纸三种不一样的纸做的。
3、尝试、探索,观察、记录。
(1)猜测。
关键提问:猜猜它们三兄弟在水中谁会长得最快、最大?
(2)操作记录。
关键提问:我们将三条毛毛虫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谁长得最快、最大。
幼儿操作并在题板上做好记录。
幼儿介绍,教师将结果放大展示。
小结:报纸毛毛虫长得最快,手工纸毛毛虫第二个快,铅画纸毛毛虫长得最慢。
四、推理思考。
关键提问: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纸毛毛虫在水里就长得不一样呢?
小结:纸可以吸水,纸张的性质不一样,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不同纸做得毛毛虫在水中就长得不一样。
【活动延伸】
师:把毛毛虫的纸朋友请到我们的区角里,等区角游戏的时候就去给它们做裁判好吗?
活动生成及建议
在区角活动中增加除报纸、手工纸、铅画纸之外的其他纸,用“毛毛虫在长大”的实验方式,观察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吸水性。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星期一上午户外活动回来,刘启俊小朋友拿着一根断截的壁虎尾巴找到我,很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它是谁的尾巴,我妈妈还说它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所以这根尾巴它不要了。”我俩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关注,特别是刘启俊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意识到此时绝大多数孩子的兴趣肯定在这根尾巴上,于是我就调整了活动计划,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科学活动课提前给上了,也就生成了这次活动——《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高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幼儿记住并能说出一些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活动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动物图片、图书和玩具等,布置成动物知识角。
2.《小动物捉迷藏》图画1幅,动物头饰及相应的布尾巴若干。
3.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
1.出示刘启俊小朋友捡回的壁虎尾巴,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动物捉迷藏》的图画说:“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它们说,我们都藏好了,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的尾巴,猜猜我们都是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物的尾巴,大胆地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1.教师问:“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你认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再请幼儿翻看《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第15页,教师将知识卡和书本上的有关内容读给幼儿听,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2. 教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缺少了可不行。比如说,鱼儿、鸟儿的尾巴就像方向盘,可以保持它们身体的平衡;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尾巴会自动脱落,用来迷惑敌人,自己却逃走了。(教师再次出示那根壁虎尾巴)并且告诉幼儿,不久后,壁虎还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小朋友们不用为它担心;那些马、牛、羊、驴,它们的尾巴就是用来赶苍蝇、蚊虫用的;猴子的尾巴就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还用尾巴摘取果子等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几个动物头饰,分别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尾巴的特征和作用,最后请幼儿找出与动物相符合的尾巴。
三、户外游戏:揪尾巴。
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找出与动物相符的尾巴,在教师帮助下塞进裤腰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相互追逐,互相揪下对方的尾巴。
活动延伸:
课后组织幼儿参观动物知识角,让幼儿选出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观看并讲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教学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此次由一根壁虎尾巴引起的一节科学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因为它是一种幼儿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积极探索及思考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2.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活动前,如果我把那根壁虎尾巴收起来,按原计划进行其他的活动也未必不可。可是,当时我发现我和小启俊的谈话以及他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引起了那么多孩子的关注,我就意识到孩子们此时对动物的尾巴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就把本周的活动计划做了小小的调整,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这节科学活动提前给上了,并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
2.在动手尝试泡发食品的过程中,探索泡发食品的大小变化
3.喜欢探究事物的变化,有初步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玩具泡泡球多个。
经验准备:提前帮妈妈泡一下木耳。
活动建议: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出示泡泡球并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球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它会变魔术,我们一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原来这个泡泡球可以从很小变得很大。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东西会变这样的魔术。
二、出示木耳激发幼儿观察其变化的兴趣,使幼儿了解泡发食品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并动手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其变化。
师:我这里还有一位魔法师,大家都认识它,它还带了一个好朋友过来变魔术,我们一看它们的表演吧。
教师将木耳分别放入有水的和没水的杯子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引导幼儿猜想木耳的变化。
师:大家猜一猜放在水里的木耳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呢?
教师:木耳可能会变大了、变小了、没变化。
3.教师出示泡好的木耳引导幼儿发现木耳由小变大的科学现象。
三、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动手泡发木耳,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木耳的大小变化。
1.以生活情景为引导,激发幼儿动手泡发木耳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老师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2.幼儿动手泡发木耳,
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为幼儿准备菊花茶、胖大海等可以泡发的材料引导幼儿活动后动手冲泡,再次发现并体验这一有趣的科学现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经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