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篇(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 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 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 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分析各类型气候的特征。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文字。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天气,大家看看图中哪个描述的是天气呢?
生:略。
师:其余的这些叫做什么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呢?
生: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师:世界上不同的气候类型控制下会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大家看图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气候有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能否描述一下我们这里的气候状况呢?
学生纷纷举手,因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况比较了解,这样发问有种亲切的感觉,从而激发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欲望。
教师出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
师:你能否在图中找到我们这里的位置,进而说出这里的气候类型呢?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评价。
师:大家都看到了,这幅图上不只一种气候类型,你们可以数数有几种?(生答略)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气候类型呢。那么其他地区的气候都有什么类型?又有什么特点呢?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教师出示热带雨林气候图片、热带沙漠图片、温带季风图片和相应的描述语句。
教师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世界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生: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师: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二人赚”。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本班同学分成三个组,每组推举两位同学,一位在图中任意指出一种气候类型,另外一位同学要说出它的名字,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然后指的同学要做出判断,两个人都答对方可“赚”到一分,每组有4次机会。下面大家就努力记忆这些气候类型及其相应的地理位置吧!
学生记忆。(约5~8 分钟)
学生比赛开始。
比赛结束,决出优秀小组──“二人赚大王”。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温度带知识和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的知识。
学生总结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和大陆不同位置的气候类型,完成表格。
(分别找两位学生到图中说出,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P59。)
师:下面我来认识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地。
教师出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带领学生分析其特点。
师:谁能总结一下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生:先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然后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多次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不同的气候类型呢?
学生举自己经历的事情,如有的同学去了黑龙江,还有去了新疆,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气候不一样呢?是什么影响了气候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探个究竟吧。
活动探究1
教师出示南极和赤道地区的景观图、当地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和世界地图。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表讨论的结论,教师和同学做出评价。
纬度因素影响: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少。越低,气温越高,降水越少。
活动探究2
教师出示新疆和杭州的景观图、各自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中国地图。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发表讨论的结论,教师和同学做出评价。
海陆位置影响:离海近,降水一般多;离海远,降水少。
师:那么同一纬度地区的夏季,是海上热还是陆上热?冬季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指出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同一纬度地区的夏季,海上气温低于陆上气温,冬季相反。
活动探究3
教师出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以及他们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和中国地图。
学生讨论。
学生发表讨论的结论,教师和同学做出评价。
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则气温越高。
教师播放多媒体:迎风坡降水。
学生看课件,讨论回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出练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和应用。
师: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的影响,大家举例说说。
学生举例子说明。
学生阅读《水稻种植与气候》。
完成活动题P61页。
师:人类活动也可以对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几年的气候变暖现象和人类活动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谁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关知识。
生:略。(参照P62)
师: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略。
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梅花》(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四课)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低年级小学生喜读善背,好动爱模仿之特点,引导他们用各种感官与古诗打交道,全方位领会诗歌意境。因此,我们可采取读一读,写一写,吟一吟,画一画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一读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梅花图。师生共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吟颂全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然后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组评议后再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模糊,什么不懂。小组反馈后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二、写一写
让学生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在学生对《梅花》一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他们划出生字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学习本课生字,记住字形。经过一番的.讨论,学生很快由“海”、“楼”推及“梅”和“数”这两个生字,又把“独”分解为“犭”和“虫”,把“暗”分解为“日”与“音”。因此,在学习本课生字的重点应该是“墙、寒、遥”三个生字,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后,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以此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每个笔划在田字格的位置后,学生动手写上两个。书写前,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当堂。这样将写字教学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
三、吟一吟、唱一唱
1、吟一吟。拖腔拉调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交流,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学生在吟的过程中摇头晃脑,努力体会诗人的感情,沉醉于诗人的创作意境中。
2、唱一唱。教师拉起二胡,伴着优雅的弦音,唱起古诗。学生仿佛看到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好象闻到一股幽香。这重醉人的情境,令学生唱诗的欲望激发得淋漓尽致。学生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吟唱得十分投入,非常有感情。一时间整个教室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弦音不断,学生陶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四、画一画
在学生吟唱之后,每个学生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个个兴致勃勃,任意涂鸦。画后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这样一来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也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梅花》一诗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旧规教学,做到一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一、朗读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老师板书:朗读
下面请两位同学将《春望》和《过零丁洋》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1、生甲朗读《春望》;生乙朗读《过零丁洋》
2、老师评价指点
3、学生齐读《春望》《过零丁洋》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板书:吟)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春望》吟读一遍。(老师示范吟读《春望》)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下面请同学们学着吟读《春望》。
(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读《春望》)
师:“深、心、金、簪”是押韵的。
(学生齐吟《春望》)
师:评价吟读的效果,对重点的句子作好指导,然后: 再次吟读《春望》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过零丁洋》。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过零丁洋》——老师评价指点吟读——齐声吟读
二、译读
老师板书:译读
师: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两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师:现在咱们再做一个“预备动作”,老师先以《春望》为例进行示范。大家读,老师译,注意听老师对“押韵”的处理。
(学生吟读一句,老师示范一句)
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师:国都已破,山河依旧,那春天的京城呀,满目荒凉,杂草丛深。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感伤时事,鲜花流泪,那清脆的鸟鸣声呀,如泣如诉,闻而惊心。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漫天烽火,阳春三月,那漫漫的长道呀,一封家书,片纸万金。
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缕缕白发,越搔越短,那稀疏的白发呀,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师:下面你们来译《过零丁洋》。我来读诗,你们译。先来试一下,看看它应该押什么韵。
(学生依据课文注释译诗)
师:建议你们翻译的`时候,将“星”、“萍”、“丁”、“青”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那么怎样翻译仍保证押韵呢?想一想,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学生讨论——老师吟诗——学生再译)
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生:……
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生: ……
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生: ……
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
师再范译一下
师: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大家完成的很好!
三、背读
老师板书:背读
师:老师把这两首律诗放在一起教学,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这两首律诗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同桌商量一下。然后大家说一说。
(学生商量、讨论——交流回答 )
师:你们看,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背诵这两首诗不是很容易了吗?
(学生齐声背读)
四、说读
老师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
师:你看“国破山河在”只五个字,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一个长句子——……这就要有丰富的
想像。
师:我现在做一个示范,我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行这样的“说读”——
诗人啊,
你看现在正是流光溢彩的阳春三月,鲜艳的花朵吐露芬芳,清脆的鸟鸣婉转悠长,但如
今你国破家亡,美丽的花儿,令你不禁落泪,无心欣赏;悦耳的鸟鸣,让你心惊,更添
离别的惆怅!
师:同学们准备分小组说读《过零丁洋》,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
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组一名学生:诗人啊,……
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一名学生:诗人啊,……
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组一名学生:诗人啊,……
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组一名学生:诗人啊:……
师: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刚才同学们说得……。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板书)
作业:
组长组织,同组同学之间说读《春望》,对诗人说话。
附板书:
律诗二首
朗读
译读
背读
说读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题:观潮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我们看到课文分成几个段落?
五个。
2.为什么要分成五个段落呢?
课文是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观。第二段讲潮来前,第三段第四段讲潮来时,第五段讲潮头过后。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详写在潮来时,其他的都应该是略写。
[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九、设计说明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9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经典】语文教案10-19
[经典]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精选]10-30
语文教案(经典)10-10
[精选]语文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