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6 09:05:1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专题名为“科学之光”,我想编者们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朱得勇先生也从语文目标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专题的教学重点:整理说明文知识(抓住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

  恕笔者直言,一看到这样的重点,就感到朱先生的这个重点有点强人所难以偏概全(虽然这个专题的写作训练是说明文,我也不否认),因为这个专题中编者们所选的课文不能都归属于说明文一类啊。

  很明显,第一专题,在“科学之光”的前提下,编者们是打破文体的界限来选文的。打破文体的界限归属一个专题,也许是江苏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新思路,我以为。

  不错,《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景泰蓝的制作》,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明文,可以按照说明文的一般体式去讲,但《物种起源绪论》《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其实都是札记或者学术论文,而《斑纹》,通体上说,又是散文。

  因此,用“整理说明文的知识”这一句作为第一专题的教学重点的说法,显而易见,有失偏颇。

  那么,第一专题的教学重点,即语文目标又该如何确定才比较妥当呢?

  我个人以为,从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途径,即“哲学的认识、科学的认识、艺术(形象)的认识”这三方面去解读第一专题,不但与新教材的新思路想吻合,而且也开辟了教学的新思路,扩大了教学的新视野。这样操作,真正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力结合。

  当然首先要做个链接工作,即:A、哲学的科学的认识=理性的认识≈议论和说明

  B、艺术的认识=形象地认识≈记叙和描写(还含有抒情)

  第一专题教学重点可以这样提示: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学会理性地表达。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技术,或者说,作为一种生产力,它既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它有别于艺术哲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它研究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必须建立在事实或者实验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客观的逻辑性、清晰性和条理性,这种清晰的富有逻辑条理的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如果要表达出来,就必须要用到我们常说的说明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学会用理性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学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把握说明的内容特点、顺序、方法等),去传达和反映人类在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情况,这是这一专题的重点。

  难点提示:

  1.认识科学是把“双刃剑”的问题;

  2.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又不仅仅纯粹从说明和议论的角度去表达的,它们还融合了其它的表达方式。比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和《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中,有形象艺术的表达(记叙描写)也有哲理的阐述(阐述宇宙人生生命的奥义等),当然,有些篇什还蕴含感情,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文章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之,根据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途径去把握本专题,注意表达方式上分别以类,又注意到类的融合,我认为,这样操作,不仅角度新颖科学,而且居高临下,能笼罩第一专题的内容,避免了一些尴尬和生拉硬拽。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4.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5.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6.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1.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2.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作业设计:

  填空:

  1、蘑菇是( )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 )也不属于( )的另一类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 )、( )、( )、( )、( )等。

  4、细菌对人有( )两方面的作用。

  简答:

  请介绍3-5种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颜色、形状等。

科学教案 篇4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情景点击】

  【课程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3.说明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4.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自主预习精细梳理】

  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癌症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伤寒及副伤寒、梅毒、疟疾、出血热、猩红热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乙脑、霍乱、出血热等。21教育网

  2.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对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遗传病,可通过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并对确诊患病的胎儿实施人工流产,从而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2)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新途径,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思考】有些糖尿病是由于基因(遗传物质)突变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从而形成糖尿,目前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暂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又会升高,如何根治?

  提示: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健康基因导入胰岛细胞,即基因治疗。

  3.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研究不断扩大、深入,向微观和宏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发展。

  4.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许多生物现象及规律都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法而被发现的。实验法要遵循一定科学过程,通过雷迪→尼达姆→斯巴兰扎尼→巴斯德的实验,不但能体验到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更能感受到实验法是挑战伪科学最有力的武器。

  5.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一步修正,得出结论、进一步地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在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1)观察: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观察有时需要使用一些辅助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测量: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3)实验设计: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作出的推论。由于预测只是推论的一种,所以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巧妙设计实验来检验预测的正确与否。在设计实验时,特别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量原则等。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叫做数据收集。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与他人交流。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思考】巴斯德的实验最精巧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提示: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如图。好处是:瓶子虽未密封,却可以保持无菌。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经典)08-08