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2023-12-15 11:20:09 计划 我要投稿

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期末复习计划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1 通过复习旨在考察检测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 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让学生通过复习综合提高认知水平、理解能力。

  二、复习目标

  1 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 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409个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3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能正确理解、运用这些生字。

  3 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情楚,有礼貌。

  4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

  5 习作: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在写话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好、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三、复习重点

  1 正确书写、默写238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课文

  3 阅读训练

  4 习作练习

  四、复习措施

  学困生:力求扎实基础知识,加强训练,落实课本知识的复习。

  中等生:进一步扎实基础知识与课本知识,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优等生:拓展知识面,加深难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复习时间

  第20周 复习1——4单元

  第21周 复习5——8单元

  第22周 综合复习

期末复习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偏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领悟能力相对较弱,遗忘的也较快,因此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都未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怎样制定复习计划,特别是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并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相比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复习主要知识点及相应要求:

  1.认数:认识20以内的数,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知道十以上数的组成。并能用语言和符号叙述之间的大小关系及数的组成,初步体会数位的位置关系及逻辑关系。如:18比17大1及18>17 ;19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20里面有2个十等。

  2.计算和应用:在分与和的基础上,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根据图形列一图四式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和图形: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具体情境中熟悉上下左右及前后,并会用*在*的哪一边,和*的哪一边是* 和*,排在第几个等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数学学习习惯和情感与态度:养成坐姿端正、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主要放在20以内数组成及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的计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看图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数的组成。

  四、复习的主要目标

  1.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提高家长满意率,起到辅助控流的理想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6、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五、 复习措施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分类专项练习的方式,针对于学生掌握较弱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再采用综合练习的方法找缺补差。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关键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运用题型总结的方式总结做题方法,达到速成的效果。

  六、复习时间安排

  1、0—20各数的认识及10以上数的组成(3课时)

  2、认识位置(1课时)

  3、认识图形、分类(1课时)

  4、20以内数的计算贯穿于复习的每一天。

  七、复习课时内容安排及注意事项:

  (一)、数的组成与顺序、数的大小比较;

  训练要点: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注意的问题:数的组成方面是学生掌握较弱的内容,在脱离计数器的情况下,学生说数的组成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数的顺序中,学生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但是难点在于18的后面是( )或者4的前面是( ),与12相邻的数,出示一列数如2.3.15.12.19找左边第几个或右边第几个这种题目,孩子有时候会出错。

  (二)、立体图形、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训练要点: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球。2、进一步分清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注意的问题:在立体图形中,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是什么体,例如常喝的饮料罐子是什么体,家里的电器或别的物体是什么体,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对于很扁的或很细很长的圆柱和很扁的长方体在判断方面存在很大难度。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孩子们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三)、20以内加减法计算

  训练要点: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复习中感知数学思考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注意的问题:在计算方面,平时会多做一些专项练习。孩子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凑十法),但是还是不太熟练。

  (四)、20以内加减计算及两者的关系,20 以内加减的混合应用

  训练要点:1、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2、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通过若干个数字组成等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注意的问题:让孩子多练习( )+7=15或14—( )=8这样的题目,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做计算题目中,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用那种方法去计算,重要的是他自己觉得方便的计算快捷的计算方法。

  (五)、看图列式计算

  训练要点:1、在数量的意义上揭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关系。2、提高学生理解图意的能力,能根据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渗透图中所反映的事物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

  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注意的问题:这个知识最重要的就是看图写算式的题目,让学生看清楚问号在那里,究竟要求的是整体还是部分再判断用加法还是用减法最后再列式计算。还有一种类型就是给出一个很多物体的图,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式子解答,这种题目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孩子可能会说但是由于认识的字不多而不会写。

期末复习计划 篇3

  终于结束了新课的学习,重整旗鼓开始期末复习。

  学习状况分析。

  优势:日常基本功比较扎实,学生接收能力强,参与能力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

  劣势:

