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2 09:23:1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

  2、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及重要性。

  3、感谢父母为国家建设、家庭幸福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对国家建设、为家庭幸福付出的辛劳。

  教学准备:

  1、与手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的图片。

  2、平时父母做家务的图片。

  3、送给父母的画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摸一摸,感受自己的小手,并了解自己的小手和大人的手有什么用处?

  1、唱歌《小小手》

  2、请小朋友摸摸同桌的'手,有什么感觉?

  3、人人都有一双手,那么你们的手有什么用处?

  4、观看多媒体演示,了解大人的手有什么用处?

  5、学生交流职业不同,手的用途也不同。

  二、夸夸自己的父母,体会它们的辛劳

  1、课前,老师请大家回家摸摸、看看爸爸妈妈的手,你们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小时候,手也和你们的手一样有白又嫩,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3、爸爸妈妈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在为大家服务。

  板书:爸爸妈妈两双手,

  为了人民当能手。

  4、爸爸妈妈用一双能干的手,努力工作,回家后,他们还能用双手干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5、讨论:父母做家务是为了什么呀?

  6、观察课本插图,家骝自己的父母回家要干哪些家务活?

  7、爸爸妈妈的两双手,为了家庭的幸福,干起家务,不停手。

  板书:爸爸妈妈两双手,干起家务不停手。

  8、感谢父母为了国家建设、家庭幸福所作的贡献。对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对他们的爱。

  9、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爸爸妈妈用自己智慧勤劳的双手,为国家、为家庭作贡献,我们要做好他们的小帮手。最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吧!

语文教案 篇2

  《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绿色格言”的练习;“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篇短文的练习;“能说会道”是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评选动物明星;“笔下生辉”是一次应用文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培养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把音近的字读正确。

  2.让学生认识部首“心”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查字典,让学生认识多义词的用法。

  4.读格言,积累词句。

  5.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语海畅游”第一到第三题。

  一、引入新课,提出要求

  二、读一读,注意每组词里加点字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1.复习“s、sh、c、ch、z、zh、f、h、l、n”声母的读法,区别发音有什么不同。

  2.出示八组词语,借助拼音分组读词语,边读边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音是否正确。

  4.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错音。

  5.检查读,看谁读得好。

  三、汉字真有趣

  1.自由把汉字读一读,不熟悉的可查字典把字音弄清楚。

  2.说一说“心”这个部首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写法。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与“心”有关的字。

  四、查字典,看看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

  1.分组读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查字典,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贫穷”的“穷”,意思是缺乏生活资料;“无穷”的“穷”,意思是穷尽。“一顶”的“顶”是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顶着风”的“顶”是动词,表示对面迎着的意思。

  3.鼓励学生说说一些其他多义词的例子。

  五、总结本课收获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3.把这首诗背下来。同学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

  2.指定三名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4.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三、总结本课收获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引入新课,明确题目要求

  二、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完成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时,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

  3.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小组的动物明星选好,并推荐一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上发言介绍,大家共同准备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4.在班上评选动物明星。可由教师或一名学生主持,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各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可以用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形式,评选出十大动物明星。

  三、笔下生辉

  1.明确要求:把自己在动物明星评选会上的口述内容整理好,制成一份动物小档案。

  2.按照教材中《动物小档案》卡片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总结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词语盘点:

  写写:

  破绽 咕咚 侄子 穿梭 郎中 媳妇 辉煌 苗条 风骚 打量 标致 气派 祖宗 可怜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记记

  刷浆 屁股 师傅 包袱 透亮 清爽 衔接 搜索 威严 露馅 发怔 发傻

  魔力 通融 刻薄 钞票 武断 熔岩 窘况 阔佬 撵跑 雅致 考究

  半信半疑 兴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口语交际·习作七

  口语交际

  讲人物故事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有的情节也很生动。

  几年来,我们读过许多这样的文学作品,也看过电影,电视、戏剧,听过故事、评书,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一讲课本里的,也可以讲课本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讲过以后,大家评一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罩。

  习作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体、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常常细心揣摩其字体结构、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时间长了,衣襟都被画破了。

  《书断》中说:“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说,晋成帝在北郊祭地时,王羲之奉命书写祝版。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写在木板上。他笔力雄健,工匠用刀削字时,发现墨迹已透入木板有三分深。王羲之这样出众的书艺,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劫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饱含 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 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 》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 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语言之美。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

  (1)读 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题目。

  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 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 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三、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4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山各个部位雪的光、色、态展现了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有雪的外在美,而且有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 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 达技巧作简析。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2)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3)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 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五、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 面来表 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温晴宝地―→山和水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如画温绿清澈的冬水赞美热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