  1.学生之间差异越来越大。从平时的一课一测和单元测试来看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相差较大。基础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基本不需要复习,只需要简单进行知识整合就可以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而较差的学生基础知识欠缺严重,无法面对知识整合。

  2.数学计算能力普遍存在问题。这个学期结束后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计算都学完了,混在一起难度加大,既需要计算方法,又需要计算准确性,需要大量训练。

  3.语文素养问题暴露。母语的学习需要语感,但是阅读量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缺少语感。语文积累不足不好弥补。阅读能力差异太大,答题方法习惯需要规范。

  具体复习方案

  语文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

  1.回读课文,背诵需要背诵章节。

  独学后小对子互相过关。

  2.基础知识过关。词语盘点、日记月累内容独立复习,上板抽考。

  3.整理课文重点,记笔记。

  4.单元检测。

  每个单元2到3课时,每天一单元7天完成。

  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1.基础知识分类

  (1)字音:平舌音,翘舌音,易读错。用选择正确读音方式整理。每个同学整理10个,班级统一汇总。

  (2)多音字、形近字:每个人每项5组,精选汇总。

  (3)近义词和反义词:要求同上。

  (4)四字词语:自主整理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为主,课文中出现的为辅。

  (5)句子:缩句、扩句、反问与陈述句互化,第三人称转述、修改病句……每人搜集3句,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计划2――3天4到5课时完成。

  2.综合测评

  第三阶段:针对提升

  1.阅读方法:抓文章主旨是关键,仔细阅读理清思路。

  2.重点作文范文欣赏,仿写。

  3.历年期末测试卷突破。

  计划5――7天。

  数学

  第一阶段:各个击破

  整合知识点,专项训练,各个击破。

  1、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2、分数、百分数混合运算

  3、含有分数和百分数的解方程

  4、化简比和求比值

  5、分数、除法、比的关系的运用

  6、按比分配

  7、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8、圆的周长和面积

  9、圆环面积和半圆周长面积

  10、组合图形

  11、位置与方向

  12、统计图

  13、数与形

  复习流程:

  1、典型题研究

  师准备典型题,独立试做,交流展示,总结方法。

  2、模仿出题

  仿照典型题独立出题,独立思考,知识内化。

  3、题型拓展

  老师准备一组题,有能力学生准备一组。

  4、专项检测

  计划20课时完成,大约6――7天。

  第二阶段:教材过关

  1、书上题再现再练

  2、过关考评

  计划3天时间完成。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综合试卷考评

  2、查缺补漏

  3、总结提升

  计划大约5天左右。

  三个阶段复习同时计算训练每天坚持。

  管理措施

  1、严格检查独学成果,簇长互查,老师抽差,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的及时微信群通报。

  2、重建竞争小对子,每次测试成绩竞争积分,赢的积2分,输的不计分,打平各积1分,每三天统计一次轮输赢,赢的物质奖励,输的罚写一篇500字的学习情况分析。

  3、成立帮扶小分队,招募辅导老师10名,一对一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每次测试后辅导其改错题,再出相同类型题练习。

  4、当日事当日毕,学习任务和错题坚决不过夜。必要时请家长配合。

  5、因病缺课的同学返校后及时补课,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

  总体规划大致就这样了,老师把控大局方向,学生各自努力向前奔跑,慢的等一等,停下的推一把,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进步。我们复习的终点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铸造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品行是老师追求的理想。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充实紧张的生活。

期末复习计划 篇4

  一、复习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主,适当补充拓展,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用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学习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三、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计算,主要在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和计算品质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加以努力。

  2、解决问题:

  (1)从图片、文字、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审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炼,在练习中熟练。

  3、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二)复习难点:

  1、24时记时法,主要体现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解题;

  3、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释现象,提出问题等。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课前认真梳理,自主归纳所学知识,精选习题;

  2、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认真组织课后练习和综合练习,及时反馈,及时补差,及时改进。

  五、复习时间安排:

  1、整理和复习(4课时);

  2、综合检测和试卷分析(6课时左右);

  3、整合和优化,补充和拓展(3课时左右)。

【期末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

期末复习计划